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1049发布日期:2022-08-09 23:4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转换器领域,尤其涉及插线板的插头。


背景技术:

2.插线板已经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随着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墙面上的插座无法满足电器的使用,需要通过插线板来连接更多的电器,这种情况会使用无线缆的插线板,这种插线板的插头是直接设置在插线板上的。为了方便收纳插线板,市场上出现了插头可折叠的插线板,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779376u-一种具有旋转插头的插座转换器,公开了插座转换器的旋转插头结构,但该产品的转动结构复杂,零件繁多,生产组装费时费力,且插头的旋转没有限位功能,在插头旋转后容易松动影响插线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其结构简单、并在插头折叠后不易松动。
4.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包括插线板壳体和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上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两个插销,所述旋转座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轴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轴孔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旋转座与转轴之间设有转动限位机构。
5.本实用新型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简单,通过在旋转座上穿设两个插销,旋转座两端轴孔与壳体上的转轴转动连接实现插头组件的旋转折叠,并通过旋转座与转轴之间设置转动限位机构,在旋转完成后实现定位。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之处在于产品便于收纳,节约空间,而且插头组件的旋转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生产成本更低。
6.作为优选,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所述转轴外周设有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外周均布设有至少两对凸起,所述旋转座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外壁与环状凸台外壁贴合。限位柱的轴线与旋转座的轴线平行,每对凸起的两个凸起之间形成一条定位槽,限位柱外壁与环状凸台外壁贴合,当旋转座相对转轴转动时,限位柱贴着环状凸台外壁转动,限位柱到达每对凸起形成的定位槽时形成限位作用,需要稍微用力后脱离限位。
7.作为优选,旋转座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片,所述轴孔设于连接片上,所述限位柱位于连接片的一面,所述连接片的另一面设有凸块,旋转座两端端面设有与凸块插接配合的固定槽。这样分体设置后便于生产制造,而且限位柱作为磨损件,在今后只需更换连接片,无需将整个插头组件更换。
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上以轴孔为中心设有两个对称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连接筋,所述限位柱连接在连接筋上。连接筋两端分别连接在通槽内壁上,限位柱一端与连接筋连接,这样限位柱在与环状凸台贴合旋转后碰到凸起时有更好的变形空间,避免断裂。
9.作为优选,还包括转轴固定座,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转轴固定座上,壳体上设有容置插头组件的凹槽,所述凹槽一端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开口,壳体内设有与转轴固定座
插接配合的固定座插槽,所述转轴一端通过开口伸出壳体位于凹槽内。这样分体设置后便于生产制造,而且转轴作为磨损件,在今后只需更换转轴固定座,无需将整个壳体更换。开口从凹槽一端延及到凹槽的两侧壁上,固定座插槽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两个转轴分别穿过凹槽两侧内壁。
10.作为优选,壳体设有插套组件,所述插套组件包括两个一体铜条,两个一体铜条上分别设有导电插套,两个插销的内端分别与两个导电插套插接,所述插头组件旋转后,插销内端与导电插套脱离。插头组件有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插销内端与导电插套插接,插头组件处于伸展状态,可与墙面插座连接,当插头组件旋转后第二状态时,插销内端与导电插套脱离,插头组件处于折叠收拢状态。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的爆炸图。
14.图4为图3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图3中转轴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17.如图所示:1、壳体,11、凹槽,110、开口,12、固定座插槽,2、旋转座,21、插销, 22、连接片,221、轴孔,222、限位柱,223、通槽,2231、连接筋,23、凸块,24、固定槽, 3、转轴固定座,31、转轴,32、环状凸台,321、凸起,4、一体铜条,41、导电插套,5、安全门。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包括插线板壳体1和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插头组件。壳体1上设有容置插头组件的凹槽11,凹槽11一端设有与壳体1内腔连通的开口110,开口110从凹槽11一端延及到凹槽11的两侧壁上。
21.插头组件包括旋转座2,旋转座2上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两个插销21。旋转座2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片22,连接片22的中心设有轴孔221,连接片22上以轴孔221为中心设有两个对称的通槽223,通槽223内设有连接筋2231,连接筋2231两端分别连接在通槽内壁上,连接筋2231上设有限位柱222,限位柱222位于连接片22的一面,且限位柱222的轴线与旋转座的轴线平行。连接片22的另一面设有方形的凸块23,旋转座2两端端面设有与凸块 23插接配合的固定槽24。
22.壳体1上设有与轴孔221转动配合的转轴31,转轴31固定连接在转轴固定座3上,壳体1内设有与转轴固定座3插接配合的固定座插槽12。固定座插槽12分别位于凹槽11的两侧,两个转轴31的一端通过开口110伸出壳体1位于凹槽11内,分别位于凹槽11的两侧内壁上。
23.转轴31外周设有环状凸台32,环状凸台32外周均布设有至少两对凸起321,凸起321 沿环状凸台32轴向延伸形成凸条,每对凸起321的两个凸起321之间形成一条定位槽。
本例中的凸起321有多对,并沿环状凸台32外周依次排列,在环状凸台32外周形成连接的定位槽。限位柱222外壁与环状凸台32外壁贴合,当旋转座2相对转轴31转动时,限位柱222 贴着环状凸台32外壁转动,限位柱22到达两个凸起321之间的定位槽时形成限位作用,需要稍微用力后脱离限位。限位柱222与环状凸台32上定位槽的配合使得旋转座2与转轴31 之间形成转动限位机构,旋转座2在转动时有一定档位感。限位柱和转轴作为磨损件,在使用磨损后只需更换连接片和转轴固定座,无需将整个插头组件和壳体更换。
24.壳体1设有插套组件,插套组件对应壳体上的插孔,插套组件上设有对应的保护门5,两个插销21的内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插套组件内的两个一体铜条4连接。插套组件和一体铜条 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cn202021258866中公开的插套及插套组件。
25.插头组件有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插头组件处于伸展状态,插销21外端伸出凹槽11,可与墙面插座连接,当插头组件旋转后第二状态时,插头组件处于折叠收拢状态,插销21外端收纳在凹槽11内。本实用新型插线板的可折叠插头结构简单,通过在旋转座2上穿设两个插销21,旋转座2采用塑料件,插销21与旋转座2采用一体注塑而成。旋转座2两端轴孔 221与壳体1上的转轴31转动连接实现插头组件的旋转折叠,并通过旋转座2两端的限位柱 222与转轴31上环状凸台32外壁之间的配合形成转动限位机构,在旋转完成后实现定位。
26.实施例二
27.如图6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设有插套组件,插套组件包括两个一体铜条4,两个一体铜条4上分别设有导电插套41,两个插销21的内端分别与两个导电插套 41插接,插头组件旋转后,插销21内端与导电插套41脱离。插套组件和一体铜条4的其他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如cn202021258866中公开的插套及插套组件,本实施例在现有的插套组件和一体铜条4结构基础上,通过在两个一体铜条4上分别设置导电插套41,导电插套41 能与插销21内端插接配合。插头组件有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插销21内端与导电插套31插接,插头组件处于伸展状态,插销21外端伸出凹槽11,可与墙面插座连接,当插头组件旋转后第二状态时,插销21内端与导电插套脱离,插销21外端收纳在凹槽11内,插头组件处于折叠收拢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