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0801发布日期:2021-02-27 12:1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0002]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化学电源,已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锂电池的四大主材分别是: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其中隔膜作为主材料之一,对锂电池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锂电池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即使进行严格控制,也不能完全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金属杂质或毛刺,若电池内部出现杂质、毛刺或枝晶,经过放大和恶化,会局部穿透隔膜,导致正、负极片接触短路,导致电导率升高,温度上升,化学反应和放电发热所产生的热量不断累积,最终可能造成电池的热失控。
[0003]
当电池处于不正常充放电时,聚烯烃微孔隔膜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形,达到其闭孔温度时就会融化粘结在一起使微孔消失,阻止离子通过,及时切断内部电流,防止电池内部温度急剧升高,然而,如果此时电池系统处于热失稳状态,电池温度持续上升超过隔膜闭孔温度,并达到破膜温度后,隔膜破裂,正负极大面积直接接触,造成电池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使电池发生爆炸,因此,出于安全考虑,电池隔膜应具备相对较低的闭孔温度和较高的破膜温度。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953187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方法,将牛皮纸层和聚烯烃微孔膜层共同组成锂电池的隔膜,以此来提高隔膜的破膜温度,实际上牛皮纸柔韧结实,耐破度高,从源头上还起到了保护隔膜不被金属杂质、毛刺或枝晶刺破的作用。但牛皮纸也有缺点,它的耐湿性差,在电解液潮湿的环境下牛皮纸的物理性能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用该隔膜制备的具有高安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烯烃微孔膜层和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微孔膜层可以是聚pe锂电池隔膜、pp锂电池隔膜、双层pe/pp复合隔膜,双层pp/pp复合隔膜或pp/pe/pp三层复合膜,厚度5-25μm、孔隙率30-80%。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为玻纤基布层和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薄膜层的复合材料。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玻纤基布层的厚度5-20μm。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薄膜层的厚度5-15μm,孔隙率50-90%。
[001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聚烯烃微孔膜层可以与所述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的任意一层相合。
[0012]
优选地,所述聚烯烃微孔膜层与玻纤基布层相合。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包括由正极片、隔膜、负极
片,依次层叠后沿同一方向卷绕形成的裸电芯及其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前文任一段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隔膜。
[0014]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隔膜替代单一的聚烯烃微孔隔膜,长期使用耐温达260℃,强度高、抗湿、绝缘性好,能防止隔膜不被金属杂质、毛刺或枝晶刺破,避免正、负极片接触短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聚烯烃微孔膜层,2-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3-玻纤基布层,4-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薄膜层,5-正极片,6-负极片,7-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聚烯烃微孔膜层1和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2。
[0020]
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2又包括玻纤基布层3和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薄膜层4。玻纤基布层3的厚度为5-20μm。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薄膜层4的厚度为5-15μm,孔隙率50-90%。
[0021]
聚烯烃微孔膜层可以是聚pe锂电池隔膜、pp锂电池隔膜、双层pe/pp复合隔膜,双层pp/pp复合隔膜或pp/pe/pp三层复合膜,厚度5-25μm、孔隙率30-80%。
[0022]
聚烯烃微孔膜层1可以与铁氟龙玻璃纤维布层2的任意一层相合,本实施例中,聚烯烃微孔膜层1与玻纤基布层3相合。
[0023]
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由正极片5、隔膜7、负极片6,依次层叠后沿同一方向卷绕形成的裸电芯及其电解液,隔膜7为上述锂离子电池隔膜。正极片5和负极片6可以互换位置。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