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5135发布日期:2022-10-22 02:2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车载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线束。


背景技术:

2.车载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吸纳有技术中通过在线束两端设置连接头来实现线束的便捷安装,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线束在进行拆卸的时候存在不便拆卸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线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线束不便拆卸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线束,包括安装块、连接块、接线块、第一挤压装置、第二挤压装置、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连接线束,所述接线块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连接线束的各线束分别固定安装于各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接线块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的顶部,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且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若干针脚,各所述针脚均穿过所述连接块,各所述针脚的延伸端分别位于各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连接线束的各线束分别与各所述针脚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挤压装置和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两端边缘位置,且所述第一挤压装置和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分别覆盖两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挤压装置和所述第二挤压装置的挤压腔中。
5.优选地,所述第一挤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三角块,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顶部,且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三角块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三角块一角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三角块斜面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顶针的顶端抵接于所述第一三角块的斜面上。
6.优选地,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三角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上。
7.优选地,所述第一三角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临近所述第一三角块的尖端设置,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8.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三角
块的两侧面上。
9.优选地,所述第二挤压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三角块,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且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三角块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三角块的一脚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第二三角块斜面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顶针是顶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三角块的斜面上。
10.优选地,所述第二三角块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移动装置,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与所述第二三角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的移动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壁上。
11.优选地,所述第二三角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凸起临近所述第二三角块的尖端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三角块的两侧面上。
13.优选地,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的顶部均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线束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5.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载线束由安装块、连接块、接线块、第一挤压装置、第二挤压装置、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连接线束组装而成,在进行生产使安装块、连接块和接线块均为一体注塑成型,然后在接线块上根据线束要求开设若干个安装孔,线束的各个连接线安装在各个安装孔中,且安装块上开设有若干个针孔,各个针孔的数量与各个安装孔的数量相同,各个针脚分别在各个针孔中安装针脚,且针脚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连接块至接线块的各个安装孔中,位于各个安装孔中的各个针脚端部与连接线束的各个连接线连接,在安装块的侧面开设一个定位孔,放置车载线束在连接时线束连接头装反,再在连接块的顶部两端分别开设一个顶针孔,且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分别安装于两个顶针孔中,第一挤压装置和第二挤压装置固定安装在连接块的顶部,且第一挤压装置和第二挤压装置粉别覆盖两个顶针孔设置,使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顶部分别位于第一挤压装置和第二挤压装置的挤压腔中,通过第一挤压装置和第二挤压装置的作用实现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位置移动,在连接线束的接头固定安装在插口中的时候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抵接在安装面上,操作第一挤压装置和第二挤压装置使得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顶住安装面将连接线束接头撑起,完成连接线束接头的脱离,通过上述的设置,实现车载线束的简易拆卸。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线束的侧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线束的连接线插头俯视图。
19.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视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1.10—安装块
ꢀꢀꢀꢀꢀꢀꢀꢀꢀ
20—连接块
ꢀꢀꢀꢀꢀꢀꢀꢀꢀꢀ
21—顶针孔
22.30—接线块
ꢀꢀꢀꢀꢀꢀꢀꢀꢀ
31—安装孔
ꢀꢀꢀꢀꢀꢀꢀꢀꢀꢀ
40—第一顶针
23.50—第二顶针
ꢀꢀꢀꢀꢀꢀꢀ
60—第一挤压装置
ꢀꢀꢀꢀ
61—第一壳体
24.62—第一三角块
ꢀꢀꢀꢀꢀ
70—第二挤压装置
ꢀꢀꢀꢀ
71—第二壳体
25.72—第二三角块
ꢀꢀꢀꢀꢀ
80—连接线束
ꢀꢀꢀꢀꢀꢀꢀꢀ
621—第一移动装置
26.622—第一凸起
ꢀꢀꢀꢀꢀꢀ
721—第二移动装置
ꢀꢀꢀ
722—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3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车载线束,包括安装块10、连接块20、接线块30、第一挤压装置60、第二挤压装置70、第一顶针40、第二顶针50和连接线束80,所述接线块3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31,所述连接线束80的各线束分别固定安装于各所述安装孔31中,且所述接线块 30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20的顶部,所述安装块10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20 的底部,且所述安装块10上设置有若干针脚,各所述针脚均穿过所述连接块20,各所述针脚的延伸端分别位于各所述安装孔31中,且所述连接线束80的各线束分别与各所述针脚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块20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31,所述第一挤压装置60和所述第二挤压装置70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20的顶部两端边缘位置,且所述第一挤压装置60和所述第二挤压装置70分别覆盖两所述安装孔31,所述第一顶针40和所述第二顶针50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孔31中,且所述第一顶针40和所述第二顶针50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挤压装置60和所述第二挤压装置70的挤压腔中,在连接块20的侧面设置
一卡扣件,卡扣键向下延伸与安装块10相对设置,且卡扣键与安装块10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固定孔,用于与安装设备上的固定凸起相对应,实现安装时的稳定,防止脱落。
32.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载线束由安装块10、连接块20、接线块30、第一挤压装置60、第二挤压装置70、第一顶针40、第二顶针50和连接线束80组装而成,在进行生产使安装块10、连接块20和接线块30均为一体注塑成型,然后在接线块30上根据线束要求开设若干个安装孔31,线束的各个连接线安装在各个安装孔31中,且安装块10上开设有若干个针孔,各个针孔的数量与各个安装孔 31的数量相同,各个针脚分别在各个针孔中安装针脚,且针脚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连接块20至接线块30的各个安装孔31中,位于各个安装孔31中的各个针脚端部与连接线束80的各个连接线连接,在安装块10的侧面开设一个定位孔,放置车载线束在连接时线束连接头装反,再在连接块20的顶部两端分别开设一个顶针孔21,且第一顶针40和第二顶针50分别安装于两个顶针孔21中,第一挤压装置60和第二挤压装置70固定安装在连接块20的顶部,且第一挤压装置60和第二挤压装置70粉别覆盖两个顶针孔21设置,使第一顶针40和第二顶针50的顶部分别位于第一挤压装置60和第二挤压装置70的挤压腔中,通过第一挤压装置60和第二挤压装置70的作用实现第一顶针40和第二顶针50 的位置移动,在连接线束80的接头固定安装在插口中的时候第一顶针40和第二顶针50抵接在安装面上,操作第一挤压装置60和第二挤压装置70使得第一顶针40和第二顶针50顶住安装面将连接线束80接头撑起,完成连接线束80 接头的脱离,通过上述的设置,实现车载线束的简易拆卸。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挤压装置60包括第一壳体61和第一三角块62,所述第一壳体6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20顶部,且所述第一壳体6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三角块62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第一壳体61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三角块62一角位于所述第一壳体61内部,所述第一三角块62斜面与所述安装孔3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顶针40的顶端抵接于所述第一三角块62的斜面上,在第一顶针40 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一滑轮抵接在第一三角块62的斜面上,通过挤压第一三角块62使得第一三角块62向第一壳体61内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滑轮沿着该斜面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钉针进行位置移动,将整个连接线束80接头挤出,完成线束接头的脱落。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三角块6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移动装置621,所述第一移动装置621与所述第一三角块6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装置621的移动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61内侧壁上,通过设置第一移动装置621来对第一三角块62的移动路径进行规划,并且第一移动装置621上滑轨和滑块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一三角块62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三角块6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起622,且所述第一凸起622临近所述第一三角块62的尖端设置,所述第一凸起62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61内,在第一三角块62的侧面上设置第一凸起622,通过第一凸起622的限位作用防止移动超范围导致第一三角块62 脱落。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凸起62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起6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三角块62的两侧面上,在两个侧面上都设置第一凸起622,通过两侧同时限位有效的实现限位的效果,防止一边限位在倾斜的情况下依旧会出
现脱落。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挤压装置70包括第二壳体71和第二三角块72,所述第二壳体7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块20的顶部,且所述第二壳体71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三角块72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壳体71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三角块72的一脚位于所述第二壳体71内部,所述第二三角块72斜面与所述安装孔3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顶针50是顶端抵接于所述第二三角块72的斜面上,在第二顶针5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抵接在第二三角块72的斜面上,通过挤压第二三角块72使得第二三角块72向第二壳体71内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滑轮沿着该斜面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顶针50进行位置移动,配合第一顶针40 将连接线束80接头挤出,完成线束接头的脱落。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三角块7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移动装置721,所述第二移动装置721与所述第二三角块7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装置721的移动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71内侧壁上,通过设置第二移动装置721来对第二三角块72的移动路径进行规划,并且第二移动装置721上滑轨和滑块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小第二三角块72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三角块7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凸起722,且所述第二凸起722临近所述第二三角块72的尖端设置,所述第二凸起722位于所述第二壳体71内在第二三角块72的侧面上设置第二凸起722,通过第二凸起722的限位作用防止移动超范围导致第二三角块72脱落。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凸起72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起7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三角块72的两侧面上,在两个侧面上都设置第二凸起722,通过两侧同时限位有效的实现限位的效果,防止一边限位在倾斜的情况下依旧会出现脱落。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顶针40和所述第二顶针50的顶部均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31的内径通过第一顶针40和第二顶针50顶部设置的限位盖,防止第一顶针40和第二顶针50移动超范围脱落,同时两个滑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限位盖的顶部。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