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7970发布日期:2020-05-22 21:2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低压万能式断路器用于在供配电中保护负载,其能够在发生故障电流时分断电路而保护负载设备免受影响。更具体地讲,低压断路器在配电线路中通过触头系统的一对可分离的触头的闭合或分离实现对线路的接通或断开来保护线路和负载设备。在断路器内部通常包括一用于提供断路器动作能量的操作机构。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储能弹簧组件,用于储存能量,并在其释放时为断路器动作提供动作的能量。具体的,所述储能弹簧组件将手动或电机输入的动力储存在储能弹簧中,以便在合闸动作中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得断路器完成合闸操作。因此,储能弹簧组件作为操作机构的一个重要部件,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操作机构的性能。在现有的储能弹簧组件中均设有储能弹簧,储能时通过压缩储能弹簧来达到储能的目的,而当操作机构动作时,由储能弹簧释放时产生的弹簧力作为动力来驱动断路器进行合闸动作。但储能弹簧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左右位移,不稳的现象,存在设计不够合理的地方。如果储能弹簧发生偏置,达不到正确的位置或弹簧力不稳定,将会影响到储能弹簧组件的性能,进而影响整个断路器的性能。所以开发一种能够使储能弹簧在伸缩过程中安装牢靠的储能弹簧组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能限制上支架在摆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移,保证储能弹簧组件的弹簧伸缩方向与摆动轴垂直,保证储能弹簧组件的性能稳定,进而提高断路器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侧板、位于一对侧板之间的连杆组件、储能杠杆组件、储能弹簧组件,当操作机构进行合闸动作时,由储能弹簧组件释放能量并推动储能杠杆组件转动,进而由储能杠杆组件转动后推动连杆组件动作;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包括摆动轴和一对杠杆片,所述摆动轴设置在一对杠杆片上,所述一对杠杆片相对于摆动轴具有朝向储能弹簧组件凸出的边缘;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包括上支架,所述的上支架抵靠在摆动轴上,所述的上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杠杆片的边缘的定位凹腔,从而限制上支架在摆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还包括下支架、弹簧和底架,所述的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的上支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的下支架上,所述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可相对滑动且两者不可脱离,所述的下支架安装在底架上,所述的底架固定在一对侧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支架包括上盖、伸出杆,所述的伸出杆从上盖上延伸出来,所述的定位凹腔位于所述的上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上靠近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一侧面设有一对抵靠凸台,在所述的一对抵靠凸台上设有弧形凹腔,所述的弧形凹腔用于与所述的摆动轴抵靠配合,所述的上盖上还设有凸台,所述的定位凹腔的两侧与所述的凸台相邻接,而两凸台的两外侧均与所述的抵靠凸台相邻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上靠近所述储能杠杆组件的一侧面设有一对抵靠凸台,在所述的一对抵靠凸台上设有弧形凹腔,所述的弧形凹腔用于与所述的摆动轴抵靠配合,所述的上盖上还设有凸台,所述的定位凹腔和凸台相邻接地置于一对抵靠凸台之间,其中一侧的抵靠凸台与定位凹腔相邻接,而另一侧的抵靠凸台与凸台相邻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凹腔为弧形凹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凹腔为矩形凹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凸台为三角形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凸台为矩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上支架上设有可容纳杠杆片的边缘的定位凹腔,从而限制上支架在摆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移,保证储能弹簧组件的弹簧伸缩方向与摆动轴垂直,保证储能弹簧组件的性能稳定,进而提高断路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一侧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中储能弹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中储能弹簧组件的上支架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中储能弹簧组件的下支架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中储能弹簧组件的底架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中另一种上支架一侧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中另一种上支架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中:1.侧板、11.行程槽;2.储能杠杆组件、21.摆动轴、22.杠杆片、221.边缘;3.储能弹簧组件、31.支架、311.上支架、3111.上盖、3112.抵靠凸台、3113.弧形凹腔、3114.第一凸沿、3115.伸出杆、3116.螺纹头、3117.定位凹腔、31171.第一侧壁、31172.第二侧壁、3118.凸台、312.下支架、3121.下盖、3122.卡接凸起、3123.第二凸沿、3124.伸出座、31241.贯穿孔、313.螺母、32.弹簧、33.底架、331.基板、332.折弯边、333.卡接端、335.卡接孔、33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所述的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和实现断路器合/分闸功能的触头系统。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一对彼此面对面设置的侧板1,所述的一对侧板1间隔设置,其间用于容纳操作机构的内部部件,即所述的一对侧板1位于操作机构的两外侧。所述的操作机构还包括主轴、连杆组件、储能杠杆组件2、储能弹簧组件3。当操作机构进行合闸动作时,由储能弹簧组件3释放能量并推动储能杠杆组件2转动,进而由储能杠杆组件2转动后推动连杆组件动作,最终由连杆组件带动主轴转动,进而由主轴带动触头系统进行合闸动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2转动设置在一对侧板1之间,其包括摆动轴21和一对杠杆片22。所述摆动轴21设置在一对杠杆片22上。具体的,所述摆动轴21穿过所述的一对杠杆片22,所述的摆动轴21的两端探过位于一对侧板1上的行程槽11。所述一对杠杆片22相对于摆动轴21具有朝向储能弹簧组件3凸出的边缘221。所述的行程槽11对称设置在一对侧板1上。所述的行程槽11通常为圆弧形的封闭槽,其形状与摆动轴21的运动轨迹相配,当所述的摆动轴21跟随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2摆动时,所述摆动轴21的两端正好在所述的行程槽11内移动。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核心部件为储能弹簧组件3,其同样位于所述一对侧板1之间。所述的储能弹簧组件3包括支架31、弹簧32和底架33。所述的弹簧32设置在支架31上。所述的支架31一端安装在底架33上,另一端安装在摆动轴21上。所述的支架31包括可分离的上支架311和下支架312。所述的弹簧32一端抵靠在所述的上支架311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的下支架312上。所述的弹簧32、上支架311、下支架312可形成一弹簧组件,即三者安装成一个整体。具体的,将所述的弹簧32设置在上支架311和下支架312之间,且上支架311和下支架312可相对滑动,但两者不可脱离,从而防止弹簧32的脱落,也限制了弹簧32的伸长范围。为了使上支架311和下支架312不会相互脱离,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例如采用螺帽拧螺杆的方式,或者卡接的挡圈、挡板等,再或者采用插销的方式,本实施例优先选用螺帽拧螺杆的方式。

如图2、图3、图4、图7、图8所示,所述上支架311抵靠在摆动轴21上。所述的上支架311包括上盖3111、伸出杆3115,所述的伸出杆3115是从上盖3111上延伸出来的。所述的伸出杆3115通常为圆柱形,当然,采用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例如三角形柱体、方形柱体等等。所述的上盖3111上靠近所述储能杠杆组件2的一侧面设有一对抵靠凸台3112,在所述的一对抵靠凸台3112上设有弧形凹腔3113,所述的弧形凹腔3113用于与所述的摆动轴21抵靠配合。所述的上盖3111上靠近所述的储能杠杆组件2的一侧面还设有定位凹腔3117。所述的定位凹腔3117与所述杠杆片22的边缘221相配合。具体的,所述杠杆片22的边缘221位于所述的定位凹腔3117的内部。所述的定位凹腔3117可以为弧形凹腔、矩形凹腔等。所述的定位凹腔3117包括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31171和第二侧壁31172。这两个侧壁作为限位面,与边缘221相互配合,从而限制上支架311在摆动轴21轴向方向上的位移。而当所述的定位凹腔3117的一侧与所述的抵靠凸台3112相邻接时,所述的第二侧壁31172可借用抵靠凸台3112的凸台内壁。

为了增加边缘221的两侧与凹腔3117的两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在定位凹腔3117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凸台3118。所述的凸台3118可以为三角形凸台、矩形凸台等。所述凸台3118上的任意点均不高于弧形凹腔3113上的任一点,所以,所述的凸台3118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与摆动轴21不接触即相间隔,从而防止影响储能弹簧组件3与储能杠杆组件2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定位凹腔3117的两侧与所述的凸台3118相邻接。而所述两凸台3118的两外侧均与所述的抵靠凸台3112相邻接。也可以如图7、8,所述的定位凹腔3117和凸台3118相邻接地置于两个抵靠凸台3112之间,其中一侧的抵靠凸台3112与定位凹腔3117相邻接,而另一侧的抵靠凸台3112与凸台3118相邻接。

所述的伸出杆3115伸入下支架312并从下支架312上探出,所述伸出杆3115从下支架312上探出的端部加工有螺纹头3116。当所述的伸出杆3115探出所述下支架312后用螺母313螺纹固紧,从而防止所述的上支架311与下支架312相互脱离。在所述上盖3111靠近所述弹簧32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凸沿3114,所述的第一凸沿3114位于所述上盖3111的四周。当弹簧32抵压到所述上盖3111上时,所述的第一凸沿3114位于弹簧32端部的外围,防止弹簧32的端部位移,甚至脱离所述上盖3111。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下支架312包括下盖3121。在所述的下盖3121上延伸出一伸出座3124,即所述的下盖3121与伸出座3124为一体设置。所述弹簧32另一端的端部抵靠在所述下盖3121上。所述的伸出座3124与所述的伸出杆3115相配合,即所述的伸出杆3115伸入并探过所述的伸出座3124后用螺母拧紧,从而实现上支架311、下支架312和弹簧32形成一个模块,降低弹簧32的安装难度。具体地,在所述的伸出座3124上设有贯穿孔31241,所述的贯穿孔31241贯穿所述的伸出座3124,用于所述伸出杆3115穿过伸出座312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伸出座3124为圆柱形。当然,采用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例如三角形柱体、方形柱体等等。所述下盖3121的靠近弹簧32的一侧设有第二凸沿3123,所述的第二凸沿3123位于所述下盖3121的四周,当弹簧32抵压到所述下盖3121上时,所述的第二凸沿3123位于弹簧32端部的外围,防止弹簧32的端部位移,甚至脱离所述下盖3121。所述下盖3121的靠近底架33的一侧上设有卡接凸起3122,所述的卡接凸起3122卡入到所述的底架33内,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安装。

如图2、图6所示,所述的底架33用于所述下支架312的安装,而所述的底架33则固定在所述一对侧板1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架33为一钣金零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材料,例如采用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但其性能需要满足底架33本身的需求。所述的底架33包括基板331、折弯边332、卡接端333。所述的卡接端333位于所述基板331的两侧,用于分别探入到所述一对侧板1中,从而将所述的底架33固定在一对侧板1之间。在所述基板331上设有卡接孔335和安装孔336。所述的安装孔336用于让开螺母313和螺纹头3116。而所述的卡接孔335用于所述下支架312上的卡接凸起3122的嵌入。优选的,所述的卡接孔335成对设置。更为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孔336为两个,而卡接孔335对应设为两对,每对两个卡接孔335分别位于每一个安装孔336的外部两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在上支架311上设有定位凹腔3117,该定位凹腔3117用于容纳所述的杠杆片22的边缘221,从而限制上支架311在摆动轴21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移,保证储能弹簧组件的弹簧伸缩方向与摆动轴21垂直,保证储能弹簧组件的性能稳定,进而提高断路器的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