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9366发布日期:2022-08-16 20:1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及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2.在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的线路中电流大小悬殊,从几安到几万安都有,为便于测量、保护和控制需要转换为比较统一的电流,另外线路上的电压一般都比较高如直接测量是非常危险的,电流互感器就起到电流变换和电气隔离作用,微型电流互感器也有人称之为“仪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与变压器类似也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变压器变换的是电压而电流互感器变换的是电流罢了,电流互感器接被测电流的绕组(匝数为n1),称为一次绕组(或原边绕组、初级绕组);接测量仪表的绕组(匝数为n2)称为二次绕组(或副边绕组、次级绕组)。
3.现有公开号为cn21522048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铁芯抗直流分量微型电流互感器,包括绝缘壳体、双铁芯绕组及四个引出端子,所述绝缘壳体中部设有贯通的穿线孔,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定位柱,所述双铁芯绕组设于定位柱内,且定位柱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卡板,卡板上设有便于放置双铁芯绕组的定位卡槽,所述双铁芯绕组包括超微晶铁芯、硅钢片铁芯及线圈绕组。
4.但是,上述的这种目前的电流互感器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不便于将被测电路的电力电缆穿入到电流互感器内,且在电力电缆与电流互感器相连接处缺少限位装置,易造成电力电缆与电力互感器相连接时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电流互感器的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包括弧形结构的第一防护外壳、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相铰接的第二防护外壳、用于将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内腔的第一铁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铁芯两端的第一钢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内腔的第二铁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铁芯两端的第二钢片以及分级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片和第二钢片外周线圈绕组,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通过转轴合页相铰接。
8.较佳的,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同曲率设置,且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相对镜像设置,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同曲率设置,所述第二铁芯与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同曲率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对电力电缆进行全方
位的测量以及抗直流分流。
10.较佳的,所述第一铁芯的两端分别贯穿于第一防护外壳的开口端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钢片相连接,且第一钢片设置为外凸式,所述第二钢片设置为内凹式,且第二钢片相对于第一钢片设置,所述第二防护外壳的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钢片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壁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片的外周相切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定位槽对第一钢片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便于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在闭合时,对第一钢片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12.较佳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外壳一端的第一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外壳一端的第二连接块以及用于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连接的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贯穿于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相连接,且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钉与螺纹孔之间相互互补的作用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连接,从而便于将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相连接。
14.较佳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内腔的第一垫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内腔的第二垫块,所述第一垫块相对于第二垫块设置,且将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设置为弹性橡胶材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电缆外周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之间的摩擦力。
16.较佳的,另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一端的第一连接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的外周分别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对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两端与电力电缆相接触面提供了固定绝缘带进行安装的面域。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且
20.(1)由于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的一侧通过转轴合页相铰接,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的另一侧通过固定组件相连接,进而便于将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进行打开,从而便于将电力电缆置于在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外壳之间;
21.(2)由于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同曲率设置,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对电力电缆进行全方位的测量以及抗直流分流;
22.(3)另外由于在第一防护外壳内腔设置有第一垫块,第二防护外壳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垫块,且将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设置为弹性橡胶材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电缆外周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电力电缆在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内腔内由于外力的作用发生位置的偏移;
23.(4)且通过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的设计,对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两端与电力电缆相接触面提供了固定绝缘带进行安装的面域,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防护外壳和第二防护外壳与电力电缆相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3是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中图2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11、第一防护外壳;111、第一连接块;112、第一垫块;12、第二防护外壳;121、第二连接块;122、第二垫块;2、连接螺钉;31、第一铁芯;311、第一钢片;32、第二铁芯;321、第二钢片;41、第一连接凸起;42、第二连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考图1和图3,一种电磁式抗直流电流互感器,包括弧形结构的第一防护外壳11、与第一防护外壳11相铰接的第二防护外壳12、用于将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11内腔的第一铁芯31、分别设置在第一铁芯31两端的第一钢片311、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12内腔的第二铁芯32、分别设置在第二铁芯32两端的第二钢片321以及分级设置在第一钢片311和第二钢片321外周线圈绕组,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通过转轴合页相铰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的一侧通过转轴合页相铰接,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的另一侧通过固定组件相连接,进而便于将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进行打开,从而便于将电力电缆置于在第一防护和第二防护外壳12之间;由于第一铁芯31和第二铁芯32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同曲率设置,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铁芯31和第二铁芯32对电力电缆进行全方位的测量以及抗直流分流;另外由于在第一防护外壳11内腔设置有第一垫块112,第二防护外壳1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垫块122,且将第一垫块112和第二垫块122设置为弹性橡胶材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垫块112和第二垫块122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电缆外周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电力电缆在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内腔内由于外力的作用发生位置的偏移,且通过第一连接凸起41和第二连接凸起42的设计,对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两端与电力电缆相接触面提供了固定绝缘带进行安装的面域,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与电力电缆相连接的稳定性。
31.参考图4,第二防护外壳12与第一防护外壳11同曲率设置,且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相对镜像设置,使得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之间构成供电力电缆穿入的安装位,第一铁芯31与第一防护外壳11同曲率设置,第二铁芯32与第二防护外壳12同曲率设置,进而便于通过第一铁芯31和第二铁芯32对电力电缆进行全方位的测量以及抗直流分流。
32.参考图4,第一铁芯31的两端分别贯穿于第一防护外壳11的开口端的两侧与第一钢片311相连接,且第一钢片311设置为外凸式,第二钢片321设置为内凹式,且第二钢片321
相对于第一钢片311设置,第二防护外壳12的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钢片311相适配的定位槽,定位槽的内壁分别与第一钢片311的外周相切设置,进而便于通过定位槽对第一钢片311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便于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在闭合时,对第一钢片311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且有效的保证了第一钢片311和第二钢片321相接触的效率,从而使得第一铁芯31、第二铁芯32、第一铁芯31和第二铁芯32外周的线圈绕组、第一钢片311和第二钢片321构成环形的检测区域。
33.参考图1和图2,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11一端的第一连接块111、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12一端的第二连接块121以及用于将第一连接块111和第二连接块121相连接的连接螺钉2,连接螺钉2贯穿于第一连接块111与第二连接块121相连接,且第二连接块121上设置有与连接螺钉2相适配的螺纹孔,进而便于通过连接螺钉2与螺纹孔之间相互互补的作用将第一连接块111和第二连接块121相连接,从而便于将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相连接,且由于螺纹结构具有拆装方便的特点,从而便于将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进行快速的拆装。
34.参考图1和图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11内腔的第一垫块112以及设置在第二防护外壳12内腔的第二垫块122,第一垫块112相对于第二垫块122设置,且将第一垫块112和第二垫块122设置为弹性橡胶材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垫块112和第二垫块122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电缆外周分别与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电力电缆在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内腔内由于外力的作用发生位置的偏移,弹性橡胶材质的设计,避免了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内壁对电力电缆外周的破坏。
35.另外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一端的第一连接凸起41以及设置在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凸起42,第一连接凸起41和第二连接凸起42的外周分别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凸起41和第二连接凸起42对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两端与电力电缆相接触面提供了固定绝缘带进行安装的面域,且便于节约固定绝缘带的使用量,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与电力电缆相连接的稳定性。
3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连接螺钉2进行移除,然后将第一防护外壳11与第二防护外壳12进行打开,然后将电力电缆穿入置于到第一防护外壳11和第二防护外壳12内腔,并将连接螺钉2进行固定即可。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