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6253发布日期:2022-08-05 18:5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


背景技术:

2.继电器在各种电气回路中,起到控制电器回路通断以及保护的功能。在一些应用领域中,比如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对继电器提出了需要带有辅助触点的要求,辅助触点用于监测主触点状态或者控制其他较小的电气回路。在市场上,常见的机械式的辅助触点是常开型的,即辅助触点随主触点同时断开或接通。
3.在现有技术中,公布号为cn202121479962.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辅助触点结构,如其图1至图3所示,其结构采用辅助动簧片与推动杆组件之间一体注塑成型的方法,来实现辅助触点随主触点同时断开或接通。但是,在一些应用中,需要主触点与辅助触点的通断状态相反,即主触点断开时,辅助触点接通,或主触点接通时,辅助触点断开,为此,为满足这一需求,本实用新型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通过辅助触点的反向设置,从而实现主触点的通断与辅助触点的通断相反。
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包括静端子、主动簧片、推动杆部件、辅助静引出端和辅助动簧片,所述主动簧片装于推动杆部件上,在推动杆部件带动下实现主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在推动杆部件上设有能够随主动簧片一起运动的辅助动簧片,所述辅助动簧片的端部位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上方,主动簧片上移接触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时带动辅助动簧片与辅助静引出端断开,主动簧片下移与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分离时带动辅助动簧片接触辅助静引出端。
6.进一步,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设有转接片,所述转接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用于接通辅助静引出端与辅助动簧片。
7.进一步,所述转接片上设有沉槽,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插置于沉槽内。
8.进一步,所述转接片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通过钎焊固定在一起。
9.进一步,所述辅助动簧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上,所述辅助动簧片的另一端形成斜片,所述转接片与辅助动簧片的接触处形成配合斜片的斜面。
10.进一步,所述转接片或辅助动簧片在接触的位置设置额外的触点。
11.进一步,所述辅助静引出端和辅助动簧片设置为多组。
12.进一步,还包括陶瓷罩,所述辅助静引出端和静端子共同固定在所述陶瓷罩上,所述主动簧片和辅助动簧片置于所述陶瓷罩内部。
1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静引出端和辅助动簧片结合构成辅助触点,特别是将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与辅助动簧片的端部反向设
置,即所述辅助动簧片的端部位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上方,从而辅助触点不再与主触点同时通断,而是与主触点的通断相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拓展了辅助触点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触点断开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触点接通示意图;
19.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辅助静引出端与转接片连接前结构示意图。
21.标号说明:
22.1、静端子;2、主动簧片;3、推动杆部件;4、辅助静引出端;5、辅助动簧片;51、斜片;6、转接片;61、沉槽;62、斜面;7、陶瓷罩;8、框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使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包括静端子1、主动簧片2、推动杆部件3、辅助静引出端4和辅助动簧片5,所述主动簧片2装于推动杆部件3上,在推动杆部件3带动下实现主动簧片2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端子1底部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即主触点接通或断开;在推动杆部件3上设有能够随主动簧片2一起运动的辅助动簧片5,所述辅助动簧片5的端部位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4的端部上方,如图3和图4所示,主动簧片2上移接静端子1底部的触静触点时带动辅助动簧片5与辅助静引出端4断开,如图5和图6所示,主动簧片2下移与静端子1底部的静触点分离时带动辅助动簧片5接触辅助静引出端4,即辅助触点接通或断开。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静引出端4和辅助动簧片5可设置为多组,本实施例对称设置两组辅助静引出端4和辅助动簧片5,即使一组失效,另一组也能继续使用。
25.如图7所示,所述辅助静引出端4的端部设有转接片6,转接片6用于接通辅助静引出端4与辅助动簧片5,所述转接片6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比如无氧铜、铍铜等,保证辅助触点的连通和使用。所述转接片6上设有沉槽61,所述辅助静引出端4的端部插置于沉槽61内,使转接片6与辅助静引出端4连为一体。
26.所述辅助动簧片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上,所述辅助动簧片5的另一端形成斜片51,所述转接片6与辅助动簧片5的接触处形成配合斜片51的斜面62,方便与辅助动簧片5接触。
27.当动簧片上移接触静端子1底部的静触点时带动辅助动簧片5上移与转接片6的斜片51分离,此时辅助触点断开;当主动簧片2下移与静端子1底部的静触点分离时带动辅助动簧片5接触转接片6的斜片51,此时辅助触点接通。
28.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还包括陶瓷罩7,所述辅助静引出端4和静端子1共同固定在
所述陶瓷罩7上,所述主动簧片2和辅助动簧片5置于所述陶瓷罩7内部,所述辅助静引出端4的端部伸入陶瓷罩7内部。所述静端子1、陶瓷罩7、辅助静引出端4和转接片6可通过高温钎焊、电阻钎焊或激光钎焊的方式形成一个组件,钎焊时可一次性钎焊为一体,或者分次进行钎焊,比如先将辅助静引出端4、框片8、陶瓷罩7高温钎焊起来形成一个部件,然后再第二次高温钎焊,将转接片6与辅助静引出端4焊接起来,最后形成一个组件——陶瓷组件。
29.因为辅助触点在实际工况中电气负载比较小,所以对接触电阻要求比较高,因此所述转接片或辅助动簧片在接触的位置(比如本实施例的斜面处和斜片处)配置额外的触点(同理于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这样既解决了接触电阻高的问题,又可将额外的触点单独镀层,相比把整个转接片或辅助动簧片拿去镀层来说更节省成本。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端子、主动簧片、推动杆部件、辅助静引出端和辅助动簧片,所述主动簧片装于推动杆部件上,在推动杆部件带动下实现主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在推动杆部件上设有能够随主动簧片一起运动的辅助动簧片,所述辅助动簧片的端部位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上方,主动簧片上移接触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时带动辅助动簧片与辅助静引出端断开,主动簧片下移与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分离时带动辅助动簧片接触辅助静引出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设有转接片,所述转接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用于接通辅助静引出端与辅助动簧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上设有沉槽,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插置于沉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通过钎焊固定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簧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上,所述辅助动簧片的另一端形成斜片,所述转接片与辅助动簧片的接触处形成配合斜片的斜面。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或辅助动簧片在接触的位置设置额外的触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和辅助动簧片设置为多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陶瓷罩,所述辅助静引出端和静端子共同固定在所述陶瓷罩上,所述主动簧片和辅助动簧片置于所述陶瓷罩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包括静端子、主动簧片、推动杆部件、辅助静引出端和辅助动簧片,所述主动簧片装于推动杆部件上,在推动杆部件带动下实现主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在推动杆部件上设有能够随主动簧片一起运动的辅助动簧片,所述辅助动簧片的端部位于所述辅助静引出端的端部上方,主动簧片上移接触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时带动辅助动簧片与辅助静引出端断开,主动簧片下移与静端子底部的静触点分离时带动辅助动簧片接触辅助静引出端,实现主触点与辅助触点的通断状态相反。实现主触点与辅助触点的通断状态相反。实现主触点与辅助触点的通断状态相反。


技术研发人员:施生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施生面
技术研发日:2022.04.02
技术公布日:2022/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