一种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3511发布日期:2020-04-28 20:5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开关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力开关设备领域中,隔离开关发挥着重要作用。隔离开关保证了电气及装置在检修工作时的安全,起隔离电压的作用,其缺点是不具有灭弧功能。

在隔离开关分、合操作时,容易发生锈蚀、变形甚至断裂。轻则影响隔离开关的导向性能,重则引起电网事故发生。

隔离开关触头如果发生变形,将导致触头与触指接触面减小,增大接触电阻,引起发热,降低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以解决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变形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包括动触头,包括第一连接块和固定在第一连接块前端的截面呈长圆形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两端的圆弧面上具有镀银层,静触头,包括第二连接块、弹性压片、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块前端的两排弹性触指,所述弹性触指上与接触板的接触面也具有镀银层,第一导电臂,用于将动触头连接到第一基座上,以及第二导电臂,用于将静触头连接到第二基座上,其中,所述接触板插入两排弹性触指所构成的插槽内,所述弹性压片位于弹性触指后侧,用于挤压所述弹性触指并使所述弹性触指压紧所述接触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臂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电杆,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杆为槽钢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为型材块,包括第一空心截面部和第二空心截面部,其中,所述第一空心截面部与第一导电臂连接,所述第二空心截面部与所述接触板焊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隔离开关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心截面部的内腔中的垫块,其中,所述垫块与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一导电杆的若干螺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臂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电杆,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杆为槽钢条。

进一步地,所述两排弹性触指所构成的插槽呈喇叭口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动触头呈“凸”型,动触头两侧面镀银,可垂直插入“u”静触头,使得静触头夹紧动触头。本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在保证夹紧力的同时,增大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电阻,导电性能更优异、可靠。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处于插接过渡状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隔离开关的动触头与第一导电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隔离开关的静触头与第二导电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基座;2、第一导电臂;

3、动触头;4、静触头;

5、第二导电臂;6、第二基座;

7、垫块;31、第一连接块;

31a、第一空心截面部;31b、第二空心截面部;

32、接触板;41、弹性触指;

42、第二连接块;43、弹性压片;

21、第一导电杆;51、第二导电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臂2、动触头3、静触头4、第二导电臂5。

具体地,如图3所示,动触头3包括第一连接块31和固定在第一连接块31前端的截面呈长圆形的接触板3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块31为型材块,包括第一空心截面部31a和第二空心截面部31b,其中,所述第一空心截面部31a与第一导电臂2连接,所述第二空心截面部31b与所述接触板32焊接或铆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静触头4包括第二连接块42、弹性压片43、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2前端的两排弹性触指41,隔离开关闭合状态时,所述接触板32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块42与两排弹性触指41构成的插槽内,并被所述弹性触指41夹紧,所述弹性压片43位于弹性触指41后侧,用于挤压所述弹性触指41并使所述弹性触指41压紧所述接触板32。

如图1所示,其中,一排弹性触指41和弹性压片43通过若干螺栓连接至第二连接块42前端,所述两排弹性触指41所构成的插槽呈喇叭口状。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臂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电杆21,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杆21为方形的槽钢条,两个所述第一导电杆21的一端与动触头3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基座1连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导电臂5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电杆51,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杆51为方形槽钢条,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杆51的一端分别与静触头4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基座6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板32两端的圆弧面上具有镀银层,所述弹性触指41上与接触板32的接触面也具有镀银层,增加了触头耐磨程度和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隔离开关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心截面部31a的内腔中的垫块7,其中,所述垫块7与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31和所述第一导电杆21的若干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42的内侧也设有垫块7,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51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2。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开关整体,结构稳定,触头夹紧力可靠,使得导电面积增大,降低接触电阻,降低动静触头分合过程的磨损,调整灵活、免维护,提高了35千伏隔离开关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触头(3),包括第一连接块(31)和固定在第一连接块(31)前端的截面呈长圆形的接触板(32),所述接触板(32)两端的圆弧面上具有镀银层,

静触头(4),包括第二连接块(42)、弹性压片(43)、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2)前端的两排弹性触指(41),所述弹性触指(41)上与接触板(32)的接触面也具有镀银层,

第一导电臂(2),用于将动触头(3)连接到第一基座(1)上,以及

第二导电臂(5),用于将静触头(4)连接到第二基座(6)上,

其中,所述接触板(32)插入两排弹性触指(41)所构成的插槽内,所述弹性压片(43)位于弹性触指(41)后侧,用于挤压所述弹性触指(41)并使所述弹性触指(41)压紧所述接触板(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臂(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电杆(21),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杆(21)为槽钢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31)为型材块,包括第一空心截面部(31a)和第二空心截面部(31b),其中,所述第一空心截面部(31a)与第一导电臂(2)连接,所述第二空心截面部(31b)与所述接触板(32)焊接或铆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心截面部(31a)的内腔中的垫块(7),其中,所述垫块(7)与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31)和所述第一导电杆(21)的若干螺栓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臂(5)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导电杆(51),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杆(51)为槽钢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弹性触指(41)所构成的插槽呈喇叭口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5千伏隔离开关改良结构,包括动触头,包括第一连接块和固定在第一连接块前端的截面呈长圆形的接触板,静触头,包括第二连接块、弹性压片、以及连接在第二连接块前端的两排弹性触指,第一导电臂,用于将动触头连接到第一基座上,以及第二导电臂,用于将静触头连接到第二基座上,其中,所述接触板插入两排弹性触指所构成的插槽内,所述弹性压片位于弹性触指后侧,用于挤压所述弹性触指并使所述弹性触指压紧所述接触板。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整体结构稳定,触头夹紧力可靠,使得导电面积增大,降低接触电阻,降低动静触头分合过程的磨损,调整灵活、免维护,提高了隔离开关性能与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吴胜;黄杰;王雄奇;沈国堂;胡茂亮;胡义涛;过羿;程慧敏;阚泽;彭明智;奚纯;章海斌;张纯;晏松;施雯;孙开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