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7504发布日期:2021-04-13 15:5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壳体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壳体及具备该连接器壳体的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壳体具备保持包覆电线的电线保持部。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已知具有电线保持部的连接器壳体及电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连接器壳体和接触件的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壳体具备电线保持部,该接触件具有将包覆电线的包覆切断而与芯线导通的压接刃。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连接器的电线保持部,配备有隔着容纳槽竖立设置在容纳槽两侧的立壁、以及从立壁沿相互接近的方向下垂到容纳槽内的电线按压片。电线按压片在包覆电线容纳于容纳槽内时弹性变形,容许包覆电线向容纳槽内的容纳。而且,该电线按压片抑制容纳后的包覆电线从容纳槽向上方脱离。
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86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上所述的具有电线保持部的连接器壳体及电连接器中,要求包覆电线的粗细不改变而缩窄包覆电线的排列间距。在该情况下,为了缩窄排列间距,需要减薄立壁的厚度。如果减薄立壁的厚度,那么在朝上方脱出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处于容纳槽内的包覆电线时,立壁容易朝外挠曲。于是,与立壁的厚度较厚的情况相比较,存在包覆电线因较小的力从容纳槽脱出的风险。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朝上方脱出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包覆电线时包覆电线不容易从容纳槽脱出的构造的连接器壳体、以及具备该连接器壳体的电连接器。
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形成有电线保持部,该电线保持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立壁,其通过隔着朝上方开口而容纳包覆电线的容纳槽竖立设置来形成该容纳槽;以及电线按压片,其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从立壁的上部沿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地下垂到容纳槽内,在包覆电线容纳于容纳槽内时弹性变形而容许包覆电线向容纳槽内的容纳,并且抑制容纳后的包覆电线从容纳槽向上方脱离,其特征在于,上述立壁的后端与上述电线按压片的后端相比延伸至后方。
7.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中,形成容纳槽的立壁的后端部与电线按压片的后端相比延伸至后方。因此,在朝上方脱出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包覆电线时,与电线按压片的后端处于与立壁的后端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较强地抑制以使得包覆电线不从容纳槽脱出。
8.在此,在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中,优选地,上述立壁在电线按压片的后端与立壁的
后端之间具有朝后方斜上方的斜面如果形成了斜面,那么在将包覆电线安装于连接器壳体时损伤包覆电线的风险减少。由此,包覆电线的切断、包覆的剥离等事故发生的风险减少。
9.另外,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任一方式的连接器壳体;以及接触件,其具有切断包覆电线的包覆而与芯线导通的压接刃,被连接器壳体支撑为如下的姿势:压接刃与电线保持部相比位于前方,在包覆电线被电线保持部保持时切断包覆电线的包覆。
10.本发明适用于具备压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11.发明效果根据以上的本发明,在朝上方脱出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包覆电线时,可抑制以使得包覆电线不容易从容纳槽脱出。
附图说明
12.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13.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三面视图。
14.图3是图1的圆r1部分的放大图(a)、和图2的圆r2部分的放大图(b)。
15.图4是作为比较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16.图5是图4的电连接器的三面视图。
17.图6是图4的圆r3部分的放大图(a)、和图5的圆r4部分的放大图(b)。
18.图7是示出因电线按压片的形成位置的差异导致的作用的差异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0.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21.另外,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三面视图。在此,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2(c)是后视图。
22.而且,图3是图1的圆r1部分的放大图(a)、和图2的圆r2部分的放大图(b)。
23.在该电连接器10a配备有连接器壳体20和接触件。关于接触件,示出了压接刃31,但其他部分隐藏于壳体20而在图上未显示。在该电连接器10,排列有13个接触件。而且,在各接触件,压接刃31设在前后两处。在该电连接器10,安装有13根包覆电线50(参照图7)。而且,压接刃31将安装好的包覆电线50的包覆切断而与芯线导通。
24.另外,在连接器壳体20,在比接触件的压接刃31更靠后方,形成有保持包覆电线50的电线保持部21。该电线保持部21也排列有与接触件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各电线保持部21具有朝上方开口而容纳包覆电线的容纳槽22。该容纳槽22由隔着该容纳槽22在该容纳槽22的两侧竖立设置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立壁23形成。另外,在该电线保持部21,在容纳槽22的两侧形成有电线按压片24。这些电线按压片24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从立壁23沿相互接近的方向下垂到容纳槽22内的形状。而且,这些电线按压片24在包覆电线50容纳于容纳槽22内时弹性变形,容许包覆电线50向容纳槽22内的容纳。另外,这些电线按压片24在朝上的力施加于容纳后的包覆电线50时,抑制从容纳槽22向上方的脱离。
25.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立壁23的后端处于与连接器壳体20的后端相同的位置e1。另一方面,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处于与位置e1相比向前方移近距离d的位置e2。即,立壁23与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相比延伸至后方。该电线按压片24沿前后方向具有长度l。
26.另外,立壁23在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位置e2)与立壁23的后端(位置e1)之间具有朝后方斜上方的斜面231。
27.关于立壁23与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相比延伸至后方的作用、以及斜面231的作用,在举出比较例之后进行说明。
28.图4是作为比较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29.另外,图5是图4的电连接器的三面视图。在此,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侧视图,图5(c)是后视图。
30.而且,图6是图4的圆r3部分的放大图(a)、和图5的圆r4部分的放大图(b)。
31.在这些图4至图6所示的比较例的电连接器10b中,对于与图1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a的要素对应的要素,标注与在图1至图3中标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而示出。而且,在该比较例中,仅说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a对比所需的点,其他说明省略。
32.在该比较例的电连接器10b中,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处于与立壁23的后端相同的位置e1。该电线按压片24的长度l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a的电线按压片24的长度l相同。即,在比较例的电连接器10b的情况下,其他要素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a相同,仅电线按压片24形成在移近至位置e1的位置。
33.图7是示出因电线按压片的形成位置的差异导致的作用的差异的说明图。在此,图7(a)是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7(b)是比较例的说明图。
34.在该图7中,示出了包覆电线50容纳于电线保持部21的容纳槽22的状态。在此,从容纳槽22脱出的朝上的力施加于包覆电线50。朝上的力施加于包覆电线50意味着如图2(c)、图5(c)所示,包覆电线50的从连接器壳体20伸出并向后方(图7的下方)延伸的部分被朝上提起。在该情况下,电线按压片24中,力沿图示的虚线箭头d的方向施加于其后端。于是,箭头d方向的力也施加于立壁23,立壁23欲向左右打开。
35.在此,在本实施方式(图7(a))的情况下,立壁23的后端(位置e1)与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位置e2)相比处于后方。因此,该立壁23在力施加于电压按压片24的后端(位置e2)时,以位置e1的后端和位置e3的前端双方被固定的两端支承梁的方式起作用。相对于此,在比较例(图7(b))的情况下,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处于与立壁23的后端(位置e1)相同的位置e1。因此,如果力施加于电压按压片24的后端(位置e1),那么立壁23成为接近仅位置e3的前端被固定的悬臂梁的动作。由于该差异,相同力施加时的立壁23的位移量如以图7(a)和图7(b)双方的箭头d的大小的差异所表现的那样截然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通过将电线按压片24以距离d向前方形成,立壁23的位移量较小即可,相应地可抑制包覆电线50从容纳槽22脱离。
36.在此,作为较强地抑制包覆电线50从容纳槽22脱离的手段,考虑增长电线按压片2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如果增长该长度l,那么即使电线按压片24的后端处于与立壁23的后端相同的位置,也能够较强地抑制脱离。但是,如果增长电线按压片2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l,那么在使包覆电线50容纳于容纳槽22时,需要更大的力,损伤包覆电线50的风险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电线按压片2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l与比较例相同,使电线按压片24的形成位置向前方移动。
3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立壁23形成有斜面231。将其与未形成该斜面231而是立壁23的后端垂直地峭立的立壁23相比较。如果形成有斜面231,那么在将包覆电线5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20时损伤包覆电线50的风险减少。因此,包覆电线50的切断、包覆的剥离等事故发生的风险减少。另外,如果形成该斜面231,那么立壁23的壁厚较薄的部分减少,可防止施加外力时的立壁23的破损、破碎。
38.此外,在此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具备拥有压接刃31的接触件的电连接器10a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构成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接触件不一定必须是拥有压接刃的接触件,例如也可以具备压接于电线的接触件等。
39.符号说明10a、10b
ꢀꢀ
电连接器20
ꢀꢀ
连接器壳体21
ꢀꢀ
电线保持部22
ꢀꢀ
容纳槽23
ꢀꢀ
立壁231
ꢀꢀ
斜面24
ꢀꢀ
电线按压片31
ꢀꢀ
压接刃50
ꢀꢀ
包覆电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