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模块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5412发布日期:2020-04-21 18:2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接地模块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模块生产准备器械领域,具体是接地模块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模块是一种非金属材料为主的接地体,它由导电性、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矿物和电解物质组成,有效解决了金属接地体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亲和力差、且易发生金属体表面锈蚀而接地电阻变化,当土壤中有机物质过多时,容易形成金属体表面被油墨包裹的现象,导致导电性和泻流能力减弱,增大接地体本身的散流面积,减小接地体与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具有强吸湿保湿能力,使其周围附近的土壤电阻率降低,介电常数增大,层间接触电阻减小,耐腐蚀性增强,因而能获得较小的接地电阻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对接地模块进行配料时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材料的配比以及混合,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材料的配比以及混合极其容易将材料比重弄错,并且接地模块的生产量一般较为庞大,采用人工配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对人力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在大量的人工操作中,人力也会产生疲乏等情况,这样在配料时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更高,风险更大,同时采用人力资源配料对效率影响也比较大,员工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因素都会对配料的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在保障配料比重较为精确的前提下提高配料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便成为接地模块生产准备器械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通过人工配料效率低下并且错误率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接地模块配料装置,有效的在保障配料比重较为精确的前提下提高配料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接地模块配料装置,包括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的下方设有推拉结构和配重结构,推拉结构位于载物台靠近中心位置处,并且其顶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载物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配重结构位于载物台的下表面靠近边缘的中心点处,并且其顶端与载物台的下表面铰接,载物台的下表面还设有支点连接杆,支点连接杆位于载物台的下表面能够使得载物台和配重结构保持平衡的支点处,支点连接杆与载物台下表面铰接,并且其下方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和支点连接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现有技术中接地模块的配料通常采用人工称重再投入搅拌釜搅拌,由于接地模块的原材料多为粉末状,所以称重的工人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容易患尘肺等职业疾病,并且采用人工称重在高强度的工作下配比错误率较高,直接导致接地模块的废品率较高,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投料也使得配料的效率较低,并且普遍投料的重量较大,最大可达数十斤上百斤的重量,工人搬运比较困难,所以无论是出于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还是提高配料的效率和精确度,都不应该继续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配料,本实用新型中的载物台和配重结构在支点连接杆的支撑下保持平衡,将配重结构调节至与所需要投放的原料的重量相同的配重,载物台会在配重结构的作用下倾斜,但推拉结构上的柔性连接件拉住载物台使其不会过度倾斜,在载物台的上方设有料斗对载物台表面进行投料,载物台下方设有混合配料的搅拌釜,当投料重量达到需要的重量时,关闭料斗投料,推拉结构向下运动,拉动载物台向搅拌釜倾斜,原料倒入搅拌釜中,一般情况下由于时间差的原因,投料原料的重量略大于配重重量,而一般配重比例为一个范围值,所以在设置配重时将其设置在范围值靠近下限处,以避免投料原料重量大于其上限重量,在完成投料后,通过推拉结构将载物台推回平衡位置,而由于配重结构和载物台的下表面之间铰接,载物台在倾斜时并不会对配重结构造成影响,这样通过载物台和配重结构的作用免去了员工人工称重的环节,并且将载物台设置于搅拌釜的上方,免去了人工投料搬运的消耗,有效的在保障配料比重较为精确的前提下提高配料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进一步的,还包括侧挡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位于载物台的配重结构所处一边的上表面并与载物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背板板厚从载物台边缘一直延伸至与支点连接杆同平面,所述侧挡板位于载物台的上表面的对称的两边缘并与背板垂直,侧挡板的侧面与背板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载物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和背板的重量能够使得载物台和配重结构在支点连接杆的支撑下保持平衡。由于投料点固定,投下的原料在载物台上会产生堆积,堆积的原料有从载物台的侧面滑落的风险,在此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设置侧挡板和背板来阻止原料从错误的方向漏出,背板延伸至支点连接杆处是为了防止载物台上的原料影响重心,从而影响投料重量,侧挡板有效的阻挡了原料从侧面滑落,侧挡板和背板进一步的提高了投料重量的精确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回收通道和回收导向斜面,所述回收通道内部中空的无顶容器,其侧面的下半部开有缺口,回收导向斜面从回收通道缺口处伸入回收通道的内部并与回收通道的侧面与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回收导向斜面一直延伸至回收通道外表面之外,回收导向斜面的下方设有原料回收桶。由于料斗投料口连续性的开关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投料口容易堵塞,所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回收通道和回收导向斜面使得料斗投料能够不间断进行,避免其堵塞,当载物台向搅拌釜倾斜进行投料时,料斗投下的原料通过背板形成的斜面落入回收通道,再通过回收通道内的回收导向斜面将原料投入原料回收桶,再经过运输将原料回收桶中的原料运回料斗,此处运输方法可采用传送带、真空管道、空气管道以及升降机等多种方式进行运输,通过回收管道和回收导向斜面,有效的在不浪费原料的基础上使得料斗不间断的进行投料,提高了投料效率的同时也减小了料斗投料时堵塞的风险。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推拉结构和支撑板之间,其一端与推拉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位于回收通道和支撑板之间,其一端与回收通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并未固定连接,而在安装上又需要安装在原料回收桶和搅拌釜的上方,所以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推拉结构、支撑板和回收通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固定了他们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性,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更加简便,同时使用时各部分之间配合较为紧密,在方便安装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靠近回收通道的一侧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为背板和载物台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其贯通背板的上表面、背板的下表面、载物台的上表面和载物台的下表面。当不设置导向槽时,原料通过背板形成的斜面投入回收通道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部分从两侧面漏出,这样就造成了原料的浪费,而通过导向槽,原料在背板形成的斜面上的运动方向被限定,增加了原料落入回收通道的内部的效率,有效的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结构包括配重台和配重块,配重台的边缘设有若干的平衡带,配重台的上方设有连接绳,所述平衡带一端与配重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平衡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的下表面铰接。本实用新型中的配重台在不添加配重块时便能够保持整体的平衡,而根据不同的需求,在配重台上添加不同重量的配重块,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时刻改变每次投料的重量,在需要投放多种配料的情况下,只需要配备多台本实用新型所述配料装置,便能够完成同时刻不同比例的原料投放,并且当配方发生变化后,也能够及时的通过改变配重块的重量来改变投料重量,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平衡带和连接绳来连接配重台与载物台,这两者均为柔性材料,受到载物台运动的影响较小,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原料的投放。

进一步的,还包括能够在单方向失衡时开启的平衡开关,所述平衡开关固定连接于载物台的侧面,所述推拉结构采用电动液压推杆,平衡开关与电动液压推杆通过导线连接。由于人为控制推拉结构的升降操作不够精确,并且有时不能及时反映,所以推拉结构采用电动液压推杆,通过电力控制推拉结构的升降,能够通过安装控制开关远程控制电动液压推杆,能够有效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同时设置平衡开关,使得载物台在向搅拌釜方向倾斜时能够及时触发开关以投放原料,避免反映不及时导致投放原料过多,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平衡开关能够由水平平衡仪、平衡滚珠以及红外线平衡仪等多种设备构成,当所有配料完成一次投放后,通过人工控制电动液压推杆将载物台推回平衡位置,这样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速度,对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准确率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载物台和配重结构的作用免去了员工人工称重的环节,并且将载物台设置于搅拌釜的上方,免去了人工投料搬运的消耗,有效的在保障配料比重较为精确的前提下提高配料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2)通过设置侧挡板和背板来阻止原料从错误的方向漏出,背板延伸至支点连接杆处是为了防止载物台上的原料影响重心,从而影响投料重量,侧挡板有效的阻挡了原料从侧面滑落,侧挡板和背板进一步的提高了投料重量的精确度。

(3)通过回收管道和回收导向斜面,有效的在不浪费原料的基础上使得料斗不间断的进行投料,提高了投料效率的同时也减小了料斗投料时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一个实施例的配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一个实施例的平衡开关结构示意图。

1-推拉结构,2-载物台,3-侧挡板,4-背板,5-支撑板,6-回收通道,7-回收导向斜面,8-配重结构,9-支点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平衡开关,13-搅拌釜,14-外部支撑,15-原料回收桶,16-料斗,801-配重台,802-配重块,803-平衡带,804-连接绳,1201-压力开关,1202-按钮,1203-平衡外壳,1204-平衡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与图4所示,接地模块配料装置,包括载物台2,所述载物台2的下方设有推拉结构1和配重结构8,推拉结构1位于载物台2靠近中心位置处,并且其顶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载物台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配重结构8位于载物台2的下表面靠近边缘的中心点处,并且其顶端与载物台2的下表面铰接,载物台2的下表面还设有支点连接杆9,支点连接杆9位于载物台2的下表面,支点连接杆9与载物台2下表面铰接,并且其下方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上表面和支点连接杆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侧挡板3和背板4,所述背板4位于载物台2的配重结构8所处一边的上表面并与载物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背板4板厚从载物台2边缘一直延伸至与支点连接杆9同平面,所述侧挡板3位于载物台2的上表面的对称的两边缘并与背板4垂直,侧挡板3的侧面与背板4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载物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3和背板4的重量能够使得载物台2和配重结构8在支点连接杆9的支撑下保持平衡。还包括能够在单方向失衡时开启的平衡开关12,所述平衡开关12固定连接于载物台2的侧面,所述推拉结构1采用电动液压推杆,平衡开关12与电动液压推杆通过导线连接。本实施例在应用时,在载物台2的上方设有投放原料的料斗16,在载物台2远离背板4的一侧的下方设有混合配料用的搅拌釜13,本实用新型中的推拉结构1采用型号为dytz系列的电动液压推杆,同时将电动液压推杆的下降开关连接至载物台2侧面的平衡开关12处,上升开关连接至员工工作处,本实用新型中的平衡开关12能够由水平平衡仪、平衡滚珠1204以及红外线平衡仪等多种设备构成,本实施例中的平衡开关12采用平衡滚珠开关,包括侧面全开口的平衡外壳1203,平衡外壳1203的内部中空,在其开口处设有大于开口大小的压力开关1201,平衡外壳1203的内部还设有与压力开关1201固定连接的按钮1202,在平衡外壳1203的内部还设有自由的平衡滚珠1204,在安装平衡开关12时所述压力开关1201安装在靠近搅拌釜13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开关采用基于型号为pbs-820a的压电感应开关,本实用新型的配重结构8可以采用多种配重可调节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在设置好配重结构8的配重重量后,通过开启料斗16向载物台2投料,当载物台2向搅拌釜13方向倾斜时,平衡滚珠1204向按钮1202撞击引发压力开关1201开启,电动液压推杆就会下降,从而带动载物台2将表面的原料投入搅拌釜13中,为了避免原料黏着在载物台2上,电动液压推杆下降速度较快,并且使得载物台2在投料中会发生震动将部分黏着的原料投入搅拌釜13,由于接地模块有多种不同的配料,需要以一定的比重同时投放,所以设置多台本实用新型以便准确的按照投料比重投料,当所有配料完成一次投放后,通过人工控制电动液压推杆将载物台2推回平衡位置,并且保证电动液压推杆的顶端在载物台2平衡后不会与载物台2下表面接触,两者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由于安装环境限制,支撑板5不够接地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外部支撑14对支撑板5进行支撑并将载物台2和推拉结构1之间的位置调整正确。

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设回收通道6和回收导向斜面7来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效率,所述回收通道6为内部中空的无顶容器,其侧面的下半部开有缺口,回收导向斜面7从回收通道6缺口处伸入回收通道6的内部并与回收通道6的侧面与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回收导向斜面7一直延伸至回收通道6外表面之外,回收导向斜面7的下方设有原料回收桶15。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一连接板10位于推拉结构1和支撑板5之间,其一端与推拉结构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1位于回收通道6和支撑板5之间,其一端与回收通道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5固定连接。所述背板4靠近回收通道6的一侧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为背板4和载物台2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其贯通背板4的上表面、背板4的下表面、载物台2的上表面和载物台2的下表面。由于料斗的开启和关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容易堵塞投料口,所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设回收通道6和回收导向斜面7,并在背板4上开设导向槽来将倾倒原料时的投料回收入原料回收桶15中,并且通过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将推拉结构1、支撑板5和回收通道6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外部支撑14能够将本实用新型所述配料装置整体支撑,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载物台2倾倒原料时的间隔期料斗16所投下的原料通过背板4送至回收通道6,再通过回收导向斜面7送至原料回收桶15,在回收通道6上端面还设有防尘板,以避免原料产生过多的扬尘污染空间以及造成浪费,回收导向斜面7的角度足够大,所以原料不会在斜面上黏着停留,斜面伸出回收通道6的外表面的距离不长,使得原料不会无规则的漏出,不便于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中,料斗16、搅拌釜13、原料回收桶15和将原料回收桶15中的原料送回料斗16的运送结构均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均属于原工艺流程中既有的设备,采用的均为现有技术存在的设备,并非本实用新型发明点,故未画出其详细结构图,仅采用线框表示。

经过试点工厂的实际测试,在采用本实施例后与工厂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所测得的平均值与历史数据相比,提高了约10.36%配料的精确度,减少了85%的人力资源消耗,提高了46.32%的配料效率,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在保障配料比重较为精确的前提下提高配料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优选的,所述配重结构8包括配重台801和配重块802,配重台801的边缘设有若干的平衡带803,配重台801的上方设有连接绳804,所述平衡带803一端与配重台8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绳80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804的一端与平衡带8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载物台2的下表面铰接。本实用新型中的配重台801在不添加配重块802时便能够保持整体的平衡,而根据不同的需求,在配重台801上添加不同重量的配重块802,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时刻改变每次投料的重量,在需要投放多种配料的情况下,只需要配备多台本实用新型所述配料装置,便能够完成同时刻不同比例的原料投放,并且当配方发生变化后,也能够及时的通过改变配重块802的重量来改变投料重量,本实用新型采用若干平衡带803和连接绳804来连接配重台801与载物台2,这两者均为柔性材料,受到载物台2运动的影响较小,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原料的投放,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配重结构8,配重重量调节方便,平衡性能够优良,操作方便,受损后容易更换,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测试试用期间,并未发生由于配重结构8而导致的投料事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