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2157发布日期:2021-03-05 19:2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3.连接器在工作过程中,内部的元件会持续性发热,因此需要对连接器内部进行降温,传统连接器的散热效果差,从而导致连接器在使用时内部的温度过高,连接器在对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出现温度过高从而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问题,进而会导致连接器的适应性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解决了传统连接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端子连接腔,所述连接器本体两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嵌设有第一螺母,且第一螺母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的外圈嵌设有固定框,所述连接器本体顶部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且箱门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控制器,所述机箱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连接器本体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腔的左侧栓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右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盖板。
7.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轴、底座和扇叶,所述机箱内腔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表面栓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腔栓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外圈嵌设于机箱内腔顶部的两侧,所述旋转轴的底部栓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栓接有扇叶,所述连接器本体顶部背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位于散热机构的正下方。
8.优选的,所述连接器本体两侧的中心处均嵌设有散热金属管,所述散热金属管的外侧贯穿连接器本体并连通有漏斗,所述散热金属管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有第一散热片,
所述漏斗的外侧贯穿固定框并向外侧延伸。
9.优选的,所述端子连接腔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粘接有第二散热片,所述连接器本体正面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散热孔。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器本体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窗,且散热窗的内腔嵌设有防尘网。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器本体内腔的顶部嵌设有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三散热片的顶部栓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位于第一通槽的内腔。
12.优选的,所述盖板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手柄,且手柄的表面栓接有防滑垫。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轴、底座和扇叶的配合,便于使用者改变连接器本体内腔顶部的空气流速,从而对连接器本体内腔进行快速降温,防止连接器本体内腔的温度过高,影响连接体本体对信号的传输质量,通过散热金属管、第一散热片和漏斗的配合,将连接器本体内腔的热量通过散热金属管和第一散热片快速散发到漏斗内腔,从而快速的将热量排出,进一步增强了连接器本体的散热效果,解决了传统连接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轴、底座和扇叶的配合,便于使用者改变连接器本体内腔顶部的空气流速,从而对连接器本体内腔进行快速降温,通过散热金属管、第一散热片和漏斗的配合,将连接器本体内腔的热量通过散热金属管和第一散热片快速散发到漏斗内腔,从而快速排出,通过第二散热片和散热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端子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发,通过散热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进一步的将连接器本体内产生的热量排出,通过防尘网的配合,防止外部的灰尘进行连接器本体,通过第三散热片和导热片的配合,便于使用者更大程度的将连接器本体内的热量快速排出,通过手柄和防滑垫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盖板拉起,同时增大了使用者手掌和手柄之间摩擦力,防止盖板滑落损坏导热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
19.图3为图1所示通槽的结构剖视图。
20.图中标号:1、连接器本体;2、端子连接腔;3、螺栓;4、固定框;5、机箱;6、散热机构;61、电机;62、主动齿轮;63、从动齿轮;64、旋转轴;65、底座;66、扇叶;7、第一通槽;8、盖板;9、散热金属管;10、漏斗;11、第一散热片;12、第二散热片;13、第三散热片;14、导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
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通槽的结构剖视图,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端子连接腔2,所述连接器本体1两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嵌设有第一螺母,且第一螺母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3,所述螺栓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的外圈嵌设有固定框4,所述连接器本体1顶部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机箱5,所述机箱5的左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且箱门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控制器,所述机箱5内腔设置有散热机构6,所述连接器本体1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槽7,所述第一通槽7内腔的左侧栓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右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盖板8。
23.所述散热机构6包括电机61、主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旋转轴64、底座65和扇叶66,所述机箱5内腔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61,所述电机61输出轴的表面栓接有主动齿轮62,所述主动齿轮62的两侧均啮合有从动齿轮63,所述从动齿轮63的内腔栓接有旋转轴64,所述旋转轴6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外圈嵌设于机箱5内腔顶部的两侧,所述旋转轴64的底部栓接有底座65,所述底座65的表面栓接有扇叶66,所述连接器本体1顶部背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位于散热机构6的正下方,通过电机61、主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旋转轴64、底座65和扇叶6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改变连接器本体1内腔顶部的空气流速,从而对连接器本体1内腔进行快速降温。
24.所述连接器本体1两侧的中心处均嵌设有散热金属管9,所述散热金属管9的外侧贯穿连接器本体1并连通有漏斗10,所述散热金属管9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有第一散热片11,所述漏斗10的外侧贯穿固定框4并向外侧延伸,过散热金属管9、第一散热片11和漏斗10的配合,将连接器本体1内腔的热量通过散热金属管9和第一散热片11快速散发到漏斗10内腔,从而快速排出。
25.所述端子连接腔2内腔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粘接有第二散热片12,所述连接器本体1正面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散热孔,通过第二散热片12和散热孔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端子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发。
26.所述连接器本体1背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窗,且散热窗的内腔嵌设有防尘网,通过散热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进一步的将连接器本体1内产生的热量排出,通过防尘网的配合,防止外部的灰尘进行连接器本体1。
27.所述连接器本体1内腔的顶部嵌设有第三散热片13,所述第三散热片13的顶部栓接有导热片14,所述导热片14位于第一通槽7的内腔,通过第三散热片13和导热片14的配合,便于使用者更大程度的将连接器本体1内的热量快速排出。
28.所述盖板8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手柄,且手柄的表面栓接有防滑垫,通过手柄和防滑垫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盖板8拉起,同时增大了使用者手掌和手柄之间摩擦力,防止盖板8滑落损坏导热片14。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30.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控制器开启电机61,电机61带动主动齿轮62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63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轴64转动,此时旋转轴64带动底座65转动,从而带动扇叶66转动,对连接器本体1内进行吹气散热,随后使用者通过手柄拉起盖板8,连接器本体1内的热量通过第三散热片13和导热片14快速的排出,连接器本体1内的热量同时通过散热窗排
出,同时散热金属管9将连接器本体1的热量进行传导,随后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片11吸收并快速将热量通过漏斗10排出连接器本体1。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61、主动齿轮62、从动齿轮63、旋转轴64、底座65和扇叶66的配合,便于使用者改变连接器本体1内腔顶部的空气流速,从而对连接器本体1内腔进行快速降温,防止连接器本体1内腔的温度过高,影响连接体本体对信号的传输质量,通过散热金属管9、第一散热片11和漏斗10的配合,将连接器本体1内腔的热量通过散热金属管9和第一散热片11快速散发到漏斗10内腔,从而快速的将热量排出,进一步增强了连接器本体1的散热效果,解决了传统连接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