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9811发布日期:2020-05-22 21:2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现市面上的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大多数都是采用风冷的方式来进行散热,而风冷在使用时需要在较大的空间内部进行安装,然后才可以正常的运行起来,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常不利用狭小空间内部的散热处理,应用时的散热效率不强,无法在锂电池温度较高时将温度迅速的降下来,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大多数都是采用风冷的方式来进行散热,而风冷在使用时需要在较大的空间内部进行安装,然后才可以正常的运行起来,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常不利用狭小空间内部的散热处理,应用时的散热效率不强,无法在锂电池温度较高时将温度迅速的降下来,功能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包括模组主体、散热区、毛细热管以及导热硅胶片,所述模组主体的外部开设有散热区,所述模组主体的内部安装毛细热管,所述毛细热管的一端为热端,所述毛细热管的另一端为冷端,所述毛细热管的一端贴合在电池芯的外表面上,所述毛细热管的另一端贴合在散热片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模组主体的顶部设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呈对称分布形式。

优选的,所述散热区呈平均分布形式,所述散热区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采用铜片制成。

优选的,所述电池芯的外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部通过导热硅脂连接毛细热管。

优选的,所述毛细热管的顶部粘接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粘接在散热片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毛细热管呈平均分布形式,所述毛细热管的外部通过夹块安装在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毛细热管的内部填充有甲醇液。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通过将电池芯和毛细热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较好的解决了锂电池模组在狭小空间内不便于散热的问题,由于在壳体的外部开设有圆形的开口,从而漏出内部的电池芯,使得毛细热管的热端贴合在电池芯的外部,并由毛细热管的冷端贴合在散热片的底部,当电池芯运行产生高温时,毛细热管内部的甲醇液就会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则沿着毛细结构带走电池芯的热量,最后当水蒸气经过冷端并通过散热片将高温发散出去后甲醇液就开始液化,然后再次循环回流,从而不间断的对温度较高的电池芯进行散热处理,整体结构简单,热响应速度快散热效率高,本身的体积小重量轻,非常的适合比较狭小空间内的散热需求,实用性较强;

(2)、该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通过在模组主体的外部划分有四个散热区,且在每一个散热区的表面镶嵌有铜片制成的散热片,当毛细热管的冷端经过散热片时,由导热硅胶片起到热传递的功能,将热量迅速的发散出去,当四个散热片同时进行散热时,可以迅速的将模组内部的电池芯温度降下来,大大提升了散热时的效率,且导热硅胶片还可以起到减震、避免毛细热管和铜片之间发生摩擦的功能,应用时较为的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模组主体-1、散热区-2、散热片-3、电池芯-4、壳体-5、开口-6、导热硅脂-7、毛细热管-8、导热硅胶片-9、夹块-10、输出端-11、甲醇液-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包括模组主体1、散热区2、毛细热管8以及导热硅胶片9,所述模组主体1的外部开设有散热区2,所述模组主体1的内部安装毛细热管8,所述毛细热管8的一端为热端,所述毛细热管8的另一端为冷端,所述毛细热管8的一端贴合在电池芯4的外表面上,所述毛细热管8的另一端贴合在散热片3的底部。

所述模组主体1的顶部设有输出端11,所述输出端11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设有的输出端11,可以在该电池模组安装后进行电力的输送。

所述散热区2呈平均分布形式,所述散热区2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采用铜片制成,通过设有的铜片制成的散热片3,可以提高热量的发散效果,功能性较强。

所述电池芯4的外部设有壳体5,所述壳体5的外部开设有开口6,所述开口6的内部通过导热硅脂7连接毛细热管8,通过在壳体5的外部设有开口6,可以将电池芯4直接裸露出来和毛细热管8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热传导的效率更好,实用性较强。

所述毛细热管8的顶部粘接导热硅胶片9,所述导热硅胶片9粘接在散热片3的底部,通过在毛细热管8和散热片3之间设有导热硅胶片9,可以起到减震、避免毛细热管8和铜片之间发生摩擦的功能,较为的实用。

所述毛细热管8呈平均分布形式,所述毛细热管8的外部通过夹块10安装在壳体5的外表面上,所述毛细热管8的内部填充有甲醇液12,通过在毛细热管8的内部填充甲醇液12,当毛细热管8的热端受热时甲醇液12会迅速的气化,然后将热量随之带走,散热的效率较强。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系统时,首先通过在模组主体1的外部设有四个散热区2,且结合模组主体1内部的毛细热管8,当电池芯4在运行时产生较高的温度时,由于在壳体5的外部开设有圆形的开口6,从而将其内部的电池芯4裸露出来,可以使得毛细热管8的热端贴合在电池芯4的外部,且在电池芯4和毛细热管8的接触处涂抹有导热硅脂7,可以将毛细热管8的热端和电池芯4之间的空气间隙填满,从而使得电池芯4上的热量能够有效的传导到毛细热管8上,较好的增加了电池芯4和毛细热管8之间的热耦合,并起到了降低热阻的作用,接着由毛细热管8的冷端贴合在散热片3的底部,如此即可使得电池芯4的高温接触到毛细热管8时,其内部的甲醇液12就会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则沿着毛细结构带走电池芯4的热量,最后当水蒸气经过冷端时就会通过散热片3将高温发散出去,然后甲醇液12就开始液化,然后再次循环回流,从而不间断的对温度较高的电池芯4进行散热处理,其热响应速度快散热效率高,本身的体积小重量轻,非常的适合比较狭小空间内的散热需求,最后在散热的过程中,由于划分了四个散热区2,且在每一个散热区2的表面镶嵌有铜片制成的散热片3,当毛细热管8的冷端经过散热片3时,由导热硅胶片9起到热传递的功能,将热量迅速的发散出去,当四个散热片3同时进行散热时,可以迅速的将模组内部的电池芯4温度降下来,大大提升了散热时的效率,且导热硅胶片9还可以起到减震、避免毛细热管8和铜片之间发生摩擦的功能,应用时较为的实用,功能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模组主体1、散热区2、散热片3、电池芯4、壳体5、开口6、导热硅脂7、毛细热管8、导热硅胶片9、夹块10、输出端11、甲醇液1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市面上的方壳锂电池模组散热大多数都是采用风冷的方式来进行散热,而风冷在使用时需要在较大的空间内部进行安装,然后才可以正常的运行起来,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常不利用狭小空间内部的散热处理,应用时的散热效率不强,无法在锂电池温度较高时将温度迅速的降下来,功能性较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将电池芯4和毛细热管8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较好的解决了锂电池模组在狭小空间内不便于散热的问题,由于在壳体5的外部开设有圆形的开口6,从而漏出内部的电池芯4,使得毛细热管8的热端贴合在电池芯4的外部,并由毛细热管8的冷端贴合在散热片3的底部,当电池芯4运行产生高温时,毛细热管8内部的甲醇液12就会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则沿着毛细结构带走电池芯4的热量,最后当水蒸气经过冷端并通过散热片3将高温发散出去后甲醇液12就开始液化,然后再次循环回流,从而不间断的对温度较高的电池芯4进行散热处理,热响应速度快散热效率高,本身的体积小重量轻,非常的适合比较狭小空间内的散热需求,同时通过在模组主体1的外部划分有四个散热区2,且在每一个散热区2的表面镶嵌有铜片制成的散热片3,当毛细热管8的冷端经过散热片3时,由导热硅胶片9起到热传递的功能,将热量迅速的发散出去,当四个散热片3同时进行散热时,可以迅速的将模组内部的电池芯4温度降下来,大大提升了散热时的效率,且导热硅胶片9还可以起到减震、避免毛细热管8和铜片之间发生摩擦的功能,应用时较为的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