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68457发布日期:2022-10-12 05: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主电极单元和冗余电极单元;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主电极单元电连接;挡墙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挡墙结构之间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功能结构,所述功能结构填充部分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功能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冗余电极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开口还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第一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填充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包括顶面,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顶面位于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顶面为弧面,所述顶面朝向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包括第一子封装结构和第二子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子封装结构对应第一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子封装结构对应第二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子封装结构的顶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封装结构的顶面在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发出光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单元发出光的波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二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包括第一子封装结构和第二子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子封装结构对应第一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子封装结构对应第二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子封装结构的顶面在第一平面上截面形状为第一弧线,所述第二子封装结构的顶面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对应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弧线对应的曲率半径;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垂直所述衬底基板的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顶面与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6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和第二子开口;所述挡墙结构包括背离所述第一子开口的第一侧面和背离第二子开口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中的一者大于另外一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电极单元包括第一冗余电极单元和第二冗余电极单元,所述第一冗余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子开口中,所述第二冗余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子开口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三颜色发光单元和第四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冗余电极单元对应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冗余电极单元对应第二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驱动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像素电路驱动所述第四颜色发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单元发出光的波长大于所述第四颜色发光单元发出光的波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封装结构,所述第二封装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封装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到所述衬底基板的距离等于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到所述衬底基板的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和所述挡墙结构为相同的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和所述第二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表面至少部分区域呈粗糙凹凸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封装结构,所述第二封装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包括第三侧面和第一表面,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封装层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相平行;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封装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锐角。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结构包括第四侧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挡墙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挡墙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夹角为第四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四夹角,且所述第四夹角为锐角。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之间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挡墙结构,且相邻的所述挡墙结构之间的所述开口包括第三开口,部分所述功能结构填充所述第三开口。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封装结构,所述第二封装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背离所述衬底基板
的一侧,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的至少一个侧壁为所述第二封装结构的侧壁,部分所述功能结构填充所述第四开口。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结构采用遮光材料。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结构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二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功能层采用遮光材料,所述第二功能层采用反光材料。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形成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主电极单元和冗余电极单元;在所述主电极单元上电连接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挡墙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挡墙结构之间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功能结构,所述功能结构填充部分所述第一开口,且所述功能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冗余电极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电极单元上电连接第一发光单元之后,在形成功能结构之前,还包括:在部分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上电连接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开口还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中。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部分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上电连接第二发光单元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开口中填充第一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电极单元上电连接第一发光单元之后,还包括:形成第二封装结构,所述第二封装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挡墙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挡墙结构之间的开口,以及,形成第二封装结构,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电极单元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电极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采用光刻工艺对所述封装层进行图形化,形成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和所述挡墙结构。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开口中填充第一封装结构,包括:
确定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冗余电极单元对应的所述挡墙结构围成的开口为所述第二开口;采用打印工艺,在所述第二开口中填充形成所述第一封装结构。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部分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上电连接第二发光单元之前,还包括:检测失效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并确定失效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所述主电极单元的位置;在部分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上电连接第二发光单元,包括:在失效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所述主电极单元对应相邻设置的所述冗余电极单元上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功能结构,包括:在真空加热环境中向所述衬底基板设置所述挡墙结构的一侧贴附功能结构胶材层,所述功能结构胶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之间的开口以及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采用灰化工艺或湿法刻蚀工艺,对所述功能结构胶材层进行减薄,形成所述功能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一侧的电极单元,电极单元包括主电极单元和冗余电极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与主电极单元电连接;挡墙结构以及位于挡墙结构之间的开口,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冗余电极单元位于第一开口;功能结构,功能结构填充部分第一开口,且功能结构至少部分位于冗余电极单元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中暴露的冗余电极反射率较高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能够通过功能结构减少冗余电极单元的反射或增加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减少电极的反射,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改善显示效果。改善显示效果。改善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操 霍思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0/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