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1645发布日期:2020-11-20 09:5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传感器主体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铠装电缆是由不同的材料导体装在有绝缘材料的金属套管中,被加工成可弯曲的坚实组合体。铠装电缆包括铠装热电偶、铠装热电阻、铠装加热器和铠装引线,主要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发电和科学试验等的温度测量、信号传输及特殊加热;

目前市场上的铠装电缆主要使用304不锈钢做壳体,内部使用导线,材质一般为常见的304,201等不锈钢。绝缘填充多用纯度为95%的氧化铝粉末,由于现有的铠装电缆承载电缆的功能,所以内部为导线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难以与芯片引脚焊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产品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工作以及在高低温剧烈冲击的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的寿命问题,同时解决了在和细小产品引脚的连接时,需要额外增加端子,和需要精度很高,价值很高的的焊接设备投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包括圆筒形壳体、毛细管以及填充物,所述毛细管对称设有两条,所述毛细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毛细管一端伸入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将毛细管挤压在壳体内部。

进一步,两根所述毛细管一上一下垂直排列,两根所述毛细管之间的间隔为0.2-0.8mm,所述毛细管的直径为0.4-0.6mm,所述毛细管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所述壳体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

进一步,所述填充物为其纯度大于96.9%的氧化铝粉末。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结构简单,采用中空的毛细管替代原来需要高精度焊接的问题,选择耐高温的不锈钢;选择高纯度的绝缘填充物,减少杂质的碳化量,保证其在高温情况下绝对绝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包括圆筒形壳体、毛细管以及填充物,所述毛细管对称设有两条,所述毛细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毛细管一端伸入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将毛细管挤压在壳体内部。

进一步,两根所述毛细管一上一下垂直排列,两根所述毛细管之间的间隔为0.2-0.8mm,所述毛细管的直径为0.4-0.6mm,所述毛细管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所述壳体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

进一步,所述填充物为其纯度大于96.9%的氧化铝粉末。

首先将两根毛细管伸入壳体内,然后将填充物填满壳体内部空间,所述壳体为310s不锈钢,10%铠装直径<壳体壁厚<14%铠装直径,所述由于芯片引脚直径只有0.3mm,使用毛细管代替导线,使用预拉申的毛细管,毛细管的直径应大于0.4mm,所述芯片引脚伸入到毛细管内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壳体、毛细管以及填充物,所述毛细管对称设有两条,所述毛细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毛细管一端伸入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将毛细管挤压在壳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毛细管一上一下垂直排列,两根所述毛细管之间的间隔为0.2-0.8mm,所述毛细管的直径为0.4-0.6mm,所述毛细管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所述壳体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温传感器的主体铠装电缆,包括圆筒形壳体、毛细管以及填充物,所述毛细管对称设有两条,所述毛细管为中空结构,所述毛细管一端伸入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填充在壳体内部,所述填充物将毛细管挤压在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中空的毛细管替代原来需要高精度焊接的问题,选择耐高温的不锈钢;选择高纯度的绝缘填充物,减少杂质的碳化量,保证其在高温情况下绝对绝缘。

技术研发人员:付联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福联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