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组件及无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7927发布日期:2020-04-03 15:0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组件及无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在无线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目前,设置在无线终端的天线可以分为外置式天线和内置式天线两种。

外置式天线主要包括鞭型天线、螺旋型天线等,其固定设置在无线终端的外部,因此存在使用及保管方面的不便之处,具有占用空间较大,且容易造成损坏等缺点;为弥补上述的外置式天线的缺点,将天线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内部的内置式天线主要被使用,但在应用于一些具有显示功能的无线终端时,多将天线组件安装在显示屏显示区域的背侧,容易干扰显示屏的正常显示而出现画面闪烁的情况,且影响了天线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无线终端,主要目的是解决目前的无线终端采用外置式天线使用不便、易损坏,而采用内置式天线容易产生干扰,影响天线性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该天线组件包括:

金属边框,所述金属边框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断间隙和第二隔断间隙,位于所述第一隔断间隙和所述第二隔断间隙之间的所述金属边框形成第一辐射体;射频模组,所述射频模组通过射频信号馈线与所述第一辐射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隔断间隙和所述第二隔断间隙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地点,且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射频信号馈线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断间隙和所述第二隔断间隙的中部分别填充有绝缘材料。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射频信号馈线之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该天线组件包括:上述的天线组件;显示组件;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安装所述显示组件,所述金属边框与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一边框连接;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天线组件获取显示内容及控制所述显示组件显示所述显示内容;供电单元;其中,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处理器、所述供电单元及射频模组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金属支撑框架和塑料支撑框架,所述塑料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

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采用纳米注塑工艺制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边框上设置有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二接地点与所述第一第一接地点之间连接有接地线。

可选的,所述金属支撑框架通过导电材料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三接地点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

其中,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

可选的,所述金属边框设置为半环形,且所述金属边框与所述支撑框架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天线组件及无线终端,通过在金属边框上间隔设置第一隔断间隙和第二隔断间隙,能够使金属边框实现天线的射频透射,使第一隔断间隙和第二隔断间隙之间的金属边框形成天线组件的第一辐射体,并与射频模组共同构成天线组件。金属边框可以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外部,或作为无线终端外部的一段边框,能够解决对于无线终端内部的显示组件等结构的干扰问题,能够保证天线组件的性能,且若将金属边框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外部,金属边框可以与无线终端的外部边框固定为一体结构,其不同于现有的外置式天线的形式,能够减小所占用的空间,且解决了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线组件及无线终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目前,在一些公共场所中,常会设置具有显示功能的无线终端设备,用于显示广告等内容,通过天线结构能够实现无线终端接收、发射电磁波的功能,能够获取无线终端的显示内容,且以便对其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例如:目前,地铁、公交车等使用的吊环扶手可以设置为具有显示功能的无限终端,使其既能够显示公告信息、广播、广告等内容,还可以实现吊环扶手的功能,增强了吊环扶手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在无线终端上、如吊环扶手上设置外置式天线存在使用不方便,影响美观和容易损坏的问题,而将天线采用内置的形式,则会对显示屏的显示造成干扰,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及天线的性能。

实施例一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天线组件,该天线组件包括:

金属边框1,金属边框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位于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之间的金属边框1形成第一辐射体3;射频模组,射频模组通过射频信号馈线4与第一辐射体3连接;其中,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地点5,且第一接地点5与射频信号馈线4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金属边框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可以为设置在无线终端外部的一段边框,如金属边框1可以设置为带有开口部的边框,其开口部用于与无线终端连接,具体可以与无线终端外部的边框连接,这里的金属边框1可以设置为矩形半圆形等,或,金属边框1还可以为无线终端构成外部封闭的框架结构中的其中一段的金属材质的边框;仅采用金属边框1无法使天线的射频穿透,因此,通过在金属边框1上间隔设置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能够使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之间的部分的金属边框1形成第一辐射体3,第一辐射体3即为天线组件的辐射单元,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可以对称设置于金属边框1的两侧,也可以非对称设置;通过将第一辐射体3通过射频信号馈线4与射频模组连接,与射频模组共同构成天线组件;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之间的部分的金属边框1的长度为天线组件的有效长度,天线的长度应为工作频段的半波长,根据实际的无线终端的工作频段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的位置来满足工作频段的要求,例如:900mhz频段半波长为166mm,400mhz频段半波长为375mm,则相比于900mhz频段,400mhz频段的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这几件的间距应增大,即根据附图1、附图2所示,应通过向上侧调整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的位置来增大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之间的间隙,使天线的有效长度增加,从而满足频段要求。

当天线组件应用于无线终端时,射频模组可以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内部,可以设置于无线终端的电路板上,而仅将天线组件的辐射单元,即第一辐射体3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外部,或者无线终端的框架的一侧边缘上。

第一隔断间隙201与第二隔断间隙202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地点5,即第一辐射体3上设置有第一接地点5,用于连接地线,能够起到调节工作频段波长的作用,能够缩短工作频段波长,从而可以缩短天线组件的设置长度,使天线组件占用的空间减小。第一接地点5的位置需要与射频信号馈线4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可以为2mm以上,能够避免产生干扰,影响天线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天线组件,通过在金属边框1上间隔设置第一隔断间隙和第二隔断间隙,能够使金属边框实现天线的射频透射,使第一隔断间隙和第二隔断间隙之间的金属边框1形成天线组件的第一辐射体,并与射频模组共同构成天线组件。金属边框可以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外部,或作为无线终端外部的一段边框,能够解决对于无线终端内部的显示组件等结构的干扰问题,能够保证天线组件的性能,且若将金属边框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外部,金属边框可以与无线终端的外部边框固定为一体结构,其不同于现有的外置式天线的形式,能够减小所占用的空间,且解决了容易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的,可以在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的中部分别填充有绝缘材料,在第一隔断间隙201和第二隔断间隙202中部填充后使金属边框1形成完整的结构,提高了金属边框1外观的美观性;具体的,上述的绝缘材料可以为塑料,但不限于此,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应用于无线终端时,为保证其外观的美观性,且使金属边框1不占用过大的空间,还可以设置:第二辐射体6,第二辐射体6连接在第一辐射体3与射频信号馈线4之间。一方面,第二辐射体6可以增加天线的有效长度,在设置第二辐射体6后,第一辐射体3为主辐射体,天线的有效长度为第一辐射体3与第二辐射体6长度的总和,当天线组件应用于无线终端时,为不增大天线组件和无线终端整体的设置尺寸,当第一辐射体3的长度无法满足频段要求时,可以增加第二辐射体6来增加天线的长度,且可以将第二辐射体6设置在第一辐射体3与无线终端所围成的区域内,其达到增加占用空间的效果;另一方面,设置第二辐射体6还可以提高第一辐射体3与射频信号馈线4连接的便捷性,第一辐射体3为金属边框1的一部分,其不存在安装点与射频信号馈线4连接,也可以将第一辐射体3与射频信号馈线4进行焊接操作,但最优的,可以通过第二辐射体6设置于第一辐射体3和射频信号馈线4之间,第二辐射体6可以设置为加工有安装孔的金属片,以便其与第一辐射体3和射频信号馈线4的连接。具体的,第二辐射体6的长度可以根据设置情况进行设定,其形状可以为长条状,但不限于此,这里不做具体限定,第二辐射体6的宽度可以为1-2mm。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出一种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包括:

上述的天线组件;显示组件7;支撑框架8,支撑框架8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安装显示组件7,金属边框1与支撑框架8的第一边框连接;处理器,用于通过天线组件获取显示内容及控制显示组件7显示显示内容;供电单元;其中,容置空间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9,处理器、供电单元及射频模组分别设置于电路板9上。

其中,该无线终端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其应用场合可以为公共场所中使用的非移动式的终端,通过显示组件7实现显示功能,还包括支撑框架8,显示组件7设置于支撑框架8内部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支撑框架8实现对显示组件7的支撑固定作用,支撑框架8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支撑框架8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上述的天线组件的金属边框1设置于支撑框架8的第一边框连接,第一辐射体3可以作为无线终端的天线辐射单元使用;可以在支撑边框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电路板9,电路板9可以设置在显示组件7的背侧,即显示组件7的非发光侧,上述的天线组件的射频模组可以设置于电路板9上,电路板9上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供电单元,处理器能够通过天线组件获取显示组件7的显示内容,并对显示组件7的显示内容进行控制,供电单元可以为处理器和显示组件7提供工作电源。

上述的天线组件的金属边框1设置于支撑框架8的第一侧,且与支撑框架8的的第一边框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金属边框1可以设置于支撑框架8的下侧,第一边框为支撑框架8的下侧边框,即可形成上述的具有为显示功能的吊环扶手,第一框架可以设置为半环形,且设置于无线终端的下侧能够作为把手部使用,在使用时可以在第一框架外部设置绝缘层。第一框架的第一辐射体3相对于显示组件7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外部,能够解决对显示组件7的干扰问题,可以提高显示组件7的显示效果;且第一框架既作为吊环扶手的把手部,又能够作为无线终端的天线辐射单元,相比于现有的外置式天线,减小了占用的空间,且不易损坏,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终端,通过天线组件的金属边框1与支撑框架8的第一边框连接,第一框架的第一辐射体3相对于显示组件7设置于无线终端的外部,能够解决对显示组件7的干扰问题;且相比于现有的外置式天线,第一框架减小了天线组件占用的空间,且不易损坏,实用性强。

具体的,支撑框架8包括金属支撑框架8和塑料支撑框架8,塑料支撑框架8用于支撑显示组件7,且支撑框架8可以采用纳米注塑工艺制成,纳米注塑工艺是将金属与塑料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艺,即先将金属表面经过纳米处理后,塑料直接射出成型在金属表面,让金属与塑料可以一体成型,且塑料的位置可以对应于显示组件7的位置设置,即提高了支撑框架8的美观性,也可以简化支撑框架8的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边框上设置有第二接地点,第二接地点与第一接地点5之间连接有接地线10。通过上述的,支撑框架8包括金属支撑框架8部分,通过接地线10将第一接地点5与第一边框上的第二接地点连接,可以使支撑框架8接地,可以实现金属支撑框架8参与辐射,作为辅助辐射的部分,可以增大无线终端的天线辐射面积,从而提高辐射的效率。

具体的,金属支撑框架8通过导电材料11与电路板9的第三接地点连接。在第二接地点与第一接地点5之间连接有接地线10后,支撑框架8与电路板9的支撑框架8为两个分隔且不通的地,在此情况下,支撑框架8参与天线的辐射,支撑框架8的能量会与电路板9会产生耦合干扰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辐射的效率,而通过导电材料11将金属支撑框架8与电路板9的第三接地点连接,能够将支撑框架8与电路板9形成整体的、且完整的地,能够提高辐射的效率,且可以抑制esd的影响。进一步的,金属支撑框架8与电路板9的第三接地点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电路板9与支撑框架8之间存在间隙,在电路板9与显示组件7之间设置金属保护层,通过在金属保护层的外边缘与支撑框架8的缝隙之间均匀设置导电材料11即可实现支撑框架8与电路板9形成一体的地,导电材料11可以为导电海绵。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出的无线终端可以为具有双显示屏的无线终端,即可以实现双面显示,因此,显示组件7可以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其中,所述电路板9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控制器能够对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同时进行控制,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可以显示相同的显示内容,或,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也可以显示不同的内容。

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本实施例提出的无线终端的应用于地铁、公交车等使用的吊环扶手时,可以将金属边框1设置为半环形,且金属边框1与支撑框架8一体成型设置。这里的半环形可以为半圆环形,或还可以为半矩形环形,这里不做具体限制,金属边框1能够作为把手部使用,与支撑框架8一体成型设置能够提高强度和实用性,此外,金属边框1的第一辐射体3又能够作为无线终端的天线辐射单元,相比于现有的外置式天线,减小了占用的空间,且不易损坏,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