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3484发布日期:2022-10-22 09:3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的制作方法
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酒店插卡取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


背景技术:

2.插卡取电开关,又称取电开关、节电开关和节能开关,其主要应用于酒店、宾馆。解决空房状态下,切断房间的电源,从而达到用电安全和节能。取电开关发展过程和酒店锁是同步的,因为要通过用开门卡来取电,所以取电开关必须与酒店锁的门卡类型相配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插卡取电从早期的机械式、光电式、逐步发展到今天的ic卡、低频卡和高频卡等。有的通过读取开门卡内的房间地址数据,进行比较是否是该房间的卡来输出电源的通断。有的通过读取开门卡的权限类型、时间等数据,上传酒店客房智能管理控制系统,由酒店客房智能管理控制系统执行客房用电状态。需要与酒店锁共享写卡数据和酒店客房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共享传输协议。也有的不单单进行权限管理,还包含远程控制、远程监测和习惯控制等。
3.目前,智能插卡取电主要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有线方式主要以rs485、can总线通过网关(rs485/can转wifi/eth)与云平台进行交互信息。无线方式主要以zigbee、蓝牙mesh等本地组网通过网关(zigbee/蓝牙mesh转wifi/eth)与云平台进行交互。以上两种方式都需要额外增加网关方可实现,并且有线方式对老酒店改造需要刨墙穿线,给酒店停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并且市场上的插卡取电外壳千篇一律,都是采用扣盖、面板、边框、顶壳、底壳等至少5部分组成,组装时需要螺丝固定,安装时需要扣合面板和扣盖,施工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智能插卡取电施工不便且需要额外增加网关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包括面板、顶壳、底壳和边框,所述顶壳通过第一卡扣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边框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三卡扣与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连接,所述面板通过第四卡扣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面板上设有用于插卡的插槽,所述底壳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电源板和主板,所述顶壳外侧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有天线板,所述电源板和所述天线板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主板上集成有zigbee模块和wifi模块。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卡孔和第一卡块,所述顶壳上设有所述第一卡块,所述底壳上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适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卡孔卡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卡槽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三卡扣包括第三卡孔
和第三卡块,所述边框靠近所述顶壳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二卡槽,所述边框靠近所述底壳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三卡块,所述顶壳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卡块,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三卡块相适应的位置设有第三卡孔,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所述第三卡块与所述第三卡孔卡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卡扣包括第四卡块和第四卡孔,所述面板靠近所述顶壳的一面设有所述第四卡块,所述边框上与所述第四卡块相适应的位置设有所述第四卡孔,所述第四卡块与所述第四卡孔卡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板与所述主板之间采用插针的方式电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主板上还集成有rfid识别模块。
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包括面板、顶壳、底壳和边框,顶壳通过第一卡扣与底壳连接,边框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三卡扣与顶壳和底壳连接,面板通过第四卡扣与边框连接,面板上设有用于插卡的插槽,底壳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包括电源板和主板,顶壳外侧靠近面板的一侧设有天线板,电源板和天线板均与主板电连接,主板上集成有zigbee模块和wifi模块。本技术整体采用卡扣式安装,无需额外增加螺丝钉,安装方便,增加了zigbee模块和wifi模块,能够同时满足本地组网和远程监测与控制,不需要额外增加网关设备,节约了成本和安装时间。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技术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顶壳与底壳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边框与顶壳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边框与底壳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面板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边框结构示意。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底壳;11、第一卡孔;12、第三卡孔;2、顶壳;21、第一卡块;22、第二卡块;3、边框;31、第二卡槽;32、第三卡块;33、第四卡孔;4、面板;41、第四卡块;42、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
(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25.本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技术表述的范畴。
2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zigbee和wifi的智能插卡取电开关,包括面板4、顶壳2、底壳1和边框3,边框3固定在室内墙体的86盒内;顶壳2通过第一卡扣与底壳1连接,边框3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三卡扣与顶壳2和底壳1连接,面板4通过第四卡扣与边框3连接,面板4上设有用于插卡的插槽42,底壳1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包括电源板和主板,顶壳2外侧靠近面板4的一侧设有天线板,电源板和天线板均与主板电连接,主板上集成有zigbee模块、wifi模块和rfid识别模块。本技术整体采用卡扣式安装,无需额外增加螺丝钉,安装方便,增加了zigbee模块和wifi模块,能够同时满足本地组网和远程监测与控制,不需要额外增加网关设备,节约了成本和安装时间。
27.具体的,请参阅图2,第一卡扣包括第一卡孔11和第一卡块21,顶壳2上设有第一卡块21,底壳1上与第一卡块21相适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卡孔11,第一卡块21卡进第一卡孔11将顶壳2和底壳1固定连接。
28.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卡扣包括第二卡槽31和第二卡块22,第三卡扣包括第三卡孔12和第三卡块32,边框3靠近顶壳2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槽31,边框3靠近底壳1的一面设有第三卡块32,顶壳2与第二卡槽31相适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卡块22,底壳1与第三卡块32相适应的位置设有第三卡孔12,第二卡槽31与第二卡块22卡接,第三卡块32与第三卡孔12卡接。
29.请参阅图5和图6,第四卡扣包括第四卡块41和第四卡孔33,面板4靠近顶壳2的一面设有第四卡块41,边框3上与第四卡块41相适应的位置设有第四卡孔33,第四卡块41卡进第四卡孔33将面板4安装在边框3上。
30.本技术中,电源板与主板之间采用插针的方式电连接,天线板通过导线连接到主板,86盒内有供电线路穿过,供电线路通过86盒内部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电源板包含接线端子、开关电源和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输出为火线端,可充当房间总闸控制房间开断。其中,电源板与外部相连的,电源板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的220vac市电转换成12vdc及3.3vdc,其中12vdc电压作为继电器控制电源,同时该12vdc也作为dc-dc的供电电源,3.3v电源给主板供电使用。
31.本技术中,面板4为插卡开关最外部的结构,可以根据需求和室内装修风格做适应的改变,面板4上设有专门的插槽42,配合本技术中的天线板,从插槽42内插入的ic卡能够被限制在插槽42内并与天线板贴合。面板结构主要用于将内部结构覆盖遮挡且用来引导ic卡。天线板能够对插入的ic卡进行识别,当客人插卡后,插卡取电识别到有卡插入后,将通过zigbee发送数据到终端设备,这时房间灯光会分阶段亮起,营造一种欢迎客人入住房间的氛围。同时wifi将数据上传到酒店客房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即客控系统),客控系统控制房间电视进行播放欢迎语。如果客人在房间操作终端设备,比如开廊灯、清理、勿扰等,插卡也会将数据传输到客控系统。客控系统对数据统一进行存储、统计、分析来了解客人使用习性。如果房间配备小度智能屏、叮咚音箱、小米管家等智能设备,客人可通过语音命令控制房间设备,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智能性。
32.本技术在原有的插卡开关的基础上增加了独立的zigbee模块和wifi模块,能够使得外部设备连接该开关,并由内部设有的识别电路板将识别信息对外发送,使外部终端能够获取到插卡的控制数据,并根据该控制数据执行操作。插卡取电外壳仅仅使用4部分单体,整体采用卡扣安装方式,大大缩短了生产和施工时间。
33.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4.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