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04407发布日期:2022-09-03 05:5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作为开关器件的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低成本、高分辨率、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受到人们青睐。
3.然而,tft-lcd是一种被动式显示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进行图像显示,背光模组所发出的背光源透过tft-lcd显示面板前后的光强之比被称为光效。目前,tft-lcd显示面板被有效利用的光效只有3-10%。tft-lcd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包括透光区和反光区,反光区将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再由背光反射至透光区,由此提高tft-lcd显示面板的光效。因此,如何提高阵列基板中反光区的反射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保证源漏电极与有源层电连接关系的基础上,提高阵列基板的反光率。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6.衬底;
7.有源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有源层包括源漏极搭接区;
8.源漏电极,设置于所述有源层的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在所述源漏极搭接区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
9.其中,所述源漏电极包括靠近所述有源层设置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远离所述有源层一侧的第三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之间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光反射率,且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导电层的光反射率,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
10.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覆盖在所述有源层上,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一侧,且所述层间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有源层之间,所述源漏电极与所述有源层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源漏极搭接区形成凹槽。
11.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漏电极包括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源漏极搭接区包括源极搭接区和漏极搭接区,所述过孔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设置在所述源电极与所述源极搭接区之间,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源极搭接区形成第一凹槽,一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和底部,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
第一凹槽内且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接触。
12.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设置在所述漏电极与所述漏极搭接区之间,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漏极搭接区形成第二凹槽,一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和底部,一部分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导电层接触。
13.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与所述有源层之间的第四导电层和第五导电层,所述第五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四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四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五导电层的光反射率。
14.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第四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五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15.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的材料相同。
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17.提供一衬底;
18.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源漏极搭接区;
19.在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形成源漏电极,所述源漏电极在所述源漏极搭接区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
20.其中,所述源漏电极包括靠近所述有源层设置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远离所述有源层一侧的第三导电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之间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光反射率,且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导电层的光反射率,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小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
21.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源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22.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四导电层;
23.在所述第四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形成第五导电层,其中,所述第四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五导电层的光反射率,所述第四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五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2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25.阵列基板,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26.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和
27.液晶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2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29.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30.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包括衬底;有源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有源层包括源漏极搭接区;源漏电极,设置于有源层的远离衬底的一侧,且在源漏极搭接区与有源层电连接;其中,源漏电极包括靠近有源层设置的第一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的远离有源层一侧的第三导电层、以及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三导电层之间的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一导电层的光反射率,且第二导电层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三导电层的光反
射率,第一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小于第二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区域。本技术在保证源漏电极与有源层电连接关系的基础上,提高阵列基板的反光率。
附图说明
3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它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9.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阵列基板100可以包括衬底101、第一导电层102、第一缓冲层103、第二缓冲层104、有源层105、栅极绝缘层106、栅极层107、第一层间绝缘层108、第二层间绝缘层109、平坦层110、第二导电层111、第三导电层112以及第四导电层113。上述多个膜层102-113均设置在阵列基板100的反光区。
40.其中,第一导电层102可以为钼、钛、铝等金属材料制成,其中,金属钼的反射率约为52%,金属钛的反射率约为60%,金属铝的反射率约为97%。如果选用钼或钛作为第一导电层102的材料,则反射率较低从而影响阵列基板100的反射回光率,相比之下,选用铝作为第一导电层102的材料更好,但是高温制程会使得铝材料的电阻急剧增加,并且铝材料在高温下体积会发生膨胀,而由于衬底101的存在会限制膨胀,限制膨胀产生的压缩应力会通过原子扩散的方式释放,沿着晶粒边界扩散形成会小丘。
41.另外,第二导电层111、第三导电层112以及第四导电层113通过过孔与有源层105的源漏极搭接区搭接,实现电连接。其中,第二导电层111和第四导电层113可以均采用钼或钛等金属材料,第三导电层112可以采用铝材料,第二导电层111、第三导电层112以及第四
导电层113形成三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铝材料与有源层105直接接触会产生较大的电阻,因此,需要在第三导电层112与有源层105之间设置第二导电层111来防止电阻过大造成短路。
42.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一导电层102无法采用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来提高阵列基板100的反射回光率,且采用铝材料的第三导电层112需要通过第二导电层111作为间隔与有源层105实现接触。
4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44.其中,该阵列基板200可以包括衬底201和设置在衬底出光侧上的透光区202和反光区203。透光区202可以包括多个子透光区2021,反光区203可以包括多个子反光区2031。多个子透光区2021与多个子反光区2031依次相邻设置,即多个子透光区2021依次间隔设置,多个子反光区2031依次间隔设置,任一子透光区202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子反光区2031之间或者任一子透光区2021与至少一个子反光区2031相邻设置。可以将每一子透光区2021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设置大于每一子反光区2031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从而增大子透光区2021的尺寸,提高阵列基板200的透光率。
45.其中,阵列基板200可以包括衬底201、有源层31和源漏电极,有源层31设置于衬底的一侧,且有源层包括源漏极搭接区;源漏电极设置于有源层31的远离衬底201的一侧,且在源漏极搭接区与有源层31电连接。有源层31和源漏电极均设置在反光区203。
46.源漏电极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34、第二导电层35以及第三导电层36,其中,第一导电层34设置在靠近有源层31一侧,第三导电层36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4远离有源层31一侧,以及第二导电层35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4与第三导电层36之间。第二导电层35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一导电层34的光反射率,第二导电层35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三导电层36的光反射率,且第一导电层34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小于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
47.有源层31可以包括源漏极搭接区,用于连接源漏极走线,从而通过源漏极走线实现与源漏电极的电连接。
48.反光区203还可以包括过孔32、层间绝缘层33和栅极绝缘层41,栅极绝缘层41覆盖在有源层31上,层间绝缘层33设置在栅极绝缘层41远离有源层31一侧,且层间绝缘层33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4与有源层31之间。过孔32贯穿栅极绝缘层41和层间绝缘层33且位于源漏电极与有源层31之间。即过孔32可以从层间绝缘层33的上表面延伸至有源层31中的源漏极搭接区,过孔32可以与源漏极搭接区形成凹槽50。
49.具体地,源漏电极可以包括源电极和漏电极,源漏极搭接区可以包括源极搭接区和漏极搭接区,过孔32可以包括第一过孔321和第二过孔322,第一过孔321可以从层间绝缘层33的上表面延伸至源极搭接区,即第一过孔321设置在源电极与源极搭接区之间,第一过孔321可以与源极搭接区形成第一凹槽51,一部分第一导电层34可以设置在第一凹槽51的槽壁和底部,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第一凹槽51内且与设置在第一凹槽51内的第一导电层34接触,从而实现源电极与源极搭接区的电连接。
50.第二过孔322可以从层间绝缘层33的上表面延伸至漏极搭接区,即第二过孔322设置在漏电极与漏极搭接区之间,第二过孔322可以与漏极搭接区形成第二凹槽52,一部分第
一导电层34可以设置在第二凹槽52的槽壁和底部,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第二凹槽52内且与设置在第二凹槽52内的第一导电层34接触,从而实现漏电极与漏极搭接区的电连接。
51.可以理解的是,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另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凹槽50内,并且与第一导电层34接触。其中,第二导电层35可以选用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第一导电层34可以选用钛或钼等金属材料,从而通过第一导电层34来阻隔由铝材料制成的第二导电层35与有源层31的源漏极搭接区直接接触,避免电阻过大造成的短路现象。
52.需要说明的是,对比图1和图3可知,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第二导电层111不仅设置在延伸至有源层105表面的过孔内,还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09上,且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09的部分对第三导电层112完全遮挡,从而使得光线无法直接入射至第三导电层112,由于第二导电层111为钛或钼材料,反射率较低,从而导致阵列基板100的反射回光率较差。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层34的一部分设置在凹槽50内,第一导电层34的另一部分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由于第一导电层34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小于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从而使得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的第一导电层34只会对入射至第二导电层35的一部分光线进行遮挡,而第二导电层35的入光侧的大部分区域可以直接接收光线,由于第二导电层35采用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从而可以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
53.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第二导电层35的第二部分设置在凹槽50内,而第二导电层35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位置处于凹槽50的槽口,为了防止第二导电层35由于槽口的刚性发生断裂,可以在凹槽50的槽口附近设置部分第一导电层34。具体地,可以将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设置在层间绝缘层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与设置在凹槽50内的第一导电层34连接,从而在凹槽50的槽口位置对第二导电层35进行阻挡。
54.但是,在凹槽50的槽口位置设置的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需要位于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从而避免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对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的入射光线产生较大的阻挡而影响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
55.另外,第三导电层36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上,且由于第二导电层35采用的是铝材料,为了避免高温使得铝材料形成小丘,可以通过第三导电层36对第二导电层35进行抑制,因此需要将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位于第三导电层36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内。其中,第一导电层34和第三导电层36可以采用相同材料,如钛或钼等金属材料,为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可以使第二导电层35的反射率大于第一导电层34和第三导电层36的反射率,即第二导电层35采用铝材料。
56.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导电层35设置为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并将第一导电层34仅设置在凹槽50内而未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对第二导电层35的入射光线产生影响,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另外,通过在第二导电层35上设置第三导电层36来抑制采用铝材料的第二导电层35形成小丘,提高阵列基板200的稳定性。
57.为了进一步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200还可以
包括第一缓冲层37、第二缓冲层38、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第一缓冲层37、第二缓冲层38、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均设置在反光区203。
58.其中,第一缓冲层37设置在衬底201上,第二缓冲层38设置在第一缓冲层37上。第四导电层39设置在衬底201上,第五导电层40设置在第四导电层39上,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通过构图工艺定义出图形,使得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覆盖在第一缓冲层37内,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设置在衬底201与有源层31之间,第五导电层40设置在第四导电层39远离衬底201一侧,且第四导电层39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五导电层40的光反射率。
59.其中,为提高阵列基板的反射回光率,可以将第四导电层39采用铝材料,但是由于铝材料会在高温形成小丘,因此,通过第五导电层40对第四导电层39进行抑制,因此,需要第四导电层39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第五导电层40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内。第五导电层40可以采用钛或钼等金属材料,且第四导电层39的反射率大于第五导电层40的反射率,即铝的反射率大于钛或钼的反射率。
60.另外,阵列基板200还可以包括栅极绝缘层41和栅极层42,其中,栅极绝缘层41设置在第二缓冲层38上;有源层31也设置在第二缓冲层38上,且通过构图工艺定义出图形,有源层31覆盖在栅极绝缘层41内。
61.层间绝缘层33可以包括第一层间绝缘层331和第二层间绝缘层332,第一层间绝缘层331设置在栅极绝缘层41上,第二层间绝缘层332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层331上;栅极层42设置在栅极绝缘层41上,且栅极层42覆盖在第一层间绝缘层331内,栅极层42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位于有源层31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内,从而使得栅极层42作为阵列基板200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可以作为阵列基板200的遮光层,从而可以将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设置在有源层31内,使得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对由有源层31组成的薄膜晶体管起到遮光作用。
62.另外,阵列基板200还可以包括平坦层43,平坦层43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332上,第二导电层35的一部分和第三导电层36覆盖在平坦层43内,第二导电层35的一部分与第二层间绝缘层332的接触面为第二导电层35的一部分的入光侧,从而通过采用铝材料的第二导电层35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
63.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不仅通过将第二导电层35设置为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并将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的一部分第一导电层34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设置小于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从而使得第一导电层34不会对第二导电层35的入射光线产生影响,进而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另外还通过将第四导电层39设置为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进一步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
64.另外,通过在第二导电层35上设置第三导电层36来抑制采用铝材料的第二导电层35形成小丘,以及通过在第四导电层39上设置第五导电层40来抑制采用铝材料的第四导电层39形成小丘,提高阵列基板200的稳定性。
65.为进一步对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6.601,提供一衬底。
67.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衬底201可以为玻璃衬底等。
68.602,在衬底上形成第四导电层。
69.在衬底201上还形成有第一缓冲层37和第二缓冲层38。第一缓冲层37设置在衬底201上,第二缓冲层38设置在第一缓冲层37上。第四导电层39设置在衬底201上。
70.603,在第四导电层远离衬底一侧形成第五导电层。
71.第五导电层40设置在第四导电层39上,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通过构图工艺定义出图形,使得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覆盖在第一缓冲层37内,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设置在衬底201与有源层31之间,第五导电层40设置在第四导电层39远离衬底201一侧,且第四导电层39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五导电层40的光反射率。
72.其中,为提高阵列基板的反射回光率,可以将第四导电层39采用铝材料,但是由于铝材料会在高温形成小丘,因此,通过第五导电层40对第四导电层39进行抑制,因此,需要第四导电层39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第五导电层40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内。第五导电层40可以采用钛或钼等金属材料,且第四导电层39的反射率大于第五导电层40的反射率,即铝的反射率大于钛或钼的反射率。
73.604,在衬底上形成有源层,有源层包括源漏极搭接区。
74.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导电层39和第五导电层40位于衬底201与有源层31之间。
75.605,在有源层远离衬底一侧形成源漏电极,源漏电极在源漏极搭接区与有源层电连接。
76.有源层31设置于衬底的一侧,且有源层包括源漏极搭接区;源漏电极设置于有源层31的远离衬底201的一侧,且在源漏极搭接区与有源层31电连接。
77.源漏电极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34、第二导电层35以及第三导电层36,其中,第一导电层34设置在靠近有源层31一侧,第三导电层36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4远离有源层31一侧,以及第二导电层35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4与第三导电层36之间。第二导电层35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一导电层34的光反射率,第二导电层35的光反射率大于第三导电层36的光反射率,且第一导电层34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小于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
78.有源层31可以包括源漏极搭接区,用于连接源漏极走线,从而通过源漏极走线实现与源漏电极的电连接。
79.反光区203还可以包括过孔32、层间绝缘层33和栅极绝缘层41,栅极绝缘层41覆盖在有源层31上,层间绝缘层33设置在栅极绝缘层41远离有源层31一侧,且层间绝缘层33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4与有源层31之间。过孔32贯穿栅极绝缘层41和层间绝缘层33且位于源漏电极与有源层31之间。即过孔32可以从层间绝缘层33的上表面延伸至有源层31中的源漏极搭接区,过孔32可以与源漏极搭接区形成凹槽50。
80.具体地,源漏电极可以包括源电极和漏电极,源漏极搭接区可以包括源极搭接区和漏极搭接区,过孔32可以包括第一过孔321和第二过孔322,第一过孔321可以从层间绝缘层33的上表面延伸至源极搭接区,即第一过孔321设置在源电极与源极搭接区之间,第一过孔321可以与源极搭接区形成第一凹槽51,一部分第一导电层34可以设置在第一凹槽51的槽壁和底部,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第一凹槽51内且与设置在第一凹槽51内的第一导电层34接触,从而实现源电极与源极搭接区的电连接。
81.第二过孔322可以从层间绝缘层33的上表面延伸至漏极搭接区,即第二过孔322设
置在漏电极与漏极搭接区之间,第二过孔322可以与漏极搭接区形成第二凹槽52,一部分第一导电层34可以设置在第二凹槽52的槽壁和底部,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第二凹槽52内且与设置在第二凹槽52内的第一导电层34接触,从而实现漏电极与漏极搭接区的电连接。
82.可以理解的是,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另一部分第二导电层35可以设置在凹槽50内,并且与第一导电层34接触。其中,第二导电层35可以选用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第一导电层34可以选用钛或钼等金属材料,从而通过第一导电层34来阻隔由铝材料制成的第二导电层35与有源层31的源漏极搭接区直接接触,避免电阻过大造成的短路现象。
83.需要说明的是,对比图1和图3可知,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第二导电层111不仅设置在延伸至有源层105表面的过孔内,还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09上,且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09的部分对第三导电层112完全遮挡,从而使得光线无法直接入射至第三导电层112,由于第二导电层111为钛或钼材料,反射率较低,从而导致阵列基板100的反射回光率较差。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层34的一部分设置在凹槽50内,第一导电层34的另一部分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由于第一导电层34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小于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从而使得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的第一导电层34只会对入射至第二导电层35的一部分光线进行遮挡,而第二导电层35的入光侧的大部分区域可以直接接收光线,由于第二导电层35采用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从而可以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
84.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第二导电层35的第二部分设置在凹槽50内,而第二导电层35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位置处于凹槽50的槽口,为了防止第二导电层35由于槽口的刚性发生断裂,可以在凹槽50的槽口附近设置部分第一导电层34。具体地,可以将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设置在层间绝缘层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与设置在凹槽50内的第一导电层34连接,从而在凹槽50的槽口位置对第二导电层35进行阻挡。
85.但是,在凹槽50的槽口位置设置的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需要位于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从而避免至少部分第一导电层34对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的入射光线产生较大的阻挡而影响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
86.另外,第三导电层36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35的第一部分上,且由于第二导电层35采用的是铝材料,为了避免高温使得铝材料形成小丘,可以通过第三导电层36对第二导电层35进行抑制,因此需要将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位于第三导电层36在衬底201上正投影区域内。其中,第一导电层34和第三导电层36可以采用相同材料,如钛或钼等金属材料,为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可以使第二导电层35的反射率大于第一导电层34和第三导电层36的反射率,即第二导电层35采用铝材料。
87.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衬底,在衬底上形成第四导电层,在第四导电层远离衬底一侧形成第五导电层,在衬底上形成有源层,有源层包括源漏极搭接区,在有源层远离衬底一侧形成源漏电极,源漏电极在源漏极搭接区与有源层电连接。不仅通过将第二导电层35设置为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并将设置在层间绝缘层33上的一部分第一导电层34在
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设置小于第二导电层35在衬底201上的正投影区域,从而使得第一导电层34不会对第二导电层35的入射光线产生影响,进而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另外还通过将第四导电层39设置为反射率较高的铝材料,进一步提高阵列基板200的反射回光率。
88.另外,通过在第二导电层35上设置第三导电层36来抑制采用铝材料的第二导电层35形成小丘,以及通过在第四导电层39上设置第五导电层40来抑制采用铝材料的第四导电层39形成小丘,提高阵列基板200的稳定性。
8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200、彩膜基板和液晶层,阵列基板200与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阵列基板200与彩膜基板之间。
9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全面屏显示装置,例如,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或者,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等。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照。
91.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92.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