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组件、电路板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7218发布日期:2022-05-07 16:35阅读:62来源:国知局
电容组件、电路板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面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组件、电路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进步,具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用品。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会发出“叽”的声音,这个现象被称为“啸叫”。产生“啸叫”的原因之一就是电容的振动。啸叫由此可见,由于“啸叫”的存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品质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第一减振件,所述电容包括介电部、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裹所述介电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包裹所述介电部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介电部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减振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减振件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
4.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内部设有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均位于所述介电部的同一侧,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减振件抵接所述介电部及所述第一电极。
5.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内部设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设于所述介电部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一侧,且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远离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三减振件,所述第三减振件设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三减振件抵接所述介电部及所述第一电极。
6.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内部设有第四容置空间,所述第四容置空间设于所述介电部背离所述第二电极一侧,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四减振件,所述第四减振件设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且所述第四减振件抵接所述介电部及所述第一电极。
7.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内部设有第五容置空间,所述第五容置空间设于所述介电部朝向所述第一减振件一侧,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五减振件,所述第五减振件设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五减振件抵接所述介电部及所述第二电极。
8.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内部设有第六容置空间,所述第六容置空间设于所述介电部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一侧,且所述第六容置空间相对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六减振件,所述第六减振件设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且所述第六减振件抵接所述介电部及所述第二电极。
9.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内部设有第七容置空间,所述第七容置空间设于所述介电部背离所述第一电极一侧,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七减振件,所述第七减振件设于所述第七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七减振件抵接所述介电部及所述第二电极。
10.其中,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存在空隙,且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存在空隙。
1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12.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路板组件,且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
13.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第一减振件。所述电容包括介电部、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及所述介电部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减振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减振件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由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的介电部,从而降低了所述电容的振动幅度及频率。此外,在所述电容工作时,所述电容的振动会带动所述第一减振件一起振动,从而将所述电容振动产生的形变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的空气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空气随着所述第一减振件振动发生反复压缩和释放,在此过程中空气与所述第一减振件及空气自身分子间发生摩擦,便会形成对所述第一减振件振动的阻尼力,抑制了所述第一减振件振动的幅度及频率。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容组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减振件降低所述电容的振动幅度及频率,来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当所述电容组件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品质较高。
14.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应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中,所述第一减振件不仅能够减小所述电容的振动幅度及频率,还能够在所述电容及所述电路板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来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共振,从而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在所述电路板上工作时产生的啸叫。
15.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应用于所述显示装置中,通过所述第一减振件减小了所述电容及所述电路板的振动幅度及频率,且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共振,从而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在所述显示装置中工作时产生的啸叫。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相关技术中片式多层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相关技术中片式多层电容发生振动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二容置空间内设置第二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三容置空间内设置第三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图8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四容置空间内设置第四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图10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五容置空间内设置第五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技术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图12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六容置空间内设置第六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技术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七容置空间设置第七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本技术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7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35.附图标号:显示装置1;电路板组件10;显示面板20;电容组件100;电路板200;电容110;第一减振件120;第二减振件130;第三减振件140;第四减振件150;第五减振件160;第六减振件170;第七减振件180;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3;第一容置空间114;空隙115;内电极1111;介质1112;第二容置空间1121;第三容置空间1122;第四容置空间1123;第五容置空间1131;第六容置空间1132;第七容置空间1133。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3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9.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相关技术中片式多层电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片式多层电容发生振动的示意图。所述电容110通常包括所述介电部111、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第二电极113。其中,介电部111包括内电极1111及介质1112。所述介质11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陶瓷。所述电容110由设置有内电极1111的介质膜片以错位的方式叠合起
来,经过一次性高温烧结形成由所述介质1112包裹所述内电极1111的介电部111,再在所述介电部111的两端封上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第二电极113制成。当所述电容110通电时,电压会在所述内电极1111上产生电场(如图2中的e1及e2),且电场作用在所述内电极1111上形成机械力(如图2中的f11、f12、f13、f21、f22及f23),即电能与机械能之间发生转换,也即为逆压电效应。电场在内电极1111上的形成的机械力使得所述内电极1111发生微小伸缩(如图2中的d),虽然所述内电极1111的伸缩量较小,为纳米级变化,但是在通电过程中所述内电极1111会反复伸缩,从而使得所述电容110振动频率加快,以致所述电容110发出啸叫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电极1111的伸缩以所述内电极1111层叠方向为主,即,所述电容110在所述内电极1111层叠方向的振动为所述电容110产生啸叫的主要原因。
40.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容组件100。请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
41.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110为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mlcc)。所述电容110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所述电容110的用途较广,且为电子、电力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所述电容110主要用于电源滤波、信号滤波、信号耦合、谐振、滤波、补偿、充放电、储能、隔直流等电路中。
42.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为形变减振材料,即,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具有弹性及韧性佳,能够减振抗压,在产生形变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从而将电容110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形变及形变恢复耗散至空气中。举例而言,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为发泡聚丙烯(expanded polypropylene,epp)、可发性聚乙烯(expand aple poly ephylene,epe)或聚苯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e,eps)等。
43.具体地,epp材料的弹性好,韧性佳,抗振抗压,形变回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而且该材料还耐高温(最少可在-40~130℃条件下正常工作),能够适应所述电容110高温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耐腐蚀、耐酸及耐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4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于所述介电部111,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松动,有利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举例而言,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粘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110。
4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2、所述第二电极113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于所述介电部111。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在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与所述电容110朝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侧的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46.本技术提供的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所述第二电极113及所述介电部111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由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110的介电部111,从而降低了所述电容110的振动幅度及频率。此外,在所述电容110工作时,所述电容110的振动会带动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起振动,从而将所述电容110振动产生的形变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中的空气中。此外,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内空气随着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振动发生反复压缩和释放,在此过程中空气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空气自身分子间发生摩擦,便会形成对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振动的阻尼力,抑制了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由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110的介电部111,从而降低了所述电容110的振动幅度及频率。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容组件1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减振件120降低所述电容110的振动幅度及频率,来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11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当所述电容组件100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品质较高。
47.请参照图4及图5,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二容置空间内设置第二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二容置空间1121,且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均位于所述介电部111的同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减振件13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且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
48.所述电容11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49.所述第二减振件130为形变减振材料,即,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具有弹性及韧性佳,能够减振抗压,在产生形变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从而将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形变及形变恢复耗散至空气中。举例而言,所述第二减振件130为epp、epe或eps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减振件130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比如,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均为epp。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减振件130的材质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不相同。
50.具体地,epp材料的弹性好,韧性佳,抗振抗压,形变回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而且该材料还耐高温(最少可在-40~130℃条件下正常工作),能够适应所述电容110高温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耐腐蚀、耐酸及耐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5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在第二减振件13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二减振件130与所述电容110朝向所述第二减振件130一侧的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对所述电容
110进行减振。
5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中,具体地,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内部充满整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使得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所述第二减振件130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内部会存在气孔,因此在所述第二减振件130随着所述电容110振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能够通过自身内部气孔进行形变并形变恢复,从而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53.在所述电容110工作时,所述电容110的振动会带动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二减振件130一起振动,从而将所述电容110振动产生的形变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中的空气中及所述第二减振件130的内部气孔中。此外,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内空气及所述第二减振件130的内部气孔中的空气随着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振动及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发生反复压缩和释放,在此过程中空气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及空气自身分子间发生摩擦,便会形成对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振动的阻尼力,抑制了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由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110的介电部111,且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抵接所述电容110的介电部111,从而降低了所述电容110的振动幅度及频率,进一步地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11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
54.请参照图6及图7,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三容置空间内设置第三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二容置空间112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均位于所述介电部111的同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减振件13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且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三容置空间1122。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侧,且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减振件140。所述第三减振件140设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且所述第三减振件14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
55.所述电容110、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6.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为形变减振材料,即,所述第三减振件140具有弹性及韧性佳,能够减振抗压,在产生形变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从而将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形变及形变恢复耗散至空气中。举例而言,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为epp、epe或eps等。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与所第二减振件13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三减振件14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进行示意性说明,比如,均为epp。
57.具体地,epp材料的弹性好,韧性佳,抗振抗压,形变回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而且该材料还耐高温(最少可在-40~130℃条件下正常工作),能够适应所述电容110高温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耐腐蚀、耐酸及耐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5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减振件14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三减振件140在所述第三减振件14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与所述电容110朝向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一侧的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第三减振件14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5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减振件140设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中,具体地,所述第三减振件140内部充满整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使得所述第三减振件14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所述第三减振件140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内部会存在气孔,因此在所述第三减振件140随着所述电容110振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减振件140能够通过自身内部气孔进行形变并形变恢复,从而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6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侧,且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因此所述第三减振件140相对于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即,相对于所述第三减振件14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更靠近所述第一电极112朝向所述第二电极113的面。请再参照图1及图17,所述电容110通常会通过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第二电极113连接至电路板200上。当所述电容110振动时,所述电容110会带动电路板200一起发生形变,且所述电容11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第二电极113靠近电路板200区域的形变量大于其他区域。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电极112朝向所述第二电极113的面,更有利于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此外,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形成了所述电容110振动时的支点。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与所述第二减振件130的连线可看做为所述第三减振件140以所述第二减振件130为支点的力臂,所述第三减振件140相对于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能够形成更长的力臂,使得所述第三减振件140在同等形变量下能够产生对所述电容110更大的阻尼力,从而抑制所述电容11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以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1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
61.请参照图8及图9,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四容置空间内设置第四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四减振件150可结合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10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四减振件150结合到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图6及其相关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100中为例进行示意,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四减振件150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二容置空间1121。所
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均位于所述介电部111的同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减振件13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且所述第二减振件13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三容置空间1122。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侧,且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减振件140。所述第三减振件140设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且所述第三减振件14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四容置空间1123。所述第四容置空间1123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二电极113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四减振件150。所述第四减振件150设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1123,且所述第四减振件15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
62.所述电容110、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及所述第三减振件14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3.所述第四减振件150为形变减振材料,即,所述第四减振件150具有弹性及韧性佳,能够减振抗压,在产生形变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从而将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形变及形变恢复耗散至空气中。举例而言,所述第四减振件150为epp、epe或eps等。所述第四减振件150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四减振件150与所述第二减振件13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四减振件150与所述第三减振件14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四减振件150、所述第三减振件14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进行示意性说明,比如,均为epp。
64.具体地,epp材料的弹性好,韧性佳,抗振抗压,形变回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而且该材料还耐高温(最少可在-40~130℃条件下正常工作),能够适应所述电容110高温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耐腐蚀、耐酸及耐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6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减振件15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减振件150在第四减振件15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四减振件150与所述电容110朝向所述第四减振件150一侧的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第四减振件150对所述电容110在所述第四减振件15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上进行减振。
6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减振件150设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1123中,具体地,所述第四减振件150内部充满整个所述第四容置空间1123,使得所述第四减振件15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所述第四减振件150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内部会存在气孔,因此在所述第四减振件150随着所述电容110振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四减振件150能够通过自身内部气孔进行形变并形变恢复,从而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6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第二减振件130及所述第三减振件14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所述第四减振件15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不同于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因此,所述第四减振件150增加了对所述电容110在不同方向的减振,进一步抑制了所述电容11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从而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1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
68.请参照图10及图11,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五容置空间内设置第五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五容置空间1131。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均位于所述介电部111的同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五减振件16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设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且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
69.所述电容11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为形变减振材料,即,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具有弹性及韧性佳,能够减振抗压,在产生形变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从而将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形变及形变恢复耗散至空气中。举例而言,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为epp、epe或eps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比如,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均为epp。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不相同。
71.具体地,epp材料的弹性好,韧性佳,抗振抗压,形变回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而且该材料还耐高温(最少可在-40~130℃条件下正常工作),能够适应所述电容110高温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耐腐蚀、耐酸及耐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7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在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与所述电容110朝向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一侧的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7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设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中,具体地,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内部充满整个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使得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所述第五减振件160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内部会存在气孔,因此在所述第五减振件160随着所述电容110振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能够通过自身内部气孔进行形变并形变恢复,从而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74.在所述电容110工作时,所述电容110的振动会带动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一起振动,从而将所述电容110振动产生的形变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中的空气中及所述第五减振件160的内部气孔中。此外,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内空气及所述第五减振件160的内部气孔中的空气随着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振动及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发生反复压缩和释放,在此过程中空气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及空气自身分子间发生摩擦,便会形成对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振动的阻尼力,抑制了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由于所述第一减
振件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容110的介电部111,且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抵接所述电容110的介电部111,从而降低了所述电容110的振动幅度及频率,进一步地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11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
7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在所述第一电极112中的相对位置设置,可以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在所述第二电极113中的相对位置设置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在所述第一电极112中的相对位置设置,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121在所述第二电极113中的相对位置设置相同进行说明及示意。
76.请参照图12及图13,图12为本技术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六容置空间内设置第六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五容置空间1131。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均位于所述介电部111的同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五减振件16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设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且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六容置空间1132。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侧。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相对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六减振件170。所述第六减振件170设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且所述第六减振件17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
77.所述电容110、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及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8.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为形变减振材料,即,所述第六减振件170具有弹性及韧性佳,能够减振抗压,在产生形变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从而将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形变及形变恢复耗散至空气中。举例而言,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为epp、epe或eps等。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与所第五减振件16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六减振件17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进行示意性说明,比如,均为epp。
79.具体地,epp材料的弹性好,韧性佳,抗振抗压,形变回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而且该材料还耐高温(最少可在-40~130℃条件下正常工作),能够适应所述电容110高温的工作环境。且epp材料还耐腐蚀、耐酸及耐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8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减振件17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六减振件170在所述第六减振件17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与所述电容110朝向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一侧的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第六减振件17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8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减振件170设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中,具体地,所述第六减振件170内部充满整个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使得所述第六减振件17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所述第六减振件170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内部会存在气孔,因此在所述第六减振件170随着所述电容110振动的过程中,所述第六减振件170能够通过自身内部气孔进行形变并形变恢复,从而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8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侧,且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相对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因此所述第六减振件170相对于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即,相对于所述第六减振件17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更靠近所述第一电极112朝向所述第二电极113的面。请再参照图1,所述电容110通常会通过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第二电极113连接至电路板上,当所述电容110振动时,所述电容110会带动电路板一起发生形变,且所述电容11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第二电极113靠近电路板区域的形变量大于其他区域,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电极112朝向所述第二电极113的面,更有利于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且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形成了所述电容110振动时的支点,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与所述第五减振件160的连线可看做为所述第六减振件170以所述第五减振件160为支点的力臂,所述第六减振件170相对于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能够形成更长的力臂,使得所述第六减振件170在同等形变量下能够产生对所述电容110更大的阻尼力,从而抑制所述电容11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以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1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
8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在所述第一电极112中的相对位置设置,可以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在所述第二电极113中的相对位置设置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在所述第一电极112中的相对位置设置,和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122在所述第二电极113中的相对位置设置相同进行说明及示意。
84.请参照图14及图15,图14为本技术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中第七容置空间设置第七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七减振件180可以结合到前面多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10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七减振件180可以结合到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图12及其相关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100中为例进行示意,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七减振件180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五容置空间1131。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和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均位于所述介电部111的同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五减振件16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设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且所述第五减振件16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六容置空间1132。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一侧,且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相对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131远离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电
容组件100还包括第六减振件170。所述第六减振件170设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1132,且所述第六减振件17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112内部设有第七容置空间1133。所述第七容置空间1133设于所述介电部111背离所述第二电极113一侧。所述电容组件100还包括第七减振件180。所述第七减振件180设于所述第七容置空间1133,且所述第七减振件18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
85.所述电容110、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及所述第六减振件17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86.所述第七减振件180为形变减振材料,即,所述第七减振件180具有弹性及韧性佳,能够减振抗压,在产生形变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从而将振动产生的能量通过形变及形变恢复耗散至空气中。举例而言,所述第七减振件180为epp、epe或eps等。所述第七减振件180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七减振件180与所第五减振件16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七减振件180与所第六减振件170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七减振件180、所述第六减振件17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及所述第一减振件120的材质相同进行示意性说明,比如,均为epp。
87.具体地,epp材料的弹性好,韧性佳,抗振抗压,形变回复率高,吸收性能好,而且该材料还耐高温(最少可在-40~130℃条件下正常工作),能够适应所述电容110高温的工作环境。且epp材料还耐腐蚀、耐酸及耐油,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epp材料还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8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减振件18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七减振件180在自身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七减振件180与所述电容110朝向所述第七减振件180一侧的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第七减振件180对所述电容110在所述第四减振件150指向所述电容110方向上进行减振。
8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减振件180设于所述第七容置空间1133中,具体地,所述第七减振件180内部充满整个所述第七容置空间1133,使得所述第七减振件180抵接所述介电部111及所述第一电极112。此外,所述第七减振件180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内部会存在气孔,因此在所述第七减振件180随着所述电容110振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七减振件180能够通过自身内部气孔进行形变并形变恢复,从而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
9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第五减振件160及所述第六减振件170在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所述第七减振件18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对所述电容110进行减振,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不同于所述电容110指向所述第一减振件120方向,因此,所述第七减振件180增加了对所述电容110在不同方向的减振,进一步抑制了所述电容11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从而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1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
9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七容置空间1133在所述第一电极112中的相对位置设置,可以和所述第四容置空间1123在所述第二电极113中的相对位置设置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七容置空间1133在所述第一电极112中的相对位置设置,和所述第四容置空间1123在所述第二电极113中的相对位置设置相同进行说明及示意。
92.请参照图16,图16为本技术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包括电容110及第一减振件120。所述电容110包括介电部111、
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极113包裹所述介电部111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电极113与所述第一电极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13、所述第一电极112及所述介电部111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14。所述第一减振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4,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固定连接所述介电部1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与所述第一电极112之间存在空隙115,且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与所述第二电极113之间存在空隙115。
9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110在振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所述第一减振件120随着所述电容110一起振动,使得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发生形变,所述空隙115为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在所述第一电极112指向所述第二电极113方向上提供了形变空间,有利于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发生形变,从而将所述电容110振动的能量吸收,以抑制所述电容110振动的幅度及频率,从而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1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啸叫。
9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10。请参照图17,图17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路板组件10包括电路板200及如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容组件100,所述电容组件100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200。
9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组件10可用于电源滤波、信号滤波、信号耦合、谐振、滤波、补偿、充放电、储能、隔直流等。
96.所述电容110在工作时,会因为自身振动频率过高而产生啸叫。同时,当所述电容110在电路板200上通电工作时,所述电容110还会带动所述电路板200振动,以致所述电容110与所述电路板200会因为振动而产生啸叫。
9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件10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焊锡焊接或导电胶粘接等方式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200上,使得所述电容组件100与所述电路板200电连接。
9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振件120不仅能够减小所述电容110的振动幅度及频率,还能够在所述电容110及所述电路板20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来抑制甚至消除所述电容110与所述电路板200之间的共振,从而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110在所述电路板200上工作时产生的啸叫。
9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请参照图17及图18,图1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所述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20及上述的电路板组件10,且所述电路板组件10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20。
10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减振件120减小了所述电容110及所述电路板200的振动幅度及频率,且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110与所述电路板200之间的共振,从而抑制甚至消除了所述电容110在所述显示装置1中工作时产生的啸叫。
10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200包括滤波电路。所述电容110在所述电路板200上作为滤波电路的一部分进行工作,所述电路板200中的滤波电路将输入的第一电流进行滤波以得到第二电流,并将所述第二电流提供给所述显示面板20,从而驱动所述显示面板20工作。
102.所述滤波电路包括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及带通滤波电路,下面对所述滤波电路为高通滤波电路、或者为低通滤波电路,或者为带通滤波电路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10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200包括滤波电路,且所述滤波电路为高通滤波电路。具体地,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为f0,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为:fa≤f1≤fb,其
中,fa<fb,fa≤f0≤fb,那么,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为:f0≤f2≤fb。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f0=50hz,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范围为:20hz≤f1≤200hz,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的范围为:50hz≤f2≤200hz,换而言之,所述电路板200的高通滤波电路将电流频率从20hz~200hz滤波至50hz~200hz。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f0=100hz,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的范围为:20hz≤f1≤200hz,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的范围为100hz≤f2≤200hz,换而言之,所述电路板200的高通滤波电路将电流频率从20hz~200hz滤波至100hz~200hz。
104.在另一实施方中,所述电路板200包括滤波电路,且所述滤波电路为低通滤波电路。具体地,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为f0,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为:fa≤f1≤fb,其中,fa<fb,fa≤f0≤fb,那么,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为:fa≤f2≤f0。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f0=150hz,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的范围为:20hz≤f1≤200hz,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的范围为:20hz≤f2≤150hz,换而言之,所述电路板200的低通滤波电路将电流频率从20hz~200hz滤波至20hz~150hz。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f0=120hz,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的范围为:20hz≤f1≤200hz,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的范围为:20hz≤f2≤120hz,换而言之,所述电路板200的低通滤波电路将电流频率从20~200hz滤波至20~120hz。
105.其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200包括滤波电路,且所述滤波电路为带通滤波电路。具体地,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的高通截止频率为f01,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的低通截止频率为f02,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为:fa≤f1≤fb,其中,fa<fb,fa≤f01≤f02≤fb,那么,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为:f01≤f2≤f02。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的高通截止频率f01=50hz,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的低通截止频率f02=150hz,所述第一电流的频率f1的范围为:20hz≤f1≤200hz,所述第二电流的频率f2的范围为:50hz≤f2≤150hz,换而言之,所述电路板200的带通滤波电路将电流频率从20hz~200hz滤波至50hz~150hz。
10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对所述显示装置1的部分应用进行举例说明,并不对所述显示装置1的应用范围进行限制。
10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