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绕线保护的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4344发布日期:2022-07-23 06:4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具有绕线保护的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向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绕线保护的换向器。


背景技术:

2.单相串励电动机俗称串励电机或通用,因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串联在一起工作而得名。单相串励电动机属于交、直流两用电动机,它既可以使用交流电源工作,也可以使用直流电源工作。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及支架三部分组,定子由铁心和励磁绕组组成,转子由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及转轴等组成。
3.市场上现有的换向器,例如专利公开的公布号为cn1403226a的带台阶槽型换向器整体冷锻制造方法,换向器组件的成形、压制酚醛树脂并固化、切削加工、嵌漆包线等工序,将挤压、镦粗、扩径、压入等基本变形工序复合在一个模具型腔中,用管材一次性冷锻成形换向器组件,换向器组件上设有用于放置漆包线的槽。
4.但是,换向器面向电枢一侧的槽口处具有尖角,电枢上的漆包线经过尖角并置于换向器的槽中与换向器连接,在电机使用时,电机震动会造成漆包线浮动,漆包线与尖角处碰撞,容易出现断线问题,至电机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上述漆包线容置受碰撞出现断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绕线保护的换向器。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绕线保护的换向器,连接在电枢一侧的电枢轴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电枢轴连接的铜衬套、由电木粉注塑而成的电木粉基体和多个换向片,电木粉基体套在铜衬套外侧与铜衬套固定连接,多个换向片均匀的圆周排布在电木粉基体的外圆周上,所述换向片的内侧设有t形的植入脚,换向片的植入脚植入电木粉基体内与电木粉基体连接,相邻换向片之间设有云母片用于间隔,所述植入脚和换向片之间围合形成上下两容置槽,上下两容置槽内均设有用于加固换向片的加强环,所述换向片靠近电枢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容置漆包线的焊线槽,所述电木粉基体与电枢相对的一侧设有位置补偿套,位置补偿套套在电枢轴上,且被紧压在电木粉基体和电枢之间,所述位置补偿套由红钢纸材质制成,位置补偿套上设有与焊线槽对应的多个导线槽,导线槽的槽口与焊线槽的槽口对接,并且导线槽对接处的槽底与焊线槽对接处的槽底齐平。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漆包线卡入位置补偿套的导线槽中,并沿着导线槽接入焊线槽中,漆包线与焊线槽点焊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木粉基体面向电枢的一侧上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位置补偿套上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定位位置补偿套的位置。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焊线槽具有圆弧形的槽底,圆弧形的
槽底前低后高,圆弧形的槽底的最低点与导线槽对接。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焊线槽的槽宽与导线槽的槽宽相同。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植入脚的内侧设有燕尾槽,所述电木粉基体上设有与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燕尾嵌在燕尾槽中。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位置补偿套远离换向器的一侧设有羊毛垫圈,羊毛垫圈套在电枢轴上,并夹紧在位置补偿套和电枢之间,漆包线从羊毛垫圈上方接入到导线槽中。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导线槽的槽底与相邻的电枢侧边齐平。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铜衬套的中部设有环形槽,所述电木粉基体内壁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插入在环形槽中。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换向片的数量为32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位置补偿套间隔在电枢和换向器之间,位置补偿套上设有与焊线槽对接的导线槽,漆包线经过导线槽后接入焊线槽中,由于位置补偿套为红钢纸制成,红钢纸纸质坚硬,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耐热性、机械强度、绝缘性能和机械加工成型性能,并且红钢纸相对于铜柔软,能很好的卡住漆包线,避免造成漆包线浮动问题,又不容易划伤漆包线,位置补偿套补平焊线槽的尖角,能保护下面漆包线避免直接与尖角处摩擦。
附图说明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18.图1为换向器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换向器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换向器局部拆分图;
21.图4为换向器连接在电枢轴上的示意图;
22.图5为换向器连接在电枢轴上的剖切图;
23.图6为图5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7为漆包线接线示意图。
25.图中:1、电木粉基体;2、换向片;3、云母片;4、铜衬套;5、位置补偿套;6、定位孔;7、定位柱;8、凸台;9、焊线槽;10、导线槽;11、电枢;12、换向器;13、电枢轴;14、环形槽;15、环形凸起;16、羊毛垫圈;17、加强环;18、容置槽;19、燕尾槽;20、燕尾;21、漆包线;22、植入脚。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图1-图7所示,具有绕线保护的换向器,连接在电枢11一侧的电枢轴13上,包括用于与电枢轴13连接的铜衬套4、由电木粉注塑而成的电木粉基体1、多个换向片2。
29.图6所示,铜衬套4的中心设有轴孔用于电枢轴13穿过,使换向器12连接在电枢轴13上。中间使用铜衬套4使其更加耐高温。
30.电木粉基体1套在铜衬套4的外侧与铜衬套4固定连接。
31.另外,铜衬套4外壁的中部设有环形槽14,电木粉基体1内壁设有与环形槽14相配合的环形凸起15,环形凸起15插入在环形槽14中,使电木粉基体1和铜衬套4外壁之间连接更稳固。
32.多个换向片2均匀的圆周排布在电木粉基体1的外圆周上,换向片2的内侧设有t形的植入脚22,换向片2的植入脚22植入电木粉基体1内与电木粉基体1连接。
33.植入脚22和换向片2之间围合形成上下两容置槽18,上下两容置槽18内均设有加强环17,加强环17用于加固各个换向片2,先将各个换向片2与加强环17固定,固定好后在进行电木粉基体1的注塑,使加强环17和植入脚22均包裹在电木粉基体1中,使整体结构更稳定。
34.优选的,换向片2的数量为32片,相邻的换向片2之间设有云母片3间隔,云母片3与电木粉基体1相固定。
35.另外,植入脚22的内侧设有燕尾槽19,电木粉基体1上设有与燕尾槽19相配合的燕尾20,燕尾20嵌在燕尾槽19中,用于加固换向片2和电木粉基体1的连接,使换向片2更稳定的连接在电木粉基体1上。
36.图1、图2所示,换向片2靠近电枢11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容置漆包线21的焊线槽9,优选的,换向片2靠近电枢11的一侧上设有凸台8,凸台8上设有贯穿凸台8前侧、后侧、上侧的焊线槽9。
37.图3、图6所示,电木粉基体1与电枢11相对的一侧设有位置补偿套5,位置补偿套5位于焊线槽9的前侧,且与焊线槽9前侧的槽口相对,位置补偿套5套在电枢轴13上,且被紧压在电木粉基体1和电枢11之间,位置补偿套5由红钢纸材质制成,位置补偿套5上设有与焊线槽9对应的多个导线槽10,位置补偿套5上的一个导线槽10对应一个换向片2上的焊线槽9,导线槽10的槽口与焊线槽9的槽口对接,使导线槽10与焊线槽9相连通,并且导线槽10槽口对接出的槽底与焊线槽9槽口对接处的槽底齐平,补平焊线槽9槽口处的尖角。
38.图7所示,电枢11上的漆包线21卡入位置补偿套5的导线槽10中,并沿着导线槽10接入焊线槽9中,漆包线21与焊线槽9点焊连接。导线槽10能很好的卡住漆包线21,避免造成漆包线21浮动问题,又不容易划伤漆包线21,位置补偿套5补平焊线槽9的尖角,能保护下面漆包线21避免直接与尖角处摩擦。
39.焊线槽9具有圆弧形的槽底,圆弧形的槽底前低后高,圆弧形的槽底的最低点与导线槽10对接,圆弧形槽底方便漆包线21接入焊线槽9,便于漆包线21的点焊。
40.另外,焊线槽9的槽宽与导线槽10的槽宽相同,通过将位置补偿套5安装在换向器12上,位置补偿套5和换向片2一起开槽,保证槽的准确性,不会晃动。
41.导线槽10为直槽,导线槽10的槽底与另一侧相邻的电枢11侧边齐平,使位置补偿
套5能起到更好的过渡左右,将电枢11上的漆包线21过渡到焊线槽9中,其中导线槽10作为桥梁,使漆包线21能更好的走线。
42.图3所示,另外,电木粉基体1面向电枢11的一侧上设有多个定位柱7,位置补偿套5上设有与定位柱7对应的定位孔6,定位柱7插入定位孔6中定位位置补偿套5的位置,并且定位柱7与位置补偿套5之间的摩擦力能限制位置补偿套5脱离定位柱7,位置补偿套5仅通过定位柱7与电木粉基体1连接,拆装方便,且定位柱7还能精准定位位置补偿套5,使焊线槽9与导线槽10始终保持槽口对接,不容易出现偏差。
43.优选的,定位柱7的数量设有三个,三个定位柱7以铜衬套4的轴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在电木粉基体1上。
44.另外,位置补偿套5远离换向器12的一侧设有羊毛垫圈16,羊毛垫圈16套在电枢轴13上,并夹紧在位置补偿套5和电枢11之间,漆包线21从羊毛垫圈16上方接入到导线槽10中,对漆包线21起到更好的保护。
45.可在羊毛垫圈16上开始与定位柱7向配合的安装孔,羊毛垫圈16通过安装孔安装到定位柱7上。
4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绕线保护的换向器进行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