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9910发布日期:2022-09-07 09:1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接触器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2.接触器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3.目前在针对电流500a的储能接触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因产品体积较大,内支撑罩外侧的两磁钢相聚较远,磁场强度较弱,磁吹弧能力差;2、高低压未进行有效分离,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较小,工作时有高低压击穿风险;3、工作腔体内壁为塑料件,其结构强度低,导热能力差,灭弧能力弱,高温易变形;4、无稳定有效且能实时监控的反馈系统;5、触点有极性区分,反向工作寿命极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可建立稳定磁场强度,且可增强磁场强度,具有高低压分离,高寿命无极性的一种大功率直流接触器。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大功率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基座内下方设置的动铁芯组件和基座内上方设置的动静触头组件;所述动静触头组件包括设置在动铁芯组件上方的导向座,导向座上方的内支撑罩,以及设置在导向座和内支撑罩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包括设置在导向座上凹形的动触头、设置在内支撑罩上的磁钢组和两静触头。
7.所述磁钢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和第三磁钢。
8.所述动触头由两端的竖部以及连接两竖部底端的横部组成;所述两静触头与竖部一一对应。
9.所述内支撑罩中央分别设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外侧的内支撑罩均形成凸台,该凸台上均设有容纳磁钢的容纳槽;所述第二空腔中央设有容纳第二磁钢的隔间;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中央设有可供静触头插入的第一通孔。
10.所述导向座中央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两侧均设有外容纳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两侧的第一安装槽内相对设置有两陶瓷片。
11.所述动铁芯组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联动杆、动铁芯、轴衬、线圈和外铁芯;所述动铁芯套设在联动杆底端。
12.所述动触头上方的联动杆上设有支架,支架上方的内支撑罩上设有与支架配合使用的微动开关。
13.还包括高低压分离组件;所述高低压分离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后端导向座上的两第一凸台、设置在导向座下方骨架顶面的两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一一对应,第一凸台内均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凸台内均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内支撑罩上方的外盖
内设置有环形的上盖,该上盖上均布有至少两条横杆以及竖杆;后端的横杆与竖杆交接处设有第三安装孔,前端的横杆顶面设有第一隔板,竖杆的前端顶面设有第二隔板。
14.所述接触器内的骨架上相对设置有两第一螺孔,导向座上设置的让位槽以及内支撑罩上相对设置的两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一一对应。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安装时第一、第二、第三磁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以保证磁场的稳定;由于第一、第三磁钢均位于外侧,而第二磁钢位于两者中间,因此能有效增大第一、第三磁钢之间产生的磁场;同时磁钢防止极性方向使得拉弧向两侧拉弧,当电流正极接入左侧静触头时,磁吹弧向上,当电流负极接入左侧静触头时,磁吹弧向下,而方形陶瓷片上下对称,灭弧效果相同,将不受电流正反方向影响,实现产品无极性。
附图说明
16.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17.其中: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导向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内支撑罩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联动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插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第二凸台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1为基座,2为动铁芯组件,3为动静触头组件,5为支架,6为微动开关,7为卡板,8为触杆,9为第一螺孔,10为第二螺孔;
25.2.1为联动杆,2.2为动铁芯,2.3为轴衬,2.4为线圈,2.5为外铁芯;
26.3.1为导向座,3.2为内支撑罩,3.3为动触头,3.4为静触头,3.5为第一磁钢,3.6为第二磁钢,3.7为第三磁钢,3.8为竖部,3.9为横部,3.10为标记凹槽,3.11为第一空腔,3.12为第二空腔,3.13为第三空腔,3.14为容纳槽,3.15为隔间,3.17为第一安装槽,3.18为外容纳槽,3.19为第二通孔,3.20为陶瓷片,3.22为凸条;
27.4.1为第一凸台,4.2为第二凸台,4.3为第一安装孔,4.4为第二安装孔,4.5为上盖,4.6为横杆,4.7为竖杆,4.8为第三安装孔,4.9为第一隔板,4.10为第二隔板,4.11为插孔,4.12为连接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见图1所示,一种大功率直流接触器,包括基座1,基座内下方设置的动铁芯组件2和基座内上方设置的动静触头组件3;所述动静触头组件包括设置在动铁芯组件上方的导向座3.1,导向座上方的内支撑罩3.2,以及设置在导向座和内支撑罩之间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包括设置在导向座上凹形的动触头3.3、设置在内支撑罩上的磁钢组和两静触头3.4。由于内支撑罩位于导向座的上方,安装时更方便。
29.所述磁钢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磁钢3.5、第二磁钢3.5和第三磁钢3.7。在安装时第一、第二、第三磁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以保证磁场的稳定;由于第
一、第三磁钢均位于外侧,而第二磁钢位于两者中间,因此能有效增大第一、第三磁钢之间产生的磁场;同时磁钢防止极性方向使得拉弧向两侧拉弧,当电流正极接入左侧静触头时,磁吹弧向上,当电流负极接入左侧静触头时,磁吹弧向下,而方形陶瓷片上下对称,灭弧效果相同,将不受电流正反方向影响,实现产品无极性。
30.所述动触头由两端的竖部3.8以及连接两竖部底端的横部3.9组成;所述两静触头与竖部一一对应。在安装时一端的竖部位于第一、第二磁钢之间,另一端的竖部位于第二、第三磁钢之间。
31.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磁钢的同一侧的侧面上均设有标记凹槽3.10。通过设置凹槽区分n极和s极,第一、第二、第三磁钢的具有标记凹槽的一侧侧面为n极,第一、第二、第三磁钢的另一侧的侧面均为s极。
32.所述内支撑罩中央分别设有第一空腔3.11、第二空腔3.12和第三空腔3.13;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外侧的内支撑罩均形成凸台,该凸台上均设有容纳磁钢的容纳槽3.14;所述第二空腔中央设有容纳第二磁钢的隔间3.15;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中央设有可供静触头插入的第一通孔。将磁钢各自分隔安装便于磁场的形成并与导向座上的动触头配合使用。
33.所述导向座中央设有第一安装槽3.17,第一安装槽两侧均设有外容纳槽3.18;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央设有第二通孔3.19,第二通孔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空腔和后空腔;所述第二通孔两侧的第一安装槽内相对设置有两陶瓷片3.20。动触头通过安装在贯穿导向座的联动杆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灭弧陶瓷片之间。外容纳槽与内支撑罩凸台的容纳槽相对应,便于后续磁钢的装配;第二通孔便于推动动触头移动的联动杆贯穿安装,由于内支撑罩的第一、第二空腔与陶瓷片向对应,设置有陶瓷片具有较好的灭弧效果。
34.所述陶瓷片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设有凸条3.22。凸条从陶瓷片端面的顶部一直延伸到底部,具有较好的灭弧效果;优选的,陶瓷片采用矩形结构便于安装。
35.所述动铁芯组件从内到外依次包括联动杆2.1、动铁芯2.2、轴衬2.3、线圈2.4和外铁芯2.5;所述动铁芯套设在联动杆底端。通过动铁芯、轴衬、线圈和外铁芯配合形成磁场驱动动铁芯上下移动,由于动铁芯的移动将带动联动杆上下移动,从而驱动联动杆顶端的动触头上下移动。
36.还包括高低压分离组件;所述高低压分离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后端导向座上的两第一凸台4.1、设置在导向座下方骨架顶面的两第二凸台4.2;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一一对应,第一凸台内均设有第一安装孔4.3,第二凸台内均设有第二安装孔4.4;所述内支撑罩上方的外盖内设置有环形的上盖4.5,该上盖上均布有至少两条横杆4.6以及竖杆4.7;后端的横杆与竖杆交接处设有第三安装孔4.8,前端的横杆顶面设有第一隔板4.9,竖杆的前端顶面设有第二隔板4.10。接触器线圈引出两低压插杆依次插入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中,由于第一、第二凸台均是四周封闭的塑件腔体结构能够有效的将低压插杆与接触器动触头的高压分离,安全性更高;第三安装孔与安装杆配合将上盖设置在外盖与内支撑罩之间,在最前端的横杆上设置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将静触头的高压区与线圈的低压区分隔开来;在竖杆的前端设置第二隔板将高压区内的两静触头分隔开。
37.所述导向座上方的内支撑套底面与第一凸台对应位置处均设有插孔4.11。设置插孔便于配合安装。
38.所述外盖包括底板、顶板以及连接底板和顶板的连接隔板4.12。由于隔板两侧的底板上设置有静触头,连接隔板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两静触头伸出底板外的外露部分分隔开,与第二隔板配合实现更好的分隔效果。
39.所述动触头上方的联动杆上设有支架5,支架上方的内支撑罩上设有微动开关6;所述支架包括横杆,横杆底面设有两卡板7,横杆另一端端部设有触杆8。由于支架与联动杆连接,联动杆的上下移动将会带动支架上下移动,联动杆的上下移动将会带动支架上下移动,同步触动支架上方的微动开关;当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时连动微动开关输入导通信号;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时连动微动开关输入不导通信号。
40.所述接触器内的骨架上相对设置有两第一螺孔9,导向座上设置的让位槽以及内支撑罩上相对设置的两第二螺孔10;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一一对应。还包括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配合使用的螺栓。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