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1184发布日期:2020-04-07 21:1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仪器,通常是由闭合的铁芯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并且串联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线路中。

电路中使用的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通常都是将导线穿过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上对应的通孔内,通常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的外侧都会套设一层保护壳体,有的是在生产制作时与绕组一起完成的,而有些是后期添加的。通常后期添加的壳体都会分成两半制作,在完成制作后通过拼接安装在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上,在通过外部的固定装置(如:匝环)将两个壳体固定,由于壳体材质及反复开合,使得固定装置极易松动,影响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分体式壳体在固定连接构成中外部的扣合结构容易松动,导致壳体连接的稳定性降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一侧熔接有连接件,所述下壳体通过连接件与上壳体铰接,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的配合处构成过线通道,所述下壳体远离连接件的一侧熔接有扣合锁紧结构,所述上壳体通过扣合锁紧结构与下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扣合锁紧结构包括熔接在上壳体一侧的扣板、熔接在下壳体一侧的扣芯和用于锁紧的圆柱锁头,所述圆柱锁头位于扣芯的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扣板上的第一扣孔与扣芯配合,所述扣板上的第二扣孔与圆柱锁头过盈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体的厚底小于下壳体的厚度,且上壳体位于下壳体的顶面中部,所述下壳体上对应过线通道的两侧面上均熔接有护线托板,且护线托板的顶面与过线通道的内壁齐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扣板采用硬质橡胶或塑料材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圆柱锁头采用硅橡胶或硬质橡胶材质中的任意一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扣芯的下方再布置一个圆柱锁头与扣板配合,当上壳体或下壳体收受到力的作用后,扣芯的下部会与第一扣孔的内侧下部相互挤压作用,当作用力过大时,扣芯与第一扣孔会发生形变,导致接触面逐渐减小直至错开,而圆柱锁头与第二扣孔配合后,始终将扣板拉向下壳体的表面,从而使得扣芯始终与第一扣孔保持充分的接触,不会出现错开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侧铰接,再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一侧通过扣合锁紧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使得上下壳体不在需要额外的固定接构,整个固定过程简单方便,同时也便于拆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中扣合锁紧结构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上壳体;2、下壳体;3、连接件;4、过线通道;5、扣合锁紧结构;501、扣板;502、扣芯;503、圆柱锁头;504、第一扣孔;505、第二扣孔;6、护线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卡接锁紧式电流互感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下壳体2的一侧熔接有连接件3,下壳体2通过连接件3与上壳体1铰接,下壳体2和上壳体1的配合处构成过线通道4,下壳体2远离连接件3的一侧熔接有扣合锁紧结构5,上壳体1通过扣合锁紧结构5与下壳体2固定连接,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一侧通过连接件3进行铰接,而另一侧通过扣合锁紧结构5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固定,实现上下壳的锁紧,由于扣合锁紧结构5两部分相互配合实现扣合锁紧,相较于单一的扣合结构稳定性更好。

具体的,如图3-5所示,扣合锁紧结构5包括熔接在上壳体1一侧的扣板501、熔接在下壳体2一侧的扣芯502和用于锁紧的圆柱锁头503,圆柱锁头503位于扣芯502的下方,扣板501上的第一扣孔504与扣芯502配合,扣板501上的第二扣孔505与圆柱锁头503过盈配合,其中扣芯502与第一扣孔504主要起到防止上壳体1和下壳体2展开的作用,当上壳体1或下壳体2收受到力的作用后,扣芯502的下部会与第一扣孔504的内侧下部相互挤压作用,当作用力过大时,扣芯502与第一扣孔504会发生形变,导致接触面逐渐减小直至错开,而圆柱锁头503与第二扣孔505配合后,始终将扣板501拉向下壳体2的表面,从而使得扣芯502始终与第一扣孔504保持充分的接触,不会出现错开现象。

具体的,如图1-2所示,上壳体1的厚底小于下壳体2的厚度,且上壳体1位于下壳体2的顶面中部,下壳体2上对应过线通道4的两侧面上均熔接有护线托板6,且护线托板6的顶面与过线通道4的内壁齐平,由于导线需要穿过过线通道4,当导线穿过后,由于下壳体2的顶面对应过线通道4处的边沿与导线的表面接触部位过于尖锐,因此通过护线托板6进行缓冲过渡,保护导线表皮不受损。

具体的,如图3-5所示,扣板501采用硬质橡胶或塑料材质中的任意一种,圆柱锁头503采用硅橡胶或硬质橡胶材质中的任意一种,使得扣板501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圆柱锁头503具有足够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使得圆柱锁头503能够穿过第二扣孔505并与之配合。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处于打开状态,并将导线放置在过线通道4所在的位置,再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扣合时,扣板501在上壳体1的带动下移动,扣板501首先与扣芯502配合,再将圆柱锁头503与第二扣孔505配合,完成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锁紧。

当上壳体1或下壳体2收受到力的作用后,扣芯502的下部会与第一扣孔504的内侧下部相互挤压作用,当作用力过大时,扣芯502与第一扣孔504会发生形变,导致接触面逐渐减小,由于圆柱锁头503与第二扣孔505配合,使得圆柱锁头503将扣板501拉向下壳体2的表面,使得扣芯502始终与第一扣孔504保持充分的接触,不会出现错开现象,实现稳定锁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