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PW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6439发布日期:2020-03-24 15:37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CPW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射频传输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w传输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柔性板材在电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射频传输线中的应用,随着5g通信的来临,终端类产品中的天线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传统的同轴馈线在空间以及设计灵活性上已经不能满足终端产品的需要,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柔性射频传输线的发展,特别是以lcp、mpi等柔性基材作为基材而设计的射频传输线的应用。

而对于终端厂商来说,除了关注电性能外还要关注这些柔性传输线的机械性能、信赖性,其中耐弯折性尤为重要。而弯折性一方面考验的材料自身的弯折性,另一方面则考验的是设计的优良性。其中材料自身的弯折性由材料自身特性决定,对于产品设计者来说很难去改变,所以只能优化传输线结构来优化产品整体的耐弯折性。

通常来说基材的耐弯折性肯定是要比金属层的耐弯折性好,所以射频传输线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尽量减少金属层的厚度以及金属层的宽度(在不影响电性能的前提下),传统的传输线形式有:微带传输线、带状传输线、cpw传输线(如图1所示,cpw传输线中,信号线的下方无地层)。从上面几种传输线的形式来看,不难看出,cpw传输线只包含一层金属层,所以在基材相同的情况下cpw传输线应该具有最好的耐弯折性。然而终端类产品对于尺寸的限制比较严苛,且射频传输线需要进行50ω阻抗管控,而cpw传输线中信号线的宽度相较微带传输线、带状传输线的宽度大的多,这也限制了cpw在这类传输线中的应用。

具体的,传统的共面波导(cpw传输线)场分布集中一个平面内,其阻抗主要通过控制信号线线宽以及信号线与左右参考地的宽度来实现的,由于射频传输线需要管控到50ω,所以导致cpw传输线线宽很宽(相较微带线、带状线)且对于信号线与参考地的间距要求特别窄,这就导致cpw传输线整体宽度大且加工工艺要求高(通常柔性电路板工艺能达到的信号与地的间距>=50um)。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满足传输性能的前提下,宽度更小的cpw传输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及至少两个参考地,信号线与参考地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的宽度。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参考地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新增地层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参考地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新增地层的数量为四个,一个所述参考地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另一个所述参考地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新增地层分别位于所述排的同侧或异侧。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的数量为四个,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的数量为五个,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新增地层,余下的一个所述新增地层设于位于所述排的中央的所述参考地的上方或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的数量为六个,三个所述参考地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的中轴线共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cpw传输线中信号的回流主要通过信号线两侧的参考地提供回路,本实用新型的cpw传输线通过在参考地的上方和/或下方增设新增地层,增加了信号回流路径(新增地层不会与信号线进行强耦合),使得厂商能够在保证cpw传输线的传输性能的前提下缩减信号线的宽度,从而减小cpw传输线的整体宽度;同时,信号线宽度缩减后,信号线与参考地之间的间距相较于以前能够做的更大,利于降低cpw传输线的加工难度;新增地层的设置对于cpw传输线的耐折弯性能影响不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w传输线的耐折弯性能要优于现有的微带传输线和带状传输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另一种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另一种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cpw传输线的截面示意图(隐藏基材后)。

标号说明:

1、信号线;

2、参考地;

3、新增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9,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1及至少两个参考地2,信号线1与参考地2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2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1,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3。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cpw传输线中信号的回流主要通过信号线1两侧的参考地2提供回路,本实用新型的cpw传输线通过在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增设新增地层3,增加了信号回流路径(信号线1会参考每一条有回流的地线),使得厂商能够在保证cpw传输线的传输性能的前提下缩减信号线1的宽度,从而减小cpw传输线的整体宽度;同时,信号线1宽度缩减后,信号线1与参考地2之间的间距相较于以前能够做的更大,利于降低cpw传输线的加工难度;新增地层3的设置对于cpw传输线的耐折弯性能影响不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w传输线的耐折弯性能要优于现有的微带传输线和带状传输线。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新增地层3对于cpw传输线的耐弯折性影响不大,相较于现有的微带传输线和带状传输线耐弯折性更优秀。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四个,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另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新增地层3分别位于所述排的同侧或异侧。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四个,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五个,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新增地层3,余下的一个所述新增地层3设于位于所述排的中央的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或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六个,三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中轴线共线。

由上述描述可知,如此结构能够确保新增地层3不会与信号线1发生强耦合,利于保证cpw传输线的电学性能。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1及至少两个参考地2,信号线1与参考地2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2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1,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3。

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中轴线共线。即从顶面透视本实施的cpw传输线时,新增地层3位于其所对应的参考地2层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两个。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1及至少两个参考地2,信号线1与参考地2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2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1,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3。

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中轴线共线。即从顶面透视本实施的cpw传输线时,新增地层3位于其所对应的参考地2层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四个,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另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1及至少两个参考地2,信号线1与参考地2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2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1,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3。

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中轴线共线。即从顶面透视本实施的cpw传输线时,新增地层3位于其所对应的参考地2层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新增地层3分别位于所述排的同侧或异侧。

实施例四

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1及至少两个参考地2,信号线1与参考地2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2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1,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3。

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中轴线共线。即从顶面透视本实施的cpw传输线时,新增地层3位于其所对应的参考地2层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四个,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实施例五

请参照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为: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1及至少两个参考地2,信号线1与参考地2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2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1,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3。

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中轴线共线。即从顶面透视本实施的cpw传输线时,新增地层3位于其所对应的参考地2层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五个,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新增地层3,余下的一个所述新增地层3设于位于所述排的中央的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或下方。

实施例六

请参照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为:一种cpw传输线,包括基材和设于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一个信号线1及至少两个参考地2,信号线1与参考地2呈一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参考地2之间设有所述信号线1,至少有一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和/或下方设有新增地层3。

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宽度小于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地层3的中轴线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参考地2的中轴线共线。即从顶面透视本实施的cpw传输线时,新增地层3位于其所对应的参考地2层内。

优选的,位于所述排的首端和尾端的两个所述参考地2分别对应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参考地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新增地层3的数量为六个,三个所述参考地2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新增地层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w传输线,可使厂商能够在保证传输性能的前提下缩减信号线的宽度,从而减小cpw传输线的整体宽度;同时,信号线宽度缩减后,信号线与参考地之间的间距相较于以前能够做的更大,利于降低cpw传输线的加工难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pw传输线的耐折弯性能要优于现有的微带传输线和带状传输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