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补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6624发布日期:2022-03-05 02:0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流互感器补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补油装置。


背景技术:

2.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由绝缘纸和绝缘油作为绝缘,一般为户外型;油浸式电流互感器需要对其内部定期补油,以保证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内部的用油量充足。
3.现有技术中对油浸式电流互感器补油时,需要人工手动将膨胀器从储油柜上抬起后,才能进行补油操作,需要多人配合操作,费时费力,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电流互感器补油装置,能够自动将膨胀器从储油柜上抬起,无需多人配合,方便进行补油操作,省时省力。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挡板、储油柜、膨胀器、保护罩和导柱;储油柜的顶壁上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内设置有膨胀器,膨胀器的左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保护罩的左右内侧壁上;储油柜顶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柱,导柱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挡板的底壁上,左右侧的导柱分别活动穿设于保护罩的左右侧壁中;它还包含支撑板、钢丝线、一号定滑轮、一号连接杆、转盘、二号连接板、抽吸泵、补油箱和绕线器;储油柜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上均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前后侧并排的支撑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板,一号连接板设置于保护罩的上方;左侧的支撑板的左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左侧的支撑板后,均固定连接有二号传动轴,二号传动轴的右端均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右侧的支撑板中,二号传动轴上均套设固定有绕线器,绕线器上绕设有钢丝线;左右侧的支撑板之间位于一号连接板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上活动套设有一号定滑轮;左右侧的一号连接板之间位于导柱左右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上活动套设有二号定滑轮;钢丝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绕线器上,钢丝线的另一端先后绕过一号定滑轮和二号定滑轮后,固定连接于保护罩的顶壁上;挡板和储油柜的右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下侧的限位板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号电机,一号电机的输出端穿过下侧的限位板后,固定连接有一号传动轴,一号传动轴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上侧的限位板的底壁中,一号传动轴上套设固定有转盘,转盘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上开设有限位槽,右侧的导柱间歇性活动设置于限位槽中;转盘的右侧壁上位于二号连接板下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抽吸泵,转盘的右侧壁上位于抽吸泵下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补油箱;抽吸泵的输入端上贯通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的另一端穿过补油箱的顶壁后,伸设于补油箱中;抽吸泵的输出端上贯通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固定设置于二号连接板的底壁上,出油管下端的高度高于补油孔的高度设置;储油柜的弧形顶壁右侧开设有补油孔;抽吸泵、一号电机和二号电机均通过导线外接电源。
6.优选地,二号连接板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板,出油管固定连接于三号连接板的左侧壁上,出油管下端的高度低于三号连接板底壁的高度设置,电动伸缩杆通过导线外接电源。
7.优选地,补油孔的前后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补油孔内活动设置有引流棒,引流棒上开设有移动通孔,连接轴活动设置于移动通孔中;储油柜的内底壁上开设有条形槽,引流棒的下端活动设置于条形槽中。
8.优选地,条形槽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补油装置,能够自动将膨胀器从储油柜上抬起,无需多人配合,方便进行补油操作,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实用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的左视图。
12.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13.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14.附图标记说明:
15.挡板1、支撑板2、钢丝线3、一号定滑轮4、一号连接杆5、一号连接板6、限位板7、一号传动轴8、转盘9、限位槽10、二号连接板11、出油管12、电动伸缩杆13、三号连接板14、抽吸泵15、进油管16、补油箱17、一号电机18、防滑垫19、条形槽20、储油柜21、膨胀器22、保护罩23、导柱24、引流棒25、移动通孔26、连接轴27、补油孔28、二号电机29、二号传动轴30、绕线器31、托板32、二号连接杆33、二号定滑轮34。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挡板1、储油柜21、膨胀器22、保护罩23和导柱24;储油柜21的顶壁上设置有保护罩23,保护罩23内设置有膨胀器22,膨胀器22的左右端分别通过螺栓铆接于保护罩23的左右内侧壁上;储油柜21顶壁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导柱24,导柱24的上端均焊接于挡板1的底壁上,左右侧的导柱24分别活动穿设于保护罩23的左右侧壁中;它还包含支撑板2、钢丝线3、一号定滑轮4、一号连接杆5、转盘9、二号连接板11、抽吸泵15、补油箱17和绕线器31;储油柜21的前后侧壁上均通过螺栓铆接有托板32,托板32上均通过螺栓左右对称铆接有支撑板2,前后侧并排的支撑板2之间均通过螺栓铆接有一号连接板6,一号连接板6设置于保护罩23的上方;左侧的支撑板2的左侧壁上均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有二号电机29,二号电机29的输出端穿过左侧的支撑板2后,均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二号传动轴30,二号传动轴30的右端均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右侧的支撑板2中,二号传动轴30上均套设固定有绕线器31,绕线器31上绕设有钢丝线3;左右侧的支撑板2之间位于一号连接板6外侧的部分焊接有一号连接杆5,一号连接杆5上活动套设有一号
定滑轮4;左右侧的一号连接板6之间位于导柱24左右侧的部分焊接有二号连接杆33,二号连接杆33上活动套设有二号定滑轮34;钢丝线3的一端打节并固定于绕线器31上,钢丝线3的另一端先后绕过一号定滑轮4和二号定滑轮34后,打节并固定于保护罩23顶壁的绳扣上;挡板1和储油柜21的右侧壁上均通过螺栓铆接有限位板7;下侧的限位板7的底壁上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有一号电机18,一号电机18的输出端穿过下侧的限位板7后,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一号传动轴8,一号传动轴8的上端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上侧的限位板7的底壁中,一号传动轴8上套设固定有转盘9,转盘9的右侧壁上通过螺栓铆接有二号连接板11,二号连接板11上开设有限位槽10,右侧的导柱24间歇性活动设置于限位槽10中;转盘9的右侧壁上位于二号连接板11下侧的部分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有抽吸泵15,转盘9的右侧壁上位于抽吸泵15下侧的部分通过螺栓和支架固定有补油箱17;抽吸泵15的输入端上贯通连接有进油管16,进油管16的另一端穿过补油箱17的顶壁后,伸设于补油箱17中;抽吸泵15的输出端上贯通连接有出油管12,出油管12通过固定环固定于二号连接板11的底壁上,出油管12下端的高度高于补油孔28的高度设置;二号连接板11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3,电动伸缩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三号连接板14,出油管12固定连接于三号连接板14的左侧壁上,出油管12下端的高度低于三号连接板14底壁的高度设置(出油管12的长度可以满足三号连接板14的上下移动);储油柜21的弧形顶壁右侧开设有补油孔28,补油孔28的前后侧壁之间焊接有连接轴27,补油孔28内活动设置有引流棒25,引流棒25上开设有移动通孔26,连接轴27活动设置于移动通孔26中;储油柜21的内底壁上开设有条形槽20,条形槽20的底壁上胶粘固定有防滑垫19,引流棒25的下端活动设置于条形槽20中;电动伸缩杆13、抽吸泵15、一号电机18和二号电机29均通过导线外接电源。
1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电流互感器进行补油时,打开前后侧的二号电机29,二号电机29带动二号传动轴30和绕线器31旋转,钢丝线3缠绕到绕线器31上;钢丝线3带动一号定滑轮4绕着一号连接杆5旋转,二号定滑轮34绕着二号连接杆33旋转,最终带动保护罩23沿着导柱24向上移动,保护罩23带动其内部的膨胀器22向上移动,待膨胀器22的最下端移动到二号连接板11的顶壁后,关闭二号电机29;打开一号电机18,一号电机18带动一号传动轴8和转盘9旋转,转盘9带动二号连接板11旋转到一号传动轴8的左侧,此时电动伸缩杆13位于补油孔28的上方,打开电动伸缩杆13,电动伸缩杆13带动三号连接板14向下移动,三号连接板14带动出油管12向下移动直到出油管12的下端与引流棒25相接触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手动改变引流棒25的倾斜角度来控制油的注入速度),关闭电动伸缩杆13;打开抽吸泵15,抽吸泵15将补油箱17中的油抽吸并通过出油管12排出,油沿着引流棒25流入到储油柜21内,实现对储油柜21的补油工作。
1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通过设置防滑垫19、条形槽20、引流棒25、移动通孔26和连接轴27,可以在补油时进行补油,防止油花飞溅;
21.2、通过设置支撑板2、钢丝线3、一号定滑轮4、一号连接杆5、一号连接板6、导柱24、二号传动轴30、绕线器31、托板32、二号连接杆33和二号定滑轮34,可以自动将膨胀器22和保护罩23向上抬起,方便向储油柜21中补油;
22.3、通过设置一号传动轴8、转盘9、二号连接板11、出油管12、电动伸缩杆13、三号连接板14、抽吸泵15、进油管16、补油箱17和一号电机18,可以实现对储油柜21的自动补油,减
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23.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部分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