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676发布日期:2020-05-29 12:3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骨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多种小型家用电器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由于一般的小型家用电器多采用低压的直流电作为电源,因此许多小型家用电器内普遍使用变压器作为降压的元器件。

传统的变压器的绕线空间位于骨架本体的前后上下四个侧面上,每圈绕组均为小圈,所以需进行多次绕制,增加了缠绕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且传统的骨架结构强度还有一定的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有效解决了缠绕时间长,降低了生产效率和骨架结构强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包括有骨架主体、初级端和次级端;该骨架主体包括有基板部以及于基板部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的绕线部,绕线部为环形跑道形状,且绕线部的顶面周缘向外延伸出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与基板部之间形成绕线空间;且绕线部的顶面向下凹设有磁槽,该磁槽的底面贯穿基板部的底面,且磁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增强绕线部结构强度的凸肋,且凸肋的上下端均呈便于磁芯插入磁槽的斜坡状;该初级端和次级端分别设置于基板部的两端,且初级端、次级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初级引脚、多个次级引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槽为环形跑道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槽一侧内壁上的凸肋与磁槽另一侧内壁上的凸肋前后正对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磁槽的两侧内壁的凸肋均为三个,两凸肋位于磁槽内壁的两端,剩余一凸肋位于磁槽内壁的居中位置,凸肋与磁槽的内壁一体成型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级端和次级端分别于基板部的两端径向向两侧延伸出,且初级端的面积大于次极端的面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级端的顶面针对每一初级引脚凹设有第一过线槽,第一过线槽位于对应的初级引脚侧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次级端的顶面针对每一次级引脚凹设有第二过线槽,第二过线槽位于对应的次级引脚侧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均呈l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级引脚的末端设置有咬花纹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次级引脚的末端设置有咬花纹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绕线部设计成环形跑道形状,即缠绕在绕线空间的每圈绕组均为大圈,其相较传统的绕线结构,缠绕圈数更少,更便于生产加工,且环形跑道结构更便于绕线;同时,磁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增强绕线部结构强度的凸肋,凸肋避免了骨架本体受挤压变形的情况。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骨架主体11、基板部

12、绕线部13、限位板

101、绕线空间102、磁槽

14、凸肋

20、初级端201、第一过线槽

30、次极端301、第二过线槽

40、初级引脚41、咬花纹理

50、次级引脚51、咬花纹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骨架主体10、初级端20和次级端30。

该骨架主体10包括有基板部11以及于基板部11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的绕线部12,绕线部12为环形跑道形状,环形跑道结构绕线更加方便。且绕线部12的顶面周缘向外延伸出有限位板13,该限位板13与基板部11之间形成绕线空间101,即绕组是缠绕在绕线部12的前后左右外侧壁上,缠绕绕组时,缠绕的圈数更少,更便于生产加工。

且绕线部12的顶面向下凹设有磁槽102,该磁槽102的底面贯穿基板部11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磁槽102同为环形跑道形状,且磁槽102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增强绕线部12结构强度的凸肋14,且凸肋14的上下端均呈便于磁芯插入磁槽102的斜坡状,磁槽102的设置,会导致骨架的结构强度有一定的减弱,为了避免受挤压变形的情况,便设置了凸肋14,磁芯插入磁槽102后,磁芯的两侧外壁与凸肋14是紧密插装的。磁槽102一侧内壁上的凸肋14与磁槽102另一侧内壁上的凸肋14前后正对排布,且磁槽102的两侧内壁的凸肋14均为三个,两凸肋14位于磁槽102内壁的两端,剩余一凸肋14位于磁槽102内壁的居中位置,凸肋14与磁槽102的内壁一体成型连接。

该初级端20和次级端30分别设置于基板部11的两端,具体而言,初级端20和次级端30分别于基板部11的两端径向向两侧延伸出,且初级端20的面积大于次极端30的面积。

且初级端20、次级端30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初级引脚40、多个次级引脚50,初级端20的顶面针对每一初级引脚40凹设有第一过线槽201,第一过线槽201位于对应的初级引脚40侧旁。所述次级端30的顶面针对每一次级引脚50凹设有第二过线槽301,第二过线槽301位于对应的次级引脚50侧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级引脚40和次级引脚50均呈l形状,且初级引脚40的末端设置有咬花纹理41,次级引脚50的末端设置有咬花纹理51。咬花纹理的设置,使线更好的缠绕在引脚上,避免线从引脚上脱落。

组装时,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在绕线空间101缠绕完成后,将初级线圈穿过第一过线槽201焊接在对应的初级引脚40上,次级线圈穿过第二过线槽301焊接在对应的次级引脚50上,然后将磁芯插入磁槽102中,且磁芯与凸肋14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将绕线部设计成环形跑道形状,即缠绕在绕线空间的每圈绕组均为大圈,其相较传统的绕线结构,缠绕圈数更少,更便于生产加工,且环形跑道结构更便于绕线;同时,磁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增强绕线部结构强度的凸肋,凸肋避免了骨架本体受挤压变形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骨架主体、初级端和次级端;该骨架主体包括有基板部以及于基板部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的绕线部,绕线部为环形跑道形状,且绕线部的顶面周缘向外延伸出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与基板部之间形成绕线空间;且绕线部的顶面向下凹设有磁槽,该磁槽的底面贯穿基板部的底面,且磁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增强绕线部结构强度的凸肋,且凸肋的上下端均呈便于磁芯插入磁槽的斜坡状;该初级端和次级端分别设置于基板部的两端,且初级端、次级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初级引脚、多个次级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槽为环形跑道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槽一侧内壁上的凸肋与磁槽另一侧内壁上的凸肋前后正对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槽的两侧内壁的凸肋均为三个,两凸肋位于磁槽内壁的两端,剩余一凸肋位于磁槽内壁的居中位置,凸肋与磁槽的内壁一体成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端和次级端分别于基板部的两端径向向两侧延伸出,且初级端的面积大于次极端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端的顶面针对每一初级引脚凹设有第一过线槽,第一过线槽位于对应的初级引脚侧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端的顶面针对每一次级引脚凹设有第二过线槽,第二过线槽位于对应的次级引脚侧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均呈l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引脚的末端设置有咬花纹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引脚的末端设置有咬花纹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结构增强型变压器骨架,包括有骨架主体、初级端和次级端;该骨架主体包括有基板部以及于基板部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的绕线部,绕线部为环形跑道形状,且绕线部的顶面周缘向外延伸出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与基板部之间形成绕线空间。通过将绕线部设计成环形跑道形状,即缠绕在绕线空间的每圈绕组均为大圈,其相较传统的绕线结构,缠绕圈数更少,更便于生产加工,且环形跑道结构更便于绕线;同时,磁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增强绕线部结构强度的凸肋,凸肋避免了骨架本体受挤压变形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亚琪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