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9098发布日期:2021-11-16 02:0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特种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特种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2.控制电缆是适用于工矿企业、能源交通部门、供交流额定电压450/750伏以下控制、保护线路等场合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特种电缆。
3.传统的特种控制电缆由于多层包覆设置,导致其内部导电铜体散热效率较差,长时间高温作业容易发生火灾,而且由于电缆多层包覆,其内部燃烧时无法及时进行灭火。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特种控制电缆由于多层包覆设置,散热效率较差和其内部燃烧时无法及时进行灭火的问题,而提出的特种控制电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特种控制电缆,包括线体和导电铜体,多个所述导电铜体均设置于线体的中部,多个所述导电铜体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绝缘层,多个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包覆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阻水层,所述阻水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外护套层,所述线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道,多个所述散热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外护套层的外侧壁和屏蔽层的内侧壁,所述屏蔽层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电铜体之间均设置有阻燃机构。
7.优选的,所述阻燃机构包括阻燃壳和封装膜,多个所述阻燃壳均固定设置于对应的导电铜体和屏蔽层之间,多个所述封装膜均固定设置于对应的阻燃壳的内侧,多个所述阻燃壳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阻燃粉。
8.优选的,所述外护套层采用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制作而成。
9.优选的,所述阻燃粉采用阻燃剂制作而成。
10.优选的,多个所述散热道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ptfe膜。
11.优选的,所述线体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特种控制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特种控制电缆,通过线体内部设置有多个阻燃壳,多个阻燃壳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阻燃粉,当线体内部发生燃烧时,阻燃粉能够迅速将火扑灭,从而能够对线体内部燃烧进行及时灭火。
14.2、该特种控制电缆,通过线体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道,多个散热道的内部均设置有ptfe膜,使得线体在方便散热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防水性能。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电缆的散热效率,且能够对其内部燃烧进行及时灭火。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特种控制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线体、2导电铜体、3绝缘层、4屏蔽层、5防火层、6隔热层、7阻水层、8铠装层、9外护套层、10阻燃壳、11阻燃粉、12封装膜、13散热道、14 ptfe膜、15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参照图1

2,特种控制电缆,包括线体1和导电铜体2,多个导电铜体2均设置于线体1的中部,多个导电铜体2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绝缘层3,多个绝缘层3的外侧包覆设置有屏蔽层4,屏蔽层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防火层5,防火层5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隔热层6,隔热层6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阻水层7,阻水层7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铠装层8,铠装层8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外护套层9,线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道13,多个散热道1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外护套层9的外侧壁和屏蔽层4的内侧壁,屏蔽层4的内侧与多个导电铜体2之间均设置有阻燃机构。
22.阻燃机构包括阻燃壳10和封装膜12,多个阻燃壳10均固定设置于对应的导电铜体2和屏蔽层4之间,多个封装膜12均固定设置于对应的阻燃壳10的内侧,多个阻燃壳10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阻燃粉11。
23.外护套层9采用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制作而成,该材料中不含卤素,且在燃烧时释放的烟雾量很少,防止毒气与烟雾的产生。
24.阻燃粉11采用阻燃剂制作而成,能够在灭火的同时进行快速吸热。
25.多个散热道13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ptfe膜14,使得线体1在方便散热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防水性能。
26.线体1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15提高线体1的防滑性能。
2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由于线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阻燃壳10,多个阻燃壳10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阻燃粉11,当线体1内部发生燃烧时,火焰会破坏阻燃壳10内侧的封装膜12,使得阻燃粉11能够迅速流出阻燃壳10,作用于火源,采用阻燃剂制作而成阻燃粉11能够迅速将火扑灭且同时进行快速吸热,从而能够实现对线体内部燃烧进行及时的灭火,由于线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道13,多个散热道13的内部均设置有ptfe膜14,使得线体1在方便散热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防水性能,由于外护套层9采用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制作而成,该材料中不含卤素,且在燃烧时释放的烟雾量很少,防止毒气与烟雾的产生。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特种控制电缆,包括线体(1)和导电铜体(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铜体(2)均设置于线体(1)的中部,多个所述导电铜体(2)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绝缘层(3),多个所述绝缘层(3)的外侧包覆设置有屏蔽层(4),所述屏蔽层(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防火层(5),所述防火层(5)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阻水层(7),所述阻水层(7)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铠装层(8),所述铠装层(8)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外护套层(9),所述线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道(13),多个所述散热道(1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外护套层(9)的外侧壁和屏蔽层(4)的内侧壁,所述屏蔽层(4)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电铜体(2)之间均设置有阻燃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机构包括阻燃壳(10)和封装膜(12),多个所述阻燃壳(10)均固定设置于对应的导电铜体(2)和屏蔽层(4)之间,多个所述封装膜(12)均固定设置于对应的阻燃壳(10)的内侧,多个所述阻燃壳(10)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阻燃粉(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层(9)采用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制作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粉(11)采用阻燃剂制作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道(13)的内部均填充设置有ptfe膜(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1)的表面开设有防滑槽(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特种控制电缆,包括线体和导电铜体,多个所述导电铜体均设置于线体的中部,多个所述导电铜体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绝缘层,多个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包覆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阻水层,所述阻水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铠装层,所述铠装层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外护套层,所述线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散热道,多个所述散热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外护套层的外侧壁和屏蔽层的内侧壁,所述屏蔽层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电铜体之间均设置有阻燃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电缆的散热效率,且能够对其内部燃烧进行及时灭火。且能够对其内部燃烧进行及时灭火。且能够对其内部燃烧进行及时灭火。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丽 周俊 夏侯东 朱道进 朱元忠 陈安鹏 郑斌 陶恒莹 高美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2
技术公布日:2021/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