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9977发布日期:2023-01-06 2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本体(11);配合部(12),连接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上;其中,当所述配合部(12)配接于连接器(100)的导线(30)或壳体(20)时,所述防护本体(11)围设于所述导线(30)外并延伸至所述壳体(20)上,所述防护本体(11)至少部分绕所述壳体(20)上供所述导线(30)穿出所述壳体(20)的出线口(21)外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上设有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及防护空间(111),所述第一开口(112)用于至少供所述导线(30)穿入所述防护空间(111),所述第二开口(113)用于供所述导线(30)穿出所述防护空间(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开口(113)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二方向(y),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11)包括前护部(114)、间隔设于所述前护部(114)的两个侧护部(115)、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护部(115)之间的顶护部(116),两个所述侧护部(115)、所述前护部(114)及所述顶护部(116)围合成所述防护空间(111),各所述侧护部(115)远离所述前护部(114)的一端之间具有所述第二开口(113),各所述侧护部(115)远离所述顶护部(116)的一端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开口(1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部(12)配接于连接器(100)的导线(30)或壳体(20)时,所述顶护部(116)沿所述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上的投影能覆盖所述出线口(2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被构造为夹持部(13),所述夹持部(13)设于所述防护本体(11),并与所述防护本体(1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开口(112)和所述第二开口(113),所述夹持部(13)与所述防护本体(11)之间配合用于夹持所述导线(3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上具有所述第一开口(112)的一端面用于与所述壳体(20)具有所述出线口(21)的一端面贴合,并围设于所述出线口(21)的外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3)包括夹持段(131)及连接于所述夹持段(131)的承载段(132),所述承载段(132)远离所述夹持段(131)一端与所述防护本体(11)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开口(113),所述夹持段(131)远离所述承载段(132)一端与所述防护本体(11)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开口(112)。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被构造为卡扣部(14),所述卡扣部(14)用于卡扣在所述壳体(20)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14)设于所述防护本体(11)具有所述第一开口(112)的一端,并沿所述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延伸,所述防护本体(11)的部分用于套设在所述壳体(20)的绕所述出线口(21)外周的侧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包括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配合部(12)间隔设于所述防护本体(11)沿第三方向(z)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方向(z)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构成的平面。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与所述配合部(12)为一体式结构。13.一种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设有出线口(21);导线(30),设于所述壳体(20)内,并由所述出线口(21)穿出;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所述配合部(12)配合在所述壳体(20)或所述导线(30)上。14.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1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在对连接器进行防护时,可将配合部配接在导线或壳体上,使得防护本体被固定。由于此时防护本体围设于导线外,且防护本体延伸至壳体上并部分绕出线口外周设置,因此,壳体的出线口处在至少一个方向会被防护本体所防护。这样当液体滴向连接器时,如冷凝水等,防护本体会隔开液体,避免液体从出线口中进入连接器内部,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护,提升用电安全。提升用电安全。提升用电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 康海荣 郑陈铃 陈智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3/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