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3808发布日期:2021-04-27 18:1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伴随着信息化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能源应用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可再生、无污染、小型分立的可移动高性能电源需求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6040872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结构,包括卷芯和铝盖板,卷芯的外层设有将卷芯包裹严密的卷芯绝缘层,朝向卷芯的铝盖板的侧面设有镍片,远离卷芯的铝盖板的侧面设有铆钉,镍片与铝盖板之间设有将镍片与铝盖板绝缘的下绝缘层,铆钉穿过铝盖板和下绝缘层,并和镍片铆接。
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仅通过绝缘层进行绝缘保护,未设有散热机构,而当电芯工作时温度会升高从而会出现热失控导致爆炸的现象,因此还存在未对电芯进行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未对电芯进行散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圆周外壁设置有绝缘散热组件,外壳的两端均粘接有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第一绝缘板的一侧外壁粘接有ptc元件,ptc元件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正极盖,正极盖的内部设有安全阀,外壳的一侧外壁粘接有垫片,外壳的圆周内壁粘接有第三隔膜,外壳靠近第三隔膜的圆周内壁焊接有正极片,外壳靠近正极片的圆周外壁粘接有第二隔膜,外壳靠近第二隔膜的圆周外壁焊接有负极片,外壳靠近负极片的圆周内壁粘接有第一隔膜,外壳靠近第一隔膜的圆周内壁注有电解液。
7.为了通过碳纳米管层内的碳纳米管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从而进行散热,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绝缘散热组件包括绝缘层、碳纳米管层和石墨烯层,碳纳米管层粘接于外壳的圆周外壁上。
8.为了促进散热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层涂于外壳靠近碳纳米管层的圆周外壁上。
9.为了对电芯内部进行保护防止电解液渗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粘接于外壳靠近石墨烯层的圆周外壁上。
10.为了通过外胶层防止铝层与外部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外壳由铝层、外胶层和内胶层组成,外胶层粘接于外壳的外边侧。
11.为了使得通过铝层防止电解液渗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内胶层粘
接于外壳的内边侧,铝层粘接于外胶层与内胶层的相对一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碳纳米管层的碳纳米管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从而达到导热散热的效果,通过石墨烯层内的墨烯纳米分子在通电情况下高速运动、碰撞产生热量,并在电流情况下产生红外线,对外进行热传播,从而促进散热效果。
14.2、通过设置有内胶层对电芯内部进行密封保存同时防止电解液渗出腐蚀铝层,通过铝层防止电解液渗出同时防止外部水分进入电芯内部,通过外胶层保护铝层防止铝层与外部空气接触氧化从而出现生锈的现象。
15.3、通过电解液、负极片和正极片之间分别粘接有第一隔膜、第二隔膜和第三隔膜对彼此进行隔断保护的同时防止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的电流相互影响导致电芯性能下降,通过安全阀进行排气减压,保证电芯内部空气流通,从而达到防爆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

绝缘层;2

正极盖;3

垫片;4

碳纳米管层;5

石墨烯层;6

第一绝缘板;7

安全阀;8

ptc元件;9

第二绝缘板;10

电解液;11

第一隔膜;12

第二隔膜;13

外壳;14

铝层;15

外胶层;16

内胶层;17

正极片;18

负极片;19

第三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外壳13,所述外壳13的圆周外壁设置有绝缘散热组件,外壳13的两端均粘接有第一绝缘板6和第二绝缘板9,第一绝缘板6的一侧外壁粘接有ptc元件8,ptc元件8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正极盖2,正极盖2的内部设有安全阀7,外壳13的一侧外壁粘接有垫片3,外壳13的圆周内壁粘接有第三隔膜19,外壳13靠近第三隔膜19的圆周内壁焊接有正极片17,外壳13靠近正极片17的圆周外壁粘接有第二隔膜12,外壳13靠近第二隔膜12的圆周外壁焊接有负极片18,外壳13靠近负极片18的圆周内壁粘接有第一隔膜11,外壳13靠近第一隔膜11的圆周内壁注有电解液10。
23.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绝缘散热组件对电芯芯体进行绝缘保护的同时进行散热,防止电芯工作时温度升高从而出现热失控导致爆炸的现象,通过电解液10、负极片18和正极片17之间分别粘接有第一隔膜11、第二隔膜12和第三隔膜19对彼此进行隔断保护的同时防止负极片18与正极片17之间的电流相互影响导致电芯性能下降,通过安全阀7进行排气减压,保证电芯内部空气流通,从而达到防爆的效果。
24.具体的,所述绝缘散热组件包括绝缘层1、碳纳米管层4和石墨烯层5,碳纳米管层4粘接于外壳13的圆周外壁上,石墨烯层5涂于外壳13靠近碳纳米管层4的圆周外壁上,绝缘层1粘接于外壳13靠近石墨烯层5的圆周外壁上。
25.本实施例中:通过碳纳米管层4内的碳纳米管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从而达到导热散热的效果,通过石墨烯层5内的墨烯纳米分子在通电情况下高速运动、碰撞产生热量,并在电流情况下产生红外线,对外进行热传播,从而促进散热效果,通过绝缘层1对电芯芯体进行绝缘保护防止漏电。
26.具体的,所述外壳13由铝层14、外胶层15和内胶层16组成,外胶层15粘接于外壳13的外边侧,内胶层16粘接于外壳13的内边侧,铝层14粘接于外胶层15与内胶层16的相对一侧。
2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内胶层16对电芯内部进行密封保存同时防止电解液10渗出腐蚀铝层14,通过铝层14防止电解液10渗出同时防止外部水分进入电芯内部,通过外胶层15保护铝层14防止铝层14与外部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从而出现生锈的现象。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施案例在使用时通过电解液10、负极片18和正极片17之间分别粘接有第一隔膜11、第二隔膜12和第三隔膜19对彼此进行隔断保护的同时防止负极片18与正极片17之间的电流相互影响导致电芯性能下降,通过安全阀7进行排气减压,保证电芯内部空气流通,通过内胶层16对电芯内部进行密封保存同时防止电解液10渗出腐蚀铝层14,通过铝层14防止电解液10渗出同时防止外部水分进入电芯内部,通过外胶层15保护铝层14防止铝层14与外部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从而出现生锈的现象,通过碳纳米管层4的碳纳米管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从而达到导热散热的效果,通过石墨烯层5内的墨烯纳米分子在通电情况下,高速运动、碰撞产生热量,并在电流情况下产生红外线,对外进行热传播,从而促进散热效果,通过绝缘层1对电芯芯体进行绝缘保护防止漏电。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