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6042发布日期:2019-11-29 17:4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原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按键开关都采用6只或是5只通电脚6,弹片3与通电脚6接触面用单独泡点接触,配件间配合间隙大,导致成品不能杜绝通电,是有闪烁通电或是不通电情况,而且焊点多,使用成本高;通电脚6与通电脚6间容易出现距离太近,高温高湿环境下有不绝缘隐患;弹片3单点与通电脚6接触面接触,同时弹片容易变形,有接触不充分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按键开关,其节省成本,有效保障通电稳定性,可杜绝通电不良隐患的现象,尤其适合用在各种使用开关的场所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按键开关,包括盖板、推轴、前弹片、后弹片、弹簧、基座和通电脚,所述的盖板卡扣在基座上,四个通电脚分别设在基座上,所述的盖板包括盖体,所述的盖体上设有供推轴穿过的通槽,所述的盖体的左、右两侧下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卡板、第二卡板,在盖体内设有环形限位斜面,

所述的基座的左、右外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相对应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一卡板卡设在第一卡槽处,第二卡板卡设在第二卡槽处,所述的盖体的下端前、后侧分别设在基座上端的前、后侧处,在基座上的前、后侧上端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前支撑座、第二前支撑座、第一后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所述的第一前支撑座、第二前支撑座设在同侧,所述的第一后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设在同侧,

所述的推轴插入盖板的通槽内,且位于通槽内的推轴端与连接块相连,在连接块的前、后侧对称设有前弹片、后弹片,所述的前弹片、后弹片结构相同,

在前弹片与第一前支撑座、第二前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通电脚、第二通电脚,在后弹片与第一后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三通电脚、第四通电脚,

所述的前弹片包括四个弧形弹片体,倾斜板的下端固定在安装底块上,所述的安装底块的外侧壁朝向底座倾斜设置,所述的倾斜板的上端设有四个弧形弹片体,所述的弧形弹片体的上端与连接块的前壁之间有空隙,位于前侧的两个弧形弹片体与第一前支撑座对应设置,且之间设有第一通电脚,位于后侧的两侧弧形弹片体与第二前支撑座对应设置,且之间设有第二通电脚,所述的第一通电脚、第二通电脚的下端均从上向下穿过基座前壁上的第一通腔、第二通腔,且超过基座前壁的下表面处,所述的第一通电脚、第二通电脚的上端过盈配合顶在盖板内的环形限位斜面处,且第一通电脚的上端内侧与弧形弹片体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的基座内底壁上设有限位柱,在连接块的底壁上设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安装槽,弹簧的一端设在安装槽内,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柱外侧。

进一步,所述的盖板内侧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连接块对应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块的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右滑轨,所述的基座内分别设有与左、右滑轨相配合的左滑块、右滑块,所述的左滑块、右滑块滑动设在左滑轨、右滑轨内。

进一步,在盖体的内侧前、后对应设有前加筋、后加筋,在基座上端前、后侧分别设有与前加筋、后加筋相对应的前留孔位、后留孔位,所述的前加筋设在前留孔位内,后加筋设在后留孔位内,所述的前加筋、后加筋设在同向的第一通电脚、第二通电脚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1)此结构于设计合理、简洁、实用、使用成本低为一体;

2)通过盖板内设有的环形限位斜面,此斜面与通电脚上端过赢配合,从而装配完成后,两边的通电脚形成倒扣斜位(“a”字形),使其与前、后弹片接触完全充分,而且越到完全松开接触越充分。

3)前加筋、后加筋的筋位直接隔开同向两只通电脚,从而到达在带电工作中高温高湿(温度85℃,湿度90%-95%)情况下,有效阻止“银迁移”情况出现。

4)采用前弹片、后弹片多点与通电脚接触面接触,多重保障。

5)通过前弹片、后弹片的底部位置与推轴下方的连接块做台阶,防止装配时前弹片、后弹片变形,能有效保障通电稳定性。

6)为保持推轴下压过程中尽量垂直运动,通过推轴下方的连接块与基座做导轨轨道设计,盖板内的限位槽起到对推轴移动的限位,及盖板中的通槽与推轴侧面接触位置采用波浪多点接触,从而有效保障垂直运动轨迹。

7)通过通电脚设在基座上的位置,可实现多种通电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竖向剖视图。

图5是弧形弹片体、第一通电脚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推轴与连接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盖板2、推轴3、弹片

4、弹簧5、基座6、通电脚

7、通槽8、第一卡板9、环形限位斜面

10、第一卡槽11、第一前支撑座12、第二前支撑座

13、连接块14、弧形弹片体15、倾斜板

16、安装底块17、第一通电脚18、第二通电脚

19、限位柱2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按键开关,包括盖板1、推轴2、前弹片、后弹片、弹簧4、基座5和通电脚,所述的盖板1卡扣在基座5上,四个通电脚分别设在基座5上,所述的盖板1包括盖体,所述的盖体上设有供推轴2穿过的通槽7,所述的盖体的左、右两侧下端分别对称设有第一卡板8、第二卡板,在盖体内设有环形限位斜面9,

所述的基座5的左、右外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卡板8、第二卡板相对应的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第一卡板8卡设在第一卡槽10处,第二卡板卡设在第二卡槽处,所述的盖体的下端前、后侧分别设在基座5上端的前、后侧处,在基座5上的前、后侧上端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前支撑座11、第二前支撑座12、第一后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所述的第一前支撑座11、第二前支撑座12设在同侧,所述的第一后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设在同侧,

所述的推轴2插入盖板1的通槽7内,且位于通槽7内的推轴2端与连接块13相连,在连接块13的前、后侧对称设有前弹片、后弹片,所述的前弹片、后弹片结构相同,

在前弹片与第一前支撑座11、第二前支撑座12之间设有第一通电脚17、第二通电脚18,在后弹片与第一后支撑座、第二后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三通电脚、第四通电脚,

所述的前弹片包括四个弧形弹片体14,倾斜板15的下端固定在安装底块16上,所述的安装底块16的外侧壁朝向底座倾斜设置,所述的倾斜板15的上端设有四个弧形弹片体14,所述的弧形弹片体14的上端与连接块13的前壁之间有空隙,位于前侧的两个弧形弹片体14与第一前支撑座11对应设置,且之间设有第一通电脚17,位于后侧的两侧弧形弹片体14与第二前支撑座12对应设置,且之间设有第二通电脚18,所述的第一通电脚17、第二通电脚18的下端均从上向下穿过基座5前壁上的第一通腔、第二通腔,且超过基座5前壁的下表面处,所述的第一通电脚17、第二通电脚18的上端过盈配合顶在盖板1内的环形限位斜面9处,且第一通电脚17的上端内侧与弧形弹片体14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的基座5内底壁上设有限位柱19,在连接块13的底壁上设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安装槽20,弹簧4的一端设在安装槽20内,弹簧4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柱19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盖板1内侧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连接块13对应设置,起到对推轴2移动的限位的作用,防止出现推轴2与连接块13移出过多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块13的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右滑轨,所述的基座5内分别设有与左、右滑轨相配合的左滑块、右滑块,所述的左滑块、右滑块滑动设在左滑轨、右滑轨内。

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的内侧前、后对应设有前加筋、后加筋,在基座5上端前、后侧分别设有与前加筋、后加筋相对应的前留孔位、后留孔位,所述的前加筋设在前留孔位内,后加筋设在后留孔位内。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此结构是通过将2组通电脚(即四个通电脚,)固定在基座上(贴片或是插脚),通过弹簧顶力,经过按压推轴,推轴上的弹片离开与贴合通电脚接触面,从而实现连通或者断开电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