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8767发布日期:2021-05-04 10:2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中,为了保证电池能够稳定放电,需要令正极极耳与正极导电件稳定连接、令负极极耳与负极导电件稳定连接。现有技术中,通过焊接来极耳与导电件的连接,这导致电池的装配工序复杂,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纽扣电池,能够简化纽扣电池的装配工序并提升纽扣电池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纽扣电池,包括外壳、正极导电弹片、负极导电弹片、正极导电件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芯,所述外壳设有负极导电件,所述正极导电件与外壳连接,所述电芯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所述电芯的另一端设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导电件连接,所述正极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导电件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极耳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设有开口,所述正极导电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设有卷边,所述正极导电件的边缘伸入所述卷边。

作为优选,所述纽扣电池还包括中心针,所述电芯设置在中心针设置在中心针的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电芯由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卷绕而成,所述正极极耳位于正极极片且相对卷绕后的隔膜凸出,所述负极极耳位于负极极片且相对卷绕后的隔膜凸出,所述正极极耳的凸出方向与所述负极极耳的凸出方向不同。

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极片、隔膜以及负极极片从下至上依次叠放。

作为优选,所述隔膜位于正极极片的端部以及负极极片的端部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正极导电件与所述正极导电弹片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令正极极耳通过正极导电弹片与正极导电件连接,令负极极耳通过负极导电弹片与负极导电件连接,免除焊接,从而达到简化电池装配工序、提高电池装配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外壳;11、卷边;2、正极导电弹片;3、负极导电弹片;4、正极导电件;5、电芯;51、正极极耳;52、负极极耳;53、正极极片;54、负极极片;55、隔膜;6、负极导电件;7、中心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纽扣电池,包括外壳1、正极导电弹片2、负极导电弹片3、正极导电件4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电芯5,所述外壳1设有负极导电件6,所述正极导电件4与外壳1连接,所述电芯5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51,所述电芯5的另一端设有负极极耳52,所述正极导电弹片2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导电件4连接,所述正极导电弹片2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极耳51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3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导电件6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3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极耳52连接。

装配时,将负极导电弹片3和电芯5放入外壳1内,使得负极极耳52和负极导电件6分别抵触负极导电弹片3,从而实现负极极耳52和负极导电件6间的导通。随后装入正极导电弹片2和正极导电件4并使得正极导电件4与外壳1连接,从而使得正极极耳51和正极导电件4均抵触正极导电弹片2,并实现正极极耳51和正极导电件4间的导通。由于负极导电弹片3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会对负极极耳52以及负极导电件6有一定压力,使得负极极耳52与负极导电弹片3之间以及负极导电件6与负极导电弹片3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从而实现负极极耳52与负极导电件6间的稳定导通。正极导电弹片2的原理同负极导电弹片3。装配电池时,无需进行焊接,有效达到简化电池装配工序、提高电池装配效率的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1设有开口,所述正极导电件4用于封闭所述开口,无需采用其他的部件进行密封。

如图1所示,所述开口设有卷边11,所述正极导电件4的边缘伸入所述卷边11。将正极导电件4盖在开口上后,将卷边11卷起即可实现正极导电件4和外壳1间的稳定连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纽扣电池还包括中心针7,所述电芯5设置在中心针7设置在中心针7的外周,从而提高电芯5的支撑能力,防止电芯5塌陷。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电芯5包括正极极片53、负极极片54以及设置在正极极片53和负极极片54之间的隔膜55,从而防止正极极片53与负极极片54接触。所述电芯5由正极极片53、隔膜55和负极极片54卷绕而成,所述正极极耳51位于正极极片53且相对卷绕后的隔膜55凸出,所述负极极耳52位于负极极片54且相对卷绕后的隔膜55凸出,所述正极极耳51的凸出方向与所述负极极耳52的凸出方向不同,从而防止负极极耳52误碰正极导电弹片2或正极极耳51误碰负极导电弹片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正极极片53、隔膜55以及负极极片54从下至上依次叠放。此时优选地正极极片53的长度方向、隔膜55的长度方向以及负极极片54的长度方向相同,电芯5沿正极极片53的长度方向、隔膜55的长度方向以及负极极片54的长度方向卷绕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隔膜55位于正极极片53的端部以及负极极片54的端部之间。卷绕时,从负极极片54远离正极极片53的一端开始卷绕直至正极极片53远离负极极片54的一端。在该实施例中,隔膜55的长度需要足够长以包覆在成卷的负极极片54外周,以防正极极片53与负极极片54接触。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件4与所述正极导电弹片2一体成型,使得工人能够在装配正极导电件4的同时装配正极导电弹片2,从而进一步提升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正极导电弹片、负极导电弹片、正极导电件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芯,所述外壳设有负极导电件,所述正极导电件与外壳连接,所述电芯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所述电芯的另一端设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导电件连接,所述正极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导电件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极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开口,所述正极导电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有卷边,所述正极导电件的边缘伸入所述卷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电池还包括中心针,所述电芯设置在中心针设置在中心针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电芯由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卷绕而成,所述正极极耳位于正极极片且相对卷绕后的隔膜凸出,所述负极极耳位于负极极片且相对卷绕后的隔膜凸出,所述正极极耳的凸出方向与所述负极极耳的凸出方向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隔膜以及负极极片从下至上依次叠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位于正极极片的端部以及负极极片的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件与所述正极导电弹片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纽扣电池,包括外壳、正极导电弹片、负极导电弹片、正极导电件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芯,所述外壳设有负极导电件,所述正极导电件与外壳连接,所述电芯的一端设有正极极耳,所述电芯的另一端设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正极导电件连接,所述正极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极耳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负极导电件连接,所述负极导电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负极极耳连接。本实用新型令正极极耳通过正极导电弹片与正极导电件连接,令负极极耳通过负极导电弹片与负极导电件连接,免除焊接,从而达到简化电池装配工序、提高电池装配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张登峰;陈守位;卿小敏;魏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蓝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张登峰
技术研发日:2020.10.12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