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70847发布日期:2021-08-13 19:2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芯片制程工艺中,大多先将芯片上的不同电路模块按照制程工艺制作在不同的晶圆上,然后再将这些电路模块平铺集成在同一块底板上,实现这些电路模块的电性连接,最后对底板进行封装,形成最后的成品。例如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单片机芯片。然而随着芯片功能的不断增加,芯片中的电路模块也越来越多,如果电路模块仍然平铺在底板上,会导致芯片的面积越来越大。

在mos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soi的超薄绝缘层上硅体技术的fd-soi晶体管由于其漏/源寄生电容小、器件的延迟和动态功耗更低、以及阈值电压不依赖于栅极偏置,更适合于低功率应用。另外相比较于基于体硅的mos管或者finfet,fd-soi晶体管由于具有灵活可调的背偏压可以极大地提升芯片性能。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晶圆上的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控制端从晶圆上面引出,同栅极、源极和漏极争夺金属互联面积,而这种结构往往导致采用fdsoi晶体管的芯片面积会比传统体硅或者finfet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提供了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来减小采用fdsoi晶体管的芯片的面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包括第一晶圆和第二晶圆,所述第一晶圆上设有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设有m个第一键合pad;所述第二晶圆上设有第二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设有m个第二键合pad;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键合,当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二芯片键合后,所述m个第一键合pad与所述m个第二键合pad一一电性连接。

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第一键合pad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均匀分布,所述m个第二键合pad在所述第二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均匀分布。

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的钨通孔层设有接触pad。

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在所述接触pad的上方设有硅通孔,所述硅通孔内填充有金属,所述金属与所述接触pad电连接。

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芯片衬底上设有离子层,所述离子层与所述第二芯片中的fdsoi晶体管对应设置,所述离子层上开设有背偏压通孔,所述背偏压通孔内填充有金属。

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晶圆在所述离子层的上方设有交互层,所述交互层内设有第一金属连接线路和第二金属连接线路,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路与所述硅通孔内的金属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路与所述背偏压通孔内的金属电连接。

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晶圆上制作第一芯片,在第一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制作m个第一键合pad,m为正整数,在第一芯片的钨通孔层制作接触pad;

s2:在第二晶圆上制作第二芯片,在第二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制作m个第二键合pad;

s3:将第一芯片与第二芯片键合,使第一芯片上的m个第一键合pad与第二芯片上的m个第二键合pad一一电连接;

s4:先在第二晶圆上将第二芯片的衬底进行减薄,然后在第二芯片的衬底上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离子层,所述离子层与第二芯片上的fdsoi晶体管对应设置;

s5:在所述离子层上蚀刻背偏压通孔,在背偏压通孔中填充金属;

s6:在所述接触pad的上方蚀刻硅通孔,在所述硅通孔中填充金属,所述硅通孔中的金属与所述接触pad电连接;

s7:在第二芯片的衬底上方制作交互层,在交互层内制作第一金属连接线路和第二金属连接线路,所述第一金属连接线路与所述硅通孔中的金属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连接线路与所述背偏压通孔中的金属电连接。

可选地,在某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第一键合pad在所述第一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上均匀分布,所述m个第二键合pad在所述第二芯片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均匀分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芯片结构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通过键合的方式连接,而不是在平铺在底板上后通过金属线路连接,减少了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集成时所需要的面积;

2:当第一晶圆与第二晶圆键合后,由于第二芯片中的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控制端从第二芯片的衬底向上引出,不用和fdsoi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和栅极争夺金属面积,降低了fdsoi晶体管的面积,进而能够降低整个第二芯片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芯片中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控制端的引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fdsoi晶体管的背部偏压控制端的引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晶圆上制作第一芯片、第一键合pad和接触pad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晶圆上制作第二芯片和第二键合pad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晶圆与第二晶圆键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二晶圆上的第二芯片的衬底减薄和注入离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定义硅通孔、沟槽和背偏压通孔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蚀刻硅通孔和沟槽和背偏压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芯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3-9所示,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包括第一晶圆100和第二晶圆200,第一晶圆100上设有第一芯片101,第一芯片1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102设有m个第一键合pad103;第二晶圆200上设有第二芯片201,第二芯片2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202设有m个第二键合pad203;第一芯片101与第二芯片201键合,当第一芯片101与第二芯片201键合后,m个第一键合pad103与所述m个第二键合pad203一一电性连接。

第一晶圆100和第二晶圆200可以为fdsoiwafer、epiwafer或者lowcopwafer。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m个第一键合pad103在第一芯片1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102均匀分布,m个第二键合pad203在第二芯片2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202均匀分布。其中均匀分布包括当m个第一键合pad103单排分布时,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键合pad103之间的间距相同;当m个第一键合pad103多排分布时,每相邻的两排第一键合pad103的间距相同,所有排中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键合pad103之间的间距相同;当m个第一键合pad103呈圆形分布时,每两个相邻的第一键合pad103之间的间距相同。

另外在实际使用时,m个第一键合pad103也可以不均匀分布,第一键合pad103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一芯片101的钨通孔层设有接触pad104。第一芯片101中的电路通过接触pad104和外围电路进行信号交互。另外在实际使用时,接触pad104可以设置在第一芯片101的外围,或者钨通孔层上的接触pad104位于第一芯片101的四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芯片101和第二芯片201在接触pad104的上方设有硅通孔303,当第一芯片101和第二芯片201键合后,硅通孔303延伸至第一芯片101的顶部。硅通孔303内填充有金属310,金属310与接触pad104电连接,接触pad104通过金属310与外围电路进行信号交互。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二芯片201衬底上设有离子层204,离子层204与第二芯片201中的fdsoi晶体管对应设置,离子层204上开设有背偏压通孔301,背偏压通孔301内填充有金属。当向背偏压通孔301中的金属输入控制电压时可以对fdsoi晶体管进行调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二晶圆200在离子层的204上方设有交互层306,交互层306内设有第一金属连接线路308和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第一金属连接线路308与硅通孔303内的金属310电连接,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与背偏压通孔301内的金属电连接。参照图9,图9中的第二芯片201仅以四个fdsoi晶体管为例,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包括上方的一个金属pad311和下方的两个金属pad311,左侧两个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通孔301内的金属与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下方左侧的金属pad311电连接,右侧两个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通孔301内的金属与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下方右侧的金属pad311电连接,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下方的两个金属pad311与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上方的金属pad311电连接,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某一范围内所有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通孔301内的金属接到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上的金属pad311上,例如将z个同是n型的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通孔301内的金属与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上的一个金属pad311电连接,又或者将y个p型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孔301内的金属与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上的一个金属pad311电连接,y和z为正整数。另外图9中的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近仅为示意,可以根据实际第二芯片201中的fdsoi晶体管的位置设置四个以上的金属pad311,所有金属pad311可以分多层设置。

基于fdsoi的背偏压控制的芯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如图3所示,在第一晶圆100上制作第一芯片101,在第一芯片1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102制作m个第一键合pad103,m为正整数,在第一芯片101的钨通孔层制作接触pad104;其中图3中的第一芯片101仅为示意,第一芯片101的具体电路结构应根据实际设计决定;

s2:如图4所示,在第二晶圆200上制作第二芯片201,在第二芯片2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202制作m个第二键合pad203;

s3:如图5所示,将第一芯片101与第二芯片201键合,使第一芯片101上的m个第一键合pad103与第二芯片201上的m个第二键合pad203一一电连接,本实施例中m为4,在实际使用时m为正整数,其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s4:先在第二晶圆200上将第二芯片201的衬底进行减薄,然后在第二芯片201的衬底上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离子层204,离子层204与第二芯片200上的fdsoi晶体管对应设置,本发明的芯片结构在进行该步骤后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图6中的第二芯片201包括四个fdsoi晶体管;

s5:如图8所示,在离子层204上蚀刻背偏压通孔301,在背偏压通孔301中填充金属;

s6:如图9所示,在接触pad104的上方蚀刻硅通孔303,在硅通孔303中填充金属310,硅通孔303中的金属310与接触pad104电连接,

s7:如图9所示,在第二芯片200的衬底上方制作交互层306,在交互层306内制作第一金属连接线路308和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第一金属连接线路308与硅通孔303中的金属310电连接,第二金属连接线路307与背偏压通孔301中的金属电连接。

具体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m个第一键合pad103在第一芯片1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102上均匀分布,m个第二键合pad203在第二芯片201的最上层的金属连线层203均匀分布,m个第一键合pad103的分布方式可以参照前述芯片结构部分。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5之前,先在第二芯片201地衬底上涂抹光刻胶形成光刻胶层300,然后通过曝光和显影工艺在光刻胶层300上定义背偏压通孔301的位置。

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发明的芯片结构中,第一芯片101和第二芯片201通过键合的方式连接,而不是在平铺在底板上后通过金属线路连接,减少了第一芯片101和第二芯片201集成时所需要的面积;另外当第一晶圆100与第二晶圆200键合后,由于第二芯片101中的fdsoi晶体管的背偏压控制端从第二芯片201的衬底向上引出,具体可参照图2,不用和fdsoi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和栅极争夺金属面积,降低了fdsoi晶体管的面积,进而能够降低整个第二芯片201的面积。

上述依据本发明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