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1765发布日期:2022-11-03 05:3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有机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通常oled技术都运用在直显技术上,因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等众多优点,因此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
3.在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模组中,偏光片能够有效地降低强光下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但其厚度较大,不利于oled显示模组的轻薄化发展。
4.目前,通常采用彩色滤光层(colorfilter,cf)替代偏光片的方式,即采用去偏光片(pol-less)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去偏光片显示模组中,常设置一钝化膜(pas)覆盖彩色滤光层,从而增加彩色滤光层的流平性,但由于有机层(pas)涂在黑色矩阵(bm)上,而黑色矩阵材料本身的黏度不够,因此有机层(pas)和黑色矩阵(bm)的接触面在信赖性测试过程中会发生失效,从而导致黑色矩阵(bm)出现部分剥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用以缓解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6.为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8.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有机发光层以及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黑色矩阵和间隔设置的多个色阻单元,所述黑色矩阵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色阻单元之间;
9.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层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有机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彩色滤光层的正投影;
1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粘附功能层,所述粘附功能层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的正投影内。
11.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粘附功能层的材料为色阻材料。
12.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粘附功能层包括第一色阻材料层,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由第一色阻材料和第二色阻材料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一色阻材料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材料的颜色不相同。
13.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中,所述第一色阻材料与所述第二色阻材料的浓度比为1:1。
14.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粘附功能层包括第一色阻材料层,所
述第一色阻材料层的材料为红色色阻材料、绿色色阻材料和蓝色色阻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15.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粘附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色阻材料层和第二色阻材料层,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材料层的颜色不相同。
16.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有机层的厚度。
17.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的厚度和所述黑色矩阵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色阻单元的厚度。
18.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的厚度小于1.5微米。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
2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有机层,所述显示面板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有机发光层以及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黑色矩阵和间隔设置的多个色阻单元,所述黑色矩阵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色阻单元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有机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彩色滤光层的正投影;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设置一粘附功能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的正投影内,从而增加所述黑色矩阵与所述有机层之间的粘附性,缓解了现有所述彩色滤光层存在所述黑色矩阵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现有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现有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子像素的仿真色相变化图;
26.图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
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29.请参阅图3~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模组1包括:
30.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13、有机发光层17以及彩色滤光层60,所述彩色滤光层60包括黑色矩阵61和间隔设置的多个色阻单元62,所述黑色矩阵61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色阻单元62之间;
31.有机层70,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层6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有机层70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正投影;
32.其中,所述显示模组1包括一粘附功能层80,所述粘附功能层80位于所述有机层70和所述彩色滤光层60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61的正投影内。
33.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对显示面板10的需求逐渐趋于轻薄化;在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模组1中,如图1所示,为现有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模组1包括层叠设置的散热层50、背板40、显示面板10、偏光片20以及封装结构30,其中,偏光片20能够有效地降低强光下所述显示面板10的反射率,但其厚度较大,不利于oled显示模组1的轻薄化发展。
34.目前,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去偏光片20(pol-less)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为现有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模组1包括层叠设置的散热层50、背板40、显示面板10、彩色滤光层60以及封装结构30,通过采用彩色滤光层60替代偏光片20的方式来实现所述显示模组1的轻薄化;然而,在现有去偏光片显示模组中,常设置一钝化膜71(pas)覆盖所述彩色滤光层60,从而增加彩色滤光层60的流平性,但由于所述钝化膜71涂敷在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黑色矩阵61(bm)上,而黑色矩阵61材料本身的黏度不够,因此所述钝化膜71和所述黑色矩阵61的接触面在信赖性测试过程中会发生失效,从而导致所述黑色矩阵61出现部分剥落的现象。
3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有机层70和所述彩色滤光层60之间设置一粘附功能层8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61的正投影内,从而增加所述黑色矩阵61与所述有机层70之间的粘附性,缓解了现有所述彩色滤光层60存在所述黑色矩阵61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36.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7.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所述显示模组1包括的显示面板10、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有机层7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所述显示面板1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9.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11、缓冲层12、阵列基板13、平坦层14、第一金属层15、像素定义层16、有机发光层17、触控层(图中未画出)、封装结构30以及彩色滤光层60;其中,所述基底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衬底、间隔层以及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均为刚性衬底,或者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均为柔性衬底,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以及所述间隔层的材料均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缓冲层12、所述阵列基板13、所述平坦层14以及所述触控层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膜层,关于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40.所述第一金属层15的材料包括钼(mo)、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钛(ti)、钽(ta)和钨(w)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金属层15材料不做限制,所述第一金属层15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但不限于阳极151,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151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1.所述像素定义层16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5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6包括多个暴露部分所述阳极151的开口区161,所述有机发光层17位于所述开口区161内;具体地,所述有机发光层17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171,一所述子像素171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开口区161内,且一所述子像素171对应一所述阳极151设置,其中,所述子像素171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42.所述彩色滤光层60包括黑色矩阵6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色阻单元62,一所述色阻单元62对应一所述阳极151设置,所述黑色矩阵61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色阻单元6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彩色滤光层60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17远离所述阳极151的一侧,所述色阻单元62至少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以及蓝色色阻,且所述红色色阻与所述红色子像素对应设置,所述绿色色阻与所述绿色子像素对应设置,所述蓝色色阻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对应设置,从而实现所述显示面板一体黑的视觉美学效果。
43.进一步地,所述黑色矩阵61位于相邻所述色阻单元62之间,用于限定各个所述色阻单元62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相邻所述色阻单元62之间的漏光,通常将所述色阻单元62的边缘重叠于所述黑色矩阵61上。
44.所述有机层70包括但不限于钝化膜71(pas),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有机层70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正投影,所述钝化膜71能够增加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流平性。
45.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包括一粘附功能层80,所述粘附功能层80位于所述有机层70和所述彩色滤光层60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61的正投影内,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正投影与所述黑色矩阵61的正投影重叠;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正投影的面积大小、及所述黑色矩阵61的正投影的面积大小均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大小能够增加所述黑色矩阵61与所述有机层70之间的粘附性即可。
46.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2,在现有显示模组中,由于所述钝化膜71(pas)涂在所述黑色矩阵61上,而所述黑色矩阵61的材料本身的黏度不够,从而导致所述黑色矩阵61存在部分剥落的隐患,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有机层70和所述彩色滤光层60之间设置一粘附
功能层80,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正投影与所述黑色矩阵61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粘附功能层80与所述黑色矩阵61之间的粘附性大于所述有机层70与所述黑色矩阵61之间的粘附性,从而增加所述黑色矩阵61与所述有机层70之间的粘附性,缓解了现有所述彩色滤光层60存在所述黑色矩阵61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材料为色阻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粘附功能层80包括第一色阻材料层80a,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由第一色阻材料和第二色阻材料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一色阻材料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材料的颜色不相同;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中,所述第一色阻材料与所述第二色阻材料的浓度比为1:1。
48.其中,所述第一色阻材料为红色色阻材料、绿色色阻材料和蓝色色阻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色阻材料为红色色阻材料、绿色色阻材料和蓝色色阻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色阻材料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材料的颜色不相同;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颜色色阻材料,或利用其它颜色色阻材料部分或全部替换上述色阻材料,其它颜色色阻材料可以是黄色色阻材料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4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色阻材料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材料的可以根据实际制作工艺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5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材料为色阻材料,所述粘附功能层80与所述黑色矩阵61之间的粘附性大于所述有机层70与所述黑色矩之间的粘附性,从而增加所述黑色矩阵61与所述有机层70之间的粘附性,缓解了现有所述彩色滤光层60存在所述黑色矩阵61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并且,根据图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子像素的仿真色相变化图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粘附功能层80包括第一色阻材料层80a,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由颜色不相同的第一色阻材料和第二色阻材料混合形成,即在所述黑色矩阵61上设置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从而可以过滤掉所述色阻单元62对应的所述子像素171在预定角度范围内透出的光,进而改善单个所述子像素171色相不均的技术问题,提升所述显示模组1的显示效果,且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制作简单,材料为所述色阻单元62使用的材料,制作成本较低。
51.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厚度小于所述有机层70的厚度,从而维持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流平性;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厚度和所述黑色矩阵61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色阻单元62的厚度,从而保持所述彩色滤光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的平坦性。
52.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在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厚度小于1.5微米,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厚度会影响所述钝化膜71的厚度,从而影响所述显示模组1的厚度,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粘附功能层80的厚度小于1.5微米,在满足其增加所述黑色矩阵61与所述有机层70之间的粘附性的同时,还避免对所述显示模组1的整体厚度造成影响,维持所述显示模组1的轻薄化。
5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机层70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层60一侧的封装结构30,所述封装结构30可通过粘接层(图中未画出)贴附于所述有机层70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一侧。
54.所述封装结构30包括但不限于依次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柔性基板31和柔性盖板32,所述柔性基板31位于所述有机层70和所述柔性盖板32之间,其中,所述柔性基板31的
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覆盖玻璃(coverwindow,cw)和超薄玻璃(ultra-thinglass,utg)中的一种,所述柔性盖板32包括但不限于盖板材料保护膜(protectwindow,pw)和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的组合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55.所述显示模组1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层60一侧的背板40和散热层50;其中,所述背板40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10远离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一侧,所述散热层50贴附于所述背板4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所述散热层50包括但不限于依次远离所述背板40的金属铜层、压敏胶层、白乳胶层、泡沫橡胶层以及散热膜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附功能层80包括第一色阻材料层80a,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由颜色不相同的第一色阻材料和第二色阻材料混合形成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一所述粘附功能层80与对应的一所述黑色矩阵61中,所述粘附功能层80包括第一色阻材料层80a,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的材料为红色色阻材料、绿色色阻材料和蓝色色阻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从而降低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制作难度,并且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的材料为红色色阻材料、绿色色阻材料和蓝色色阻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进而降低了制作成本。
57.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相似/相同,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两者的区别仅在于: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附功能层8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色阻材料层80a和第二色阻材料层80b,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的颜色和所述第二色阻材料层80b的颜色不相同。
60.具体地,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色阻材料层80b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有机层70的厚度,从而维持所述彩色滤光层60的流平性。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单元62包括第一色阻单元62a、第二色阻单元62b以及第三色阻单元62c,其中,所述第一色阻单元62a的颜色、所述第二色阻单元62b的颜色以及所述第三色阻单元62c的颜色均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与所述色阻单元62可以通过对同一色阻层进行光刻制程制得,并且,所述第一色阻材料层80a的厚度小于所述色阻单元62的厚度,所述第二色阻材料层80b可以与所述第二色阻单元62b或第三色阻单元62c通过对同一色阻层进行光刻制程制得。
6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
6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模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64.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台式机电脑、智能电视或者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显示屏,甚至可以应用在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上。
65.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
设置的显示面板和有机层,所述显示面板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有机发光层以及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色滤光层包括黑色矩阵和间隔设置的多个色阻单元,所述黑色矩阵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色阻单元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有机层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彩色滤光层的正投影;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设置一粘附功能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粘附功能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黑色矩阵的正投影内,从而增加所述黑色矩阵与所述有机层之间的粘附性,缓解了现有所述彩色滤光层存在所述黑色矩阵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6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以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