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头结构以及旋转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3150发布日期:2022-11-29 21:2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头结构以及旋转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头结构以及旋转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光伏系统中,通常利用旋转隔离开关实现单独隔离、保护和断开每个光伏电池的目的。目前,常见的用于光伏系统的旋转式隔离开关包括一个操作机构和若干触头模块,其中触头模块的结构决定着隔离开关的灭弧效果。
3.中国专利文献cn213400978u公开了一种触头支架,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扣合后的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和间隙,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夹持动触头组,静触头的一端通过所述间隙伸入所述触头支架。触头支架转动带动触头组转动,动触头组转动时,和伸入触头支架的静触头配合能进行通电或断电。
4.但是这种触头支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5.1.动触头组和静触头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在被间隙压缩后,随静触头的移动拉长拉断,从而实现灭弧,但这种灭弧方式灭弧效率较低,且电弧存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动触头或静触头被电弧烧毁,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触头支架通过压缩电弧,让电弧自然拉断熄灭的灭弧方式效率低,电弧存留时间长容易使触头被烧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灭弧速度快,减少电弧停留时间,安全性高的触头结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头结构,包括:
8.动触盘,转动设置于开关壳体内,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安装座,以及成型在所述上盖和安装座之间的容置腔;
9.两静触头,关于所述动触盘的轴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动触盘两侧;
10.动触头结构,联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上,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从所述容置腔伸出到所述动触盘外的两接触端,所述动触头结构随所述动触盘转动时通过所述接触端与所述静触头进行接合或分断动作;
11.灭弧结构,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安装座之间,包括沿所述接触端的转动轨迹间隔设置在所述上盖边缘上的若干第一灭弧隔板,和对应所述第一灭弧隔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边缘的若干第二灭弧隔板,所述第一灭弧隔板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之间留有可供所述静触头穿过的间隙。
12.在上述的触头结构中,所述动触盘上设置有用于隔离电弧的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关于所述动触盘轴心对称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两组上挡板组,和对应两所述上挡板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两组下挡板组,在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安装座上时,所述上挡板组与所述下挡板组重叠或部分重叠设置。
13.在上述的触头结构中,所述上挡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接触端一侧的第一上挡板,
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灭弧隔板一侧的第二上挡板;
14.所述下挡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接触端一侧的第一下挡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灭弧隔板一侧的第二下挡板。
15.在上述的触头结构中,所述上挡板组和所述下挡板组之间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挡板和所述第二下挡板之间的连接片,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片上的限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挡板和所述第二上挡板之间的卡钩,在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安装座上时,所述卡钩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连接片配合卡接。
16.在上述的触头结构中,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两动触片,和分别对两所述动触片施加相向靠近的偏压力的两金属弹片,所述接触端为两所述动触片的两端,所述金属弹片包括与所述容置腔内壁贴合连接的支撑部,以及倾斜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两端的两弹性压脚,两所述弹性压脚分别抵压接触在两所述接触端上。
17.在上述的触头结构中,两所述动触片之间分别设有相向凸伸的若干凸块,两所述动触片上的凸块相互抵接。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转隔离开关,包括上述的触头结构和驱动所述触头结构分合闸的操作机构。
19.在上述的旋转隔离开关中,所述旋转隔离开关设置有多层所述开关壳体,每一层所述开关壳体内对应设置有所述触头结构,多个所述触头结构上的轴心贯穿设置有多边形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形状相匹配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机构通过所述操作杆带动多个所述触头结构同步转动。
20.在上述的旋转隔离开关中,所述操作杆的一端端部设有可与所述安装座底部配合卡接的限位凸台。
21.在上述的旋转隔离开关中,相邻两个所述触头结构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顶部或所述安装座底部二者之一上的若干定位凸起,和对应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上盖顶部或所述安装座底部二者另一上的若干定位槽,其一所述触头结构上的定位凸起可以插入另一所述触头结构的定位槽内。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包括动触盘和设置在所述动触盘内的动触头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动触盘两侧的静触头,所述动触盘包括上盖和安装座,通过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安装座的边缘分别设置第一灭弧隔板和第二灭弧隔板,由于所述第一灭弧隔板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均位于所述动触头结构的接触端的转动路径上,在所述动触头结构与所述静触头分闸转动时,所述静触头与所述接触端分离后会在所述第一灭弧隔板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之间的间隙内快速移动,使得间隙内的气压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间隙内的空气流动,以使所述动触头结构与所述静触头分离产生的电弧会随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一灭弧隔板或所述第二灭弧隔板内熄灭,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利用所述第一灭弧隔板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将分断产生的大电弧分割成若干小电弧,增加电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电弧快速冷却熄灭,灭弧速度快,减少电弧停留时间,防止静触头或动触头结构被电弧烧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在上盖上设置有上挡板组,和在安装座上设置有下挡板组,利用所述上挡板组与所述下挡板组在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安装座上时的重叠配
合,将所述动触头结构的两个接触端分隔开,避免出现电弧串接两个接触端出现短路问题,提高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
2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隔离开关,其设置有如上所述触头结构,因而自然具有因设置上述触头结构而带来的一切优点,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所示的旋转隔离开关的剖面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主视图;
31.图5为图3所示的触头结构的爆炸图;
32.图6为图5所示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开关壳体;11-操作机构;12-操作杆;13-限位凸台;
35.2-动触盘;21-上盖;22-安装座;23-容置腔;24-连接孔;25-定位凸起;26-定位槽;
36.3-静触头;
37.4-动触头结构;41-接触端;42-动触片;43-金属弹片;44-支撑部;45-弹性压脚;46-凸块;
38.5-灭弧结构;51-第一灭弧隔板;52-第二灭弧隔板;53-间隙;
39.6-挡板组件;61-第一上挡板;62-第二上挡板;63-第一下挡板;64-第二下挡板;65-连接片;66-限位槽;67-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实施例1
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4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3-6所示的一种触头结构,包括:
45.动触盘2,转动设置于开关壳体1内,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21和安装座22,以及成型在所述上盖21和安装座22之间的容置腔23;
46.两静触头3,关于所述动触盘2的轴心对称设置在所述动触盘2两侧;
47.动触头结构4,联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3上,所述动触头结构4包括从所述容置腔23伸出到所述动触盘2外的两接触端41,所述动触头结构4随所述动触盘2转动时通过所述接触端41与所述静触头3进行接合或分断动作;
48.灭弧结构5,设置在所述上盖21和所述安装座22之间,包括沿所述接触端41的转动轨迹间隔设置在所述上盖21边缘上的若干第一灭弧隔板51,和对应所述第一灭弧隔板5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2边缘的若干第二灭弧隔板52,所述第一灭弧隔板51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52之间留有可供所述静触头3穿过的间隙53。
49.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上盖21与所述安装座22的边缘分别设置第一灭弧隔板51和第二灭弧隔板52,由于所述第一灭弧隔板51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52均位于所述动触头结构4的接触端41的转动路径上,在所述动触头结构4与所述静触头3分闸转动时,所述静触头3与所述接触端41分离后会在所述第一灭弧隔板51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52之间的间隙53内快速移动,使得间隙53内的气压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间隙53内的空气流动,以使所述动触头结构4与所述静触头3分离产生的电弧会随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一灭弧隔板51或所述第二灭弧隔板52内熄灭,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利用所述第一灭弧隔板51和所述第二灭弧隔板52将分断产生的大电弧分割成若干小电弧,增加电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电弧快速冷却熄灭,灭弧速度快,减少电弧停留时间,防止静触头3或动触头结构4被电弧烧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50.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接触端41和所述灭弧结构5之间设置有分隔二者的挡板组件6,所述挡板组件6包括关于所述动触盘2轴心对称设置在所述上盖21上的两组上挡板组,和对应两所述上挡板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2上的两组下挡板组,在所述上盖21扣合在所述安装座22上时,所述上挡板组与所述下挡板组重叠或部分重叠设置,利用所述上挡板组与所述下挡板组在所述上盖21扣合在所述安装座22上时的重叠配合,将所述动触头结构4的两个接触端41分隔开,避免出现电弧串接两个接触端41出现短路问题,提高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进一步设置的,所述上挡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接触端41一侧的第一上挡板6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灭弧隔板51一侧的第二上挡板62;所述下挡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接触端41一侧的第一下挡板6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灭弧隔板52一侧的第二下挡板64。
51.如图3-5所示,所述上挡板组和所述下挡板组之间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挡板63和所述第二下挡板64之间的连接片65,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片65上的限位槽6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挡板61和所述第二上挡板62之间的卡钩67,在所述上盖21扣合在所述安装座22上时,所述卡钩67通过所述限位槽66与所述连接片65配合卡接,即所述卡钩67两侧的卡扣凸起与所述连接片65两侧的凸起相互卡接,使得所述上盖21不会轻易脱离所述安装座22,从而提高所述上盖21和所述安装座22的装配便捷性和结合强度。
52.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动触头结构4包括上下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23内的两动触片42,和分别对两所述动触片42施加相向靠近的偏压力的两金属弹片43,所述接触端41为两所述动触片42的两端,所述金属弹片43包括与所述容置腔23内壁贴合连接的支撑部44,以及倾斜连接在所述支撑部44两端的两弹性压脚45,两所述弹性压脚45分别抵压接触在两所述接触端41上,通过所述弹性压脚45对所述接触端41施加偏压力,使得所述动
触片42可靠的安装在所述容置腔23内,并使所述接触端41与所述静触头3保持紧密接触。
53.如图5所示,两所述动触片42之间分别设有相向凸伸的若干凸块46,两所述动触片42上的凸块46相互抵接,确保两所述动触片4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所述静触头3可活动插入到两所述接触端41之间。
54.实施例2
5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转隔离开关,包括实施例1中的触头结构和驱动所述触头结构分合闸的操作机构11,本实施例的旋转隔离开关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触头结构,其自然具有因设置上述触头结构而带来的一切优点。
56.下面结合图1-2对所述旋转隔离开关的具体结构设置做详细说明:
57.所述旋转隔离开关设置有多层所述开关壳体1,每一层所述开关壳体1内对应设置有所述触头结构,多个所述触头结构上的轴心贯穿设置有方形连接孔24,所述连接孔24内穿设有方形操作杆12,所述操作机构11通过所述操作杆12带动多个所述触头结构同步转动,当然所述连接孔24和所述操作杆12也可以设置成三角形或六边形等其他多边形或异性结构,进一步设置的,所述操作杆12的一端端部设有可与所述安装座22底部配合卡接的限位凸台13,以避免所述操作杆12在组装过程时脱离所述连接孔24,提高组装效率。
58.为了提高装配时的一致性,相邻两个所述触头结构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21顶部或所述安装座22底部二者之一上的若干定位凸起25,和对应所述定位凸起25设置在所述上盖21顶部或所述安装座22底部二者另一上的若干定位槽26,其一所述触头结构上的定位凸起25可以插入另一所述触头结构的定位槽26内,保证多个所述触头结构分别安装在多个开关壳体1内时,其上的所述连接孔24对齐设置,从而使所述操作孔可以轻松插入到所述连接孔24内,安装方便快捷。
5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