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1975发布日期:2021-01-23 10:1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的结构通常为两个相同的pn结反向连接,达到低温度系数的目的。但由于相同pn结的反向击穿电压vbr温度系数与pn结正向导通电压vf的温度系数不完全一致,使得产品的温度系数对档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结构。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p单晶片,所述p单晶片上分别加工有一个pn结和一个np结,pn结和np结表面均加工有铝层,所述pn结和np结反向连接。
[0006]
所述pn结中p+区结深为3~8μm。
[0007]
所述pn结和np结中n+区结深度为0.5~2.5μm。
[0008]
所述铝层厚度为1.5~4μm。
[0009]
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在清洗后的p单晶片表面生长氧化层;
[0011]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特定区域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有源区窗口a,然后进行硼扩散形成p+结区;
[0012]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距有源区窗口a一定距离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有源区窗口b,然后在p+结区上和新的有源窗口处进行磷扩散,形成n+区;
[0013]

对p单晶片进行蒸铝;
[0014]

使用金属刻蚀液刻蚀有源区窗口a和有源区窗口b区域外的蒸铝层。
[0015]
所述步骤

中硼扩散的扩散温度:1000~1200℃,扩散时间:2~5h,方块电阻:r=5~50ω/

;扩散结深:3~8μm。
[0016]
所述步骤

中磷扩散的扩散温度:1000~1150℃,扩散时间:2min~30min,方块电阻:r=0.5~5ω/

;扩散结深:0.5~2.5μm。
[0017]
步骤

为掺氯氧化,氧化膜厚度为氧化温度为1100~1200℃,氧化时间为1~3h。
[0018]
所述步骤

中刻蚀温度:30~50℃,刻蚀时间120~360s。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较低掺杂浓度的p单晶片制作两个不同的pn结反向连接,进行温度补偿,同时由于p单晶片的掺杂浓度较低,可以引入较高幅值的体电阻来辅助补偿温度引起的vz的变化,使得产品的温度系数对档率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p单晶片,2-氧化层,3-p+结区,4-n+结区a,5-铝层,6-n+结区b。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3]
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p单晶片1,所述p单晶片1上分别加工有一个pn结和一个np结,pn结和np结表面均加工有铝层,所述pn结和np结反向连接。
[0024]
所述pn结中p+区结深为3~8μm。
[0025]
所述pn结和np结中n+区结深度为0.5~0.25μm。
[0026]
所述铝层厚度为1.5~4μm。
[0027]
一种低温度系数平面二极管芯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在清洗后的p单晶片表面生长氧化层;
[0029]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特定区域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有源区窗口a,然后进行硼扩散形成p+结区;
[0030]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距有源区窗口a一定距离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有源区窗口b,然后在p+结区上和新的有源窗口处进行磷扩散,形成n+区;
[0031]

对p单晶片进行蒸铝;
[0032]

使用金属刻蚀液刻蚀有源区窗口a和有源区窗口b区域外的蒸铝层。
[0033]
所述步骤

中硼扩散的扩散温度:1000~1200℃,扩散时间:2~5h,方块电阻:r=5~50ω/

;扩散结深:3~8μm。
[0034]
所述步骤

中磷扩散的扩散温度:1000~1150℃,扩散时间:2min~30min,方块电阻:r=0.5~5ω/

;扩散结深:0.5~2.5μm。
[0035]
步骤

为掺氯氧化,氧化膜厚度为氧化温度为1100~1200℃,氧化时间为1~3h。
[0036]
所述步骤

中刻蚀温度:30~50℃,刻蚀时间120~360s。
[0037]
实施例1:使用以下步骤对二极管芯进行加工:
[0038]

在清洗后的p单晶片表面生长厚度为的氧化层;
[0039]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特定区域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深度为6μm的有源区窗口a,然后进行硼扩散形成结深为5μm的p+结区;
[0040]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距离有源区窗口a7μm处,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深度为1μm的有源区窗口b,然后在p+结区上和新的有源窗口处进行磷扩散,形成结深为1μm的n+区;
[0041]

对p单晶片进行蒸铝,铝层厚度为2μm;
[0042]

使用金属刻蚀液刻蚀有源区窗口a和有源区窗口b区域外的蒸铝层完成加工。
[0043]
实施例2:使用以下步骤对二极管芯进行加工:
[0044]

清洗后的p单晶片表面生长厚度为的氧化层;
[0045]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特定区域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深度为7μm的有源区窗口a,然后进行硼扩散形成结深为6μm的p+结区;
[0046]

在p单晶片的氧化层端面距离有源区窗口a10μm处,进行光刻和刻蚀形成深度为1μm的有源区窗口b,然后在p+结区上和新的有源窗口处进行磷扩散,形成结深为1μm的n+区;
[0047]

对p单晶片进行蒸铝,铝层厚度为3μm;
[0048]

使用金属刻蚀液刻蚀有源区窗口a和有源区窗口b区域外的蒸铝层完成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