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3996发布日期:2020-05-20 02:1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储能电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储能电站的广泛应用,作为储能电站核心部分的储能舱安全性、输出功率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

储能舱内的电池对温度的敏感性比较高,当电池簇充放电时,电池簇上的电池温度会上升,当温度上升超过一定限值,电池的安全性会下降;当电池在冬季或高寒地区工作时,如果电池的温度过低,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会下降,如果不同电池簇的电池之间温度差异较大时,电池的输出功率也会下降;储能舱内湿度过高时,会影响到电气电路安全,尤其会导致动力电路的短路故障,控制储能舱内湿度能提高储能舱的可靠性。

根据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保证储能舱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储能舱内各电池单元能在设定的温度、湿度下工作的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不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储能舱内温湿度波动范围小、各电池之间温度差异小,能确保储能舱内电池安全性及稳定的输出功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簇、集装箱、空调、给风道和回风道,集装箱上部安装有给风道,给风道用于输送空调流出的风量,集装箱下部设有回风道,回风道用于回流作用电池簇后的风量;电池簇每两簇背对背排列为一个组合横向排列在集装箱内;

给风道在电池簇的前面区域上方设有一出风口,回风道在电池簇后面区域下方设有回风口;给风道一端与空调的上端面连接,回风道一端与空调下端面连接;空调的风量经给风道流向电池簇的前面区域、风量作用电池簇后经回风道流回空调,经空调作用后再由上端面流入给风道,空调风量如此在储能舱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在于,

电池簇由多个电池箱排列组成,电池箱内部安装有能充放电的电池,电池簇的电池箱若温度高于上限值,则空调启动制冷功能对电池簇进行降温;电池簇的电池箱若温度低于下限值,则空调启动加热功能对电池簇进行加热;当储能舱内湿度高于上限值时,则空调启动除湿功能对储能舱进行除湿。

电池簇的电池箱的前面设有进气孔,电池箱后面设有排风机。

给风道的出风口和回风道的回风口可以调节流通风量的大小;根据需要调节给风道的出风口可以改变空调风量流向电池簇的前面区域方向。

集装箱为一封闭的箱体,箱体上不设通风孔;空调散热风机置于集装箱的外端面位置,空调主机通过冷媒管与空调散热风机连接,将集装箱内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机散于集装箱外部。

集装箱底部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和安装电池簇;所述的回风道由两个回风道分支组成,回风道分支分别置于集装箱底部支撑组件之间的间隙内;集装箱侧和底面包覆有隔热棉用于隔绝外部环境温度对储能舱内部温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其它储能舱温控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上风道和下风道结构、采用电池架背对背布置方式,空调风量能准确的传输到电池簇端面,风量分配准确、均匀,能保证电池簇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储能舱内各电池单元能在设定的温度、湿度工况下工作,能保证电池储能舱安全性及稳定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俯视剖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电池箱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电池箱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电池箱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右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参照图1和图2,包括电池簇1、集装箱2、空调3、给风道4、回风道5,空调3包括空调主机31、冷媒管32,空调散热风机33。集装箱2上部安装有给风道4,给风道4用于输送空调3流出的风量34,集装箱2下部设有回风道5,回风道5用于回流作用电池簇1后的风量34;所述电池簇1每两簇背对背排列为一个组合横向排列在集装箱2内。

给风道4在电池簇1的前面区域12上方设有一出风口41,回风道5在电池簇1后面区域13下方设有回风口51;给风道4一端与空调主机31的上端面连接,回风道5一端与空调31下端面连接;空调3的风量34经给风道4流向电池簇1的前面区域12、风量34作用电池簇1后经回风口51、回风道5流回空调3,经空调3作用后再流入给风道4,空调3的风量34如此在储能舱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集装箱2为一封闭的箱体,箱体上不设通风孔;空调3散热风机置于集装箱2的外端面位置,空调主机31通过冷媒管32与空调散热风机33连接,将集装箱内的风量34热量通过散热风机33散于集装箱2外部。

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电池簇1由多个电池箱11排列组成,电池箱11内部安装有能充放电的电池,电池簇1的电池箱11温度过高超过上限值,则空调3启动制冷功能对电池簇1进行降温;电池簇1的电池箱11温度低于下限值,空调3启动加热功能对电池簇1进行加热;当储能舱内湿度超过上限值时,空调3启动除湿功能对储能舱进行除湿。

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电池簇1的电池箱11的前面设有进气孔111,电池箱后面设有排风机112,空调3的风量34经进气孔111吸入电池箱111,经排风机112排出电池箱11以达到冷却或加热电池箱11的目的(见图3、图4和图5)。

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给风道4的出风口41可以调节流过出风口41的风量34的大小;通过调节回风道5的回风口51可以调节流过回风口51的风量34的大小;根据通过调节给风道4的出风口41也可以改变空调风量34流向电池簇1的前面区域12方向。

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参照图6,集装箱2底部设有支撑组件21,支撑组件21用于支撑和安装电池簇1;回风道5由回风道分支52和回风道分支53组成,回风道分支52和回风道分支53分别置于集装箱2底部支撑组件21之间的间隙内;集装箱2内侧面包覆有隔热棉22用于隔绝外部环境温度对储能舱内部温度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簇、集装箱、空调、给风道、回风道,所述集装箱上部设有给风道,给风道用于输送空调流出的风量,集装箱下部设有回风道,回风道用于回流作用电池簇后的风量;所述电池簇每两簇背对背排列为一个组合横向排列在储能舱内;

所述给风道在电池簇的前面区域上方设有一出风口,回风道在电池簇后面区域下方设有回风口;给风道一端与空调的上端面连接,回风道一端与空调下端面连接;空调风量经给风道流出空调、作用电池簇后经回风道流回空调,空调风量在储能舱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由多个电池箱排列组成,电池箱内部安装有能充放电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的电池箱前面设有进气孔,电池箱后面设有排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任意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风道的出风口和回风道的回风口可以调节流通风量的大小,根据需要调节给风道出风口可以改变空调风量流向储能舱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为一封闭的箱体,箱体上不设通风孔;空调散热风机置于集装箱的外端面位置,空调主机通过冷媒管与空调散热风机连接,将集装箱内的热量通过散热风机散于集装箱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底部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和安装电池簇;所述回风道由两个分支组成,两个回风道分支分别位于集装箱底部支撑组件的间隙之间;所述集装箱侧面和底面包覆有隔热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闭式储能舱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簇、集装箱、空调、给风道、回风道,集装箱上部设有给风道,给风道用于输送空调流出的风量,集装装箱下部设有回风道,回风道用于回流作用电池簇后的风量;电池簇每两簇背对背排列为一个组合横向排列在储能舱内,给风道在电池簇的前面区域上方设有一出风口,回风道在电池簇后面区域下方设有回风口;给风道一端与空调的上端面连接,回风道一端与空调下端面连接;空调风量经给风道流出空调、作用电池簇后经回风道流回空调,空调风量在储能舱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福;邓西川;马伯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开天铁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