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5409发布日期:2021-09-23 08:5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个人电子消费产品越来越丰富,电子产品的自身电池容量有限,不能长时间使用,因此电子消费产品都会需要对电池时行充电的充电器。
3.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对充电器的接口标准不同,当人们旅行时通常需要购买与其目的地规定相适应的充电器才能对电子消费产品时行充电;当旅行地区较多时,可能需要携带多个充电器,因而造成携带不便,同时当旅行结束后又造成资源浪费。
4.后来,出现了一种带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其包括有适配器主体和与适配器主体可更换配合的插脚主体,但是这种电源适配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其导电触脚是固定设置于适配器主体上,多次更换插脚主体后,导电触脚的磨损较严重,影响了导电性能;以及,在更换插脚主体时,因为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导电触脚变形,甚至断裂;还有,导电触脚的设计较为简单,其和适配器主体内的电路板的连接不稳固,容易断开,导致电源适配器无法正常工作。
5.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其通过在适配器主体上设置弹性臂,将导电触脚设置于弹性臂上,使得,适配器主体和插脚主体安装时,导电触脚碰到插脚主体时,能够适当的后移,到位后,弹性臂弹起,导电触脚和插脚主体的插脚连接,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导电触脚容易磨损、断裂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8.一种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包括有适配器主体和插脚主体,所述适配器主体内具有电路板,所述适配器主体的前侧向后凹设有圆形安装槽,所述插脚主体可拆卸式装配于该圆形安装槽;
9.所述圆形安装槽的周壁面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和圆形安装槽的后壁面保持有限位间隙;所述插脚主体具有和限位间隙适配的圆形凸圈,所述圆形凸圈上设置有和卡凸适配的卡槽;安装时,所述卡槽对应卡凸插入后,转动插脚主体,使得圆形凸圈受限于卡凸;其中:
10.所述圆形安装槽内设置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上设置有导电触脚,所述导电触脚电性连接于电路板;插脚主体装配于适配器主体时,所述导电触脚和插脚主体的插脚接触。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臂是“人”形,其上端连接于适配器主体,下侧均设置有导电触脚。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形安装槽的后壁面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通过舌状的延伸部和适配器主体主体连接,且延伸部与下盖形成夹角,所述插脚主体后侧设有与延伸部配合的卡口。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凸起延伸有按压键,通过按压该按压键使得弹性凸起向后移动。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触脚的后端具有两连接臂,两连接臂形成夹槽,所述导电触脚和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时,所述导线穿过夹槽并焊接于连接臂的夹槽处。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触脚是用铜材质制成。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凸沿圆形安装槽的周壁面间距设置若干个,相应的,所述卡槽沿圆形凸圈间距设置有若干个。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适配器主体具有前壳、后壳,所述前壳的后侧设置有连接插孔,所述后壳的前侧设置有和连接插孔适配的连接插柱,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连接插孔、连接插柱的配合可拆卸式连接。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触脚一体注塑成型于前壳。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上居中对应夹槽的一内侧壁形成有预定位凹槽,以及,在连接臂的前端对应夹槽的另一内侧壁形成有存锡槽加强槽,所述导线穿过夹槽并预定位于预定位凹槽处,焊接时所述部分锡溢至存锡槽加强槽内。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适配器主体上设置弹性臂,将导电触脚设置于弹性臂上,使得,适配器主体和插脚主体安装时,导电触脚碰到插脚主体时,能够适当的后移,到位后,弹性臂弹起,导电触脚和插脚主体的插脚连接,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导电触脚容易磨损、断裂的问题;
21.其次,导电触脚的后端采用“双针”结构,使得导电触脚和适配器主体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电源适配器的稳定性。
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适配器主体立体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的适配器主体立体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适配器主体的正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插脚主体的后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适配器主体的剖面图;
28.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适配器主体的分解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适配器主体的俯视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导电触脚的示意图。
32.附图标识说明:
33.10、适配器主体
ꢀꢀꢀꢀꢀꢀꢀꢀꢀ
101、前壳
34.102、后壳
ꢀꢀꢀꢀꢀꢀꢀꢀꢀꢀꢀꢀꢀꢀ
11、圆形安装槽
35.12、卡凸
ꢀꢀꢀꢀꢀꢀꢀꢀꢀꢀꢀꢀꢀꢀꢀ
121、限位间隙
36.13、弹性臂
ꢀꢀꢀꢀꢀꢀꢀꢀꢀꢀꢀꢀꢀ
14、导电触脚
37.141、预定位凹槽
ꢀꢀꢀꢀꢀꢀꢀꢀ
142、存锡槽加强槽内
38.15、弹性凸起
ꢀꢀꢀꢀꢀꢀꢀꢀꢀꢀꢀ
16、按压键
39.20、插脚主体
ꢀꢀꢀꢀꢀꢀꢀꢀꢀꢀꢀ
201、圆形凸圈
40.202、卡槽
ꢀꢀꢀꢀꢀꢀꢀꢀꢀꢀꢀꢀꢀꢀ
203、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41.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42.一种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包括有适配器主体10和插脚主体20,所述适配器主体10内具有电路板,所述适配器主体10的前侧向后凹设有圆形安装槽11,所述插脚主体20可拆卸式装配于该圆形安装槽11;
43.所述圆形安装槽11的周壁面设置有卡凸12,所述卡凸12和圆形安装槽11的后壁面保持有限位间隙121;所述插脚主体20具有和限位间隙121适配的圆形凸圈201,所述圆形凸圈201上设置有和卡凸12适配的卡槽202;安装时,所述卡槽202对应卡凸12插入后,转动插脚主体20,使得圆形凸圈201受限于卡凸12;其中:
44.所述圆形安装槽11内设置有弹性臂13,所述弹性臂13的上设置有导电触脚14,所述导电触脚14电性连接于电路板;插脚主体20装配于适配器主体10时,所述导电触脚14和插脚主体20的插脚接触。如此,通过在适配器主体10上设置弹性臂,将导电触脚14设置于弹性臂上,使得,适配器主体10和插脚主体20安装时,导电触脚14碰到插脚主体20时,能够适当的后移,到位后,弹性臂弹起,导电触脚14和插脚主体20的插脚连接,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导电触脚14容易磨损、断裂的问题,同时,连接稳定性也更好。
45.通常,所述导电触脚14有两个,优选的,所述弹性臂13是“人”形,其上端连接于适配器主体10,下侧均设置有导电触脚14。
46.优选的,所述圆形安装槽11的后壁面设置有弹性凸起15,所述弹性凸起15通过舌状的延伸部和适配器主体10主体连接,且延伸部与下盖形成夹角,所述插脚主体20后侧设有与延伸部配合的卡口203。
47.优选的,所述弹性凸起15延伸有按压键16,通过按压该按压键16使得弹性凸起15向后移动;所述按压键16延伸至圆形安装槽11外。
48.优选的,所述导电触脚14的后端具有两连接臂,两连接臂形成夹槽,所述导电触脚14和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时,所述导线穿过夹槽并焊接于连接臂的夹槽处。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臂上居中对应夹槽的一内侧壁形成有预定位凹槽141,以及,在连接臂的前端对应夹槽的另一内侧壁形成有存锡槽加强槽142,所述导线穿过夹槽并预定位于预定位凹槽141处,焊接时所述部分锡溢至存锡槽加强槽142内。
49.优选的,所述导电触脚14是用铜材质制成。
50.优选的,所述卡凸12沿圆形安装槽11的周壁面间距设置若干个,相应的,所述卡槽202沿圆形凸圈201间距设置有若干个。
51.优选的,所述适配器主体10具有前壳101、后壳102,所述前壳101的后侧设置有连
接插孔,所述后壳102的前侧设置有和连接插孔适配的连接插柱,所述前壳101和后壳102通过连接插孔、连接插柱的配合可拆卸式连接。
52.优选的,所述导电触脚14一体注塑成型于前壳。
53.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适配器主体上设置弹性臂,将导电触脚设置于弹性臂上,使得,适配器主体和插脚主体安装时,导电触脚碰到插脚主体时,能够适当的后移,到位后,弹性臂弹起,导电触脚和插脚主体的插脚连接,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导电触脚容易磨损、断裂的问题;
54.其次,导电触脚的后端采用“双针”结构,使得导电触脚和适配器主体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电源适配器的稳定性。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