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电容器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4573发布日期:2020-03-31 17:2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电容器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性能电容器薄膜。



背景技术:

所谓薄膜电容器,当然是指用于汽车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应用范围广,其结构主要为:薄膜本体、薄膜本体元件、薄膜屏蔽孔、塑料薄膜、薄膜辅助元件、电容芯体、印刷电路板、单晶硅基板、静电容量器和电极引线,随着世界各国开始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率利用,电动汽车在能源选择上、对环境保护上独有的优势成为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财力研发的重点。但是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一般都会出现续跑能力不足和能量密度不高的状况,严重限制了绿色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有技术可以实现利用电动汽车减速时的制动动能再循环利用,把以前浪费掉的制动动能回收成电能再在电动汽车上继续使用,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推动了绿色电动汽车的进步,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然而现有的电容器薄膜的结构单一,使其性能得不到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性能好的电容器薄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电容器薄膜,包括基膜层及设置在基膜层上的金属镀膜层,所述的基膜层材质为、耐寒pvc混合材料、硫化橡胶及丙烯酸酯橡胶的混合物,且所述的基膜层厚度为0.2mm-0.35mm;并在所述的金属镀膜层外设置有外保护套层,所述的外保护套层的材质为丁腈聚氯乙烯。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基膜层材质为、耐寒pvc混合材料、硫化橡胶及丙烯酸酯橡胶的混合物,提高了电缆的耐寒性能和低温下的抗拉和柔韧性;从而确保电容器薄膜的实用性;在金属镀膜层外设置有外保护套层,从而改善了电容器薄膜整体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抗撕裂性、耐热性和耐燃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外保护套层与金属镀膜层之间设置有软性隔离层,所述的软性隔离层材质为阻燃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外保护套层与金属镀膜层之间设置有软性隔离层,软性隔离层材质为阻燃橡胶,从而从而呢么能确保电容器薄膜整体的阻燃能力,进而扩大电容器薄膜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软性隔离层与外保护套层之间设置防火层,所述的防火层的材质为石棉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软性隔离层与外保护套层之间设置防火层,防火层的材质为石棉纤维,从而能确保电容器薄膜防火能力,进而确保了整体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外保护套层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增厚加强部,所述的增厚加强部的截面成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外保护套层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增厚加强部,增厚加强部的截面成弧形,从而增加外保护套层局部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电容器薄膜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基膜层、2-金属镀膜层、3-外保护套层、4-软性隔离层、5-防火层、6-增厚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高性能电容器薄膜,包括基膜层1及设置在基膜层1上的金属镀膜层2,所述的基膜层1材质为、耐寒pvc混合材料、硫化橡胶及丙烯酸酯橡胶的混合物,且所述的基膜层1厚度为0.2mm-0.35mm;并在所述的金属镀膜层2外设置有外保护套层3,所述的外保护套层3的材质为丁腈聚氯乙烯。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基膜层1材质为、耐寒pvc混合材料、硫化橡胶及丙烯酸酯橡胶的混合物,提高了电缆的耐寒性能和低温下的抗拉和柔韧性;从而确保电容器薄膜的实用性;在金属镀膜层2外设置有外保护套层3,从而改善了电容器薄膜整体的拉伸强度、定伸应力、抗撕裂性、耐热性和耐燃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外保护套层3与金属镀膜层2之间设置有软性隔离层4,所述的软性隔离层4材质为阻燃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外保护套层3与金属镀膜层2之间设置有软性隔离层4,软性隔离层4材质为阻燃橡胶,从而从而呢么能确保电容器薄膜整体的阻燃能力,进而扩大电容器薄膜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软性隔离层4与外保护套层3之间设置防火层5,所述的防火层5的材质为石棉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的软性隔离层4与外保护套层3之间设置防火层5,防火层5的材质为石棉纤维,从而能确保电容器薄膜防火能力,进而确保了整体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外保护套层3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增厚加强部6,所述的增厚加强部6的截面成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外保护套层3外侧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增厚加强部6,增厚加强部6的截面成弧形,从而增加外保护套层3局部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电容器薄膜整体的结构强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