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73096发布日期:2023-04-18 22:0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件之一,是驱动整车运动的动力来源,其内部通常包括若干个电池单体串并联组成的电池模组、管理控制模块及冷却系统等,外部则由电池壳体包裹。动力电池壳体起到安装、密封、保护内部电芯模组的作用,需要具有较高的耐撞性和抗挤压性能,防止车辆发生碰撞、挤压、底部剐蹭时对内部电芯造成损害而引发起火、爆炸。现有结构根据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单独开展动力电池包性能测试时,偏弱的侧面结构使得模拟碰撞和抗挤压性能较差,尤其是在挤压工况,下部侧面边缘与模组的接触风险极高,若发生接触,则会对内部电芯模组造成挤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壳体抗侧压能力弱从而导致动力电池使用安全性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应用于汽车,包括:

4、下托盆,包括下底板和下侧板,所述下侧板设置于下底板四周,所述下底板和下侧板形成用于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置腔;

5、底部加强梁,设置于下底板的外侧;

6、托盆支架,设置于底部加强梁,用于将动力电池壳体固定于车体;

7、上盖板,与下托盆固定,用于封闭容置腔。

8、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底板的内侧设置有底板支撑梁。

9、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托盆支架、底板支撑梁、底部加强梁和下托盆均为钢材一体冲压成型。

10、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底板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之间形成若干凸筋,所述凹槽沿下底板的侧边排列。

11、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加强梁包括至少两根底部加强横梁和至少两根底部加强纵梁,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底部加强纵梁于下底板的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模,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底部加强纵梁与下底板完全贴合,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所述底部加强纵梁分别平行于下底板的相交侧边,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底部加强纵梁之间首尾相接。

12、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支撑梁包括若干底板支撑横梁和若干底板支撑纵梁,所述底板支撑横梁和底板支撑纵梁于下底板的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凸模,所述底板支撑横梁和底板支撑纵梁与下底板完全贴合,所述底板支撑横梁和所述底板支撑纵梁分别平行与下底板的相交侧边,且所述底板支撑纵梁开设有与底板支撑横梁数量对应的凹接口,所述底板支撑横梁相交于所述底板支撑纵梁的凹接口,且底板支撑横梁置于底板支撑纵梁的凹接口。

13、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托盆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固定部、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呈直角,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底部加强梁,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车体。

14、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侧板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下外缘,所述上盖板四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上外缘,所述上盖板的上外缘和下托盆的下外缘固定,且上外缘和下外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

15、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制备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以下步骤:

16、获取动力电池模组的尺寸,根据电池模组的尺寸冲压容纳动力电池模组的下托盆;

17、冲压底部加强梁,将底部加强梁焊接于下托盆的外底部;

18、获取车体的预留安装尺寸,结合底部加强梁的尺寸,冲压用于连接底部加强梁和车体的托盆支架,将托盆支架一端焊接于底部加强梁,将托盆支架另一端固定于车体;

19、根据下托盆尺寸冲压上盖板,将上盖板固定于下托盆。

20、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下托盆内尺寸冲压底板支撑梁,将底板支撑梁焊接于下托盆的内底部。

21、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下托盆和上盖板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容置腔,用于放置动力电池模组,对动力电池模组起到保护作用。下托盆由下底板和设置于下底板四周的下侧板组成,本身具有一定的抗侧压能力,再通过底部加强梁增强下底板的抗侧压能力,使整体的抗侧压能力增强。托盆支架改变动力电池壳体整体的侧压力抗压方向,首先由现有下托盆直接固定于车体,现通过托盆支架起到车体和下托盆之间的连接作用,把牢固的车体作为动力电池壳体的侧面延伸,外部侧面作用力不会直接作用于动力电池壳体,先通过结构强度大的车体作为侧压力的第一承受结构,再通过托盆支架起到缓冲作用,再由底部加强梁承载侧压力,最后才作用于下托盆,有效降低了动力电池壳体收到的侧向力的压力,提高了动力电池壳体的抗侧压力能力,增强对动力电池模组的保护能力,提升动力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应用于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的内侧设置有底板支撑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托盆支架、底板支撑梁、底部加强梁和下托盆均为钢材一体冲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之间形成若干凸筋,所述凹槽沿下底板的侧边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加强梁包括至少两根底部加强横梁和至少两根底部加强纵梁,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底部加强纵梁于下底板的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模,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底部加强纵梁与下底板完全贴合,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所述底部加强纵梁分别平行于下底板的相交侧边,所述底部加强横梁和底部加强纵梁之间首尾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支撑梁包括若干底板支撑横梁和若干底板支撑纵梁,所述底板支撑横梁和底板支撑纵梁于下底板的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凸模,所述底板支撑横梁和底板支撑纵梁与下底板完全贴合,所述底板支撑横梁和所述底板支撑纵梁分别平行与下底板的相交侧边,且所述底板支撑纵梁开设有与底板支撑横梁数量对应的凹接口,所述底板支撑横梁相交于所述底板支撑纵梁的凹接口,且底板支撑横梁置于底板支撑纵梁的凹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盆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固定部、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呈直角,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底部加强梁,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车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下外缘,所述上盖板四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上外缘,所述上盖板的上外缘和下托盆的下外缘固定,且上外缘和下外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

9.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托盆内尺寸冲压底板支撑梁,将底板支撑梁焊接于下托盆的内底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涉及动力电池壳体领域,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下托盆、底部加强梁、托盆支架和上盖板,下托盆包括下底板和下侧板,下侧板设置于下底板四周,下底板和下侧板形成用于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置腔,底部加强梁设置于下底板的外侧,托盆支架设置于底部加强梁,托盆支架用于将动力电池壳体固定于车体,上盖板与下托盆固定,上盖板用于封闭容置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提升抗侧压能力,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光,张伟,王松涛,李学涛,刘立现,潘跃,桑贺,张永强,刘华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