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6005发布日期:2022-12-21 01:5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薄膜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


背景技术:

2.薄膜开关是集按键功能、指示元件、仪器面板为一体的操作系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薄膜开关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薄膜开关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电子通讯和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内,薄膜开关分为多种类,复合型薄膜开关就属于其中的一种,后期逐渐将复合型薄膜开关制作呈带柔性触控屏。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薄膜开关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在连接线与外部接线头经过相应技术进行组装后,若连接线遇到外部抽拉时,连接线容易与外部接线头之间出现松动,造成连接不良,严重出现短路,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薄膜开关牢固性不佳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柔性触控屏,所述本体一侧上方连接有连接线,且连接线外部的顶端设置有组装结构,所述组装结构包括挡块,所述挡块固定于连接线外壁且靠近自身末端的位置处,所述挡块之间连接线的外部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外壁且靠近自身末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块,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后壳,所述后壳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后壳内壁与本体之间设置有挤压结构,所述本体背离后壳靠近底端的两端均设置有按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线在插接杆和凸块的作用下能够在连接线与外部物体连接后,再次进行固定,提高连接线与外部物体连接的牢固性。
8.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固定于后壳的顶端,所述限位架顶部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翻盖,且翻盖远离与限位架连接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扣,所述限位架远离翻盖一端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插接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线的顶端弯曲在后壳顶端,减少占据面积,同时减少对限位结构造成的损坏。
10.可选的,所述翻盖的长度与限位架的长度一至,所述限位架侧视为u型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连接线限位在翻盖和限位架之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连接线顶端的防护效果。
12.可选的,所述套环内部的宽度大于连接线宽度且小于挡块宽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套环能够在两挡块之间连接线外部滑动,连接线通
过挡块的作用下避免与套环之间出现脱离现象。
14.可选的,所述后壳正视为u型设置,所述后壳一侧与本体之间固定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本体的一侧完全遮挡,对部分本体起到保护作用。
16.可选的,所述挤压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固定于后壳的内壁上,所述套筒的一侧滑动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套筒的一侧固定有挤压板,所述连接杆远离挤压板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体,且弹簧体位于套筒内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挤压板对本体和后壳之间提高紧密性,尽量避免经过长期使用出现本体层次之间出现松弛,影响使用。
18.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呈t型设置,所述连接杆和套筒之间为t型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t型连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尽量避免连接杆和套筒之间出现脱离现象。
20.可选的,所述挤压板和连接杆在弹簧体的作用下构成挤压复位结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挤压复位,能够保持挤压板对本体部分进行挤压固定。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1.通过设置有插接杆、套环、挡块以及凸块,挡块固定在连接线外壁,套环套装连接线外部两挡块之间,插接杆垂直设置,并且插接杆采用塑料材质制作,而插接杆和外部连接物体时,通过凸块限位插接,实现了该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与外部物体连接的牢固性,提高组装的便捷性;
24.2.通过设置有弧形扣、翻盖、限位架以及插接槽,限位架固定在后壳顶端,限位架为u型设置,翻盖与限位架为转动连接,而翻盖翻转后与限位架合并时,弧形扣与插接槽卡接,将连接线限位在翻盖和限位架之间,实现了该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对连接线进行折叠收纳效果;
25.3.通过设置有弹簧体、套筒、挤压板以及连接杆,套筒固定在后壳内壁,套筒与挤压板之间通过连接杆滑动连接,而连接杆与套筒之间为t型连接,连接杆通过弹簧体构成复位结构,挤压板通过套筒在弹簧体的配合下对部分本体起到挤压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结构俯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本体;2、限位结构;201、弧形扣;202、翻盖;203、限位架;204、插接槽;3、组装结构;301、插接杆;302、套环;303、挡块;304、凸块;4、连接线;5、挤压结构;501、弹簧体;502、套筒;503、挤压板;504、连接杆;6、柔性触控屏;7、后壳;8、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公开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参照图1和图4,该复合型薄膜开关,包括本体1,本体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柔性触控屏6,本体1一侧上方连接有连接线4,且连接线4外部的顶端设置有组装结构3,组装结构3包括挡块303,挡块303固定于连接线4外壁且靠近自身末端的位置处,挡块303之间连接线4的外部套设有套环302,套环302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插接杆301,插接杆301外壁且靠近自身末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凸块304,套环302内部的宽度大于连接线4宽度且小于挡块303宽度,挡块303对套环302起到遮挡作用。而套环302能够在连接线4的外部进行部分滑动运作。
35.参照图4,在组装时,连接线4与外部接头通过相应技术进行连接,随后插接杆301通过挤压发生形变随之插入外部接线头所开设的插槽内,当插接杆301在没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凸块304卡在外部接线头内,通过凸块304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连接线4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牢固性。
36.参照图1和图5,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后壳7,后壳7正视为u型设置,后壳7一侧与本体1之间固定设置,对本体1部分起到保护作用。后壳7的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2;限位结构2包括限位架203,限位架203固定于后壳7的顶端,限位架203顶部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翻盖202,且翻盖202远离与限位架203连接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扣201,弧形扣201为小幅度凸出设置,限位架203远离翻盖202一端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插接槽204,弧形扣201能够与插接槽204插接,使翻盖202与限位架203之间连接。翻盖202的长度与限位架203的长度一致,限位架203侧视为u型设置,能够对连接线4端头处进行限位摆放。
37.参照图1和图5,在制作完成后,将连接线4折叠摆放在限位架203中,将翻盖202翻转,弧形扣201受到挤压后与插接槽204卡接,因此能够将连接线4限位在翻盖202和限位架203中。
38.参照图1-3,后壳7内壁与本体1之间设置有挤压结构5,本体1背离后壳7靠近底端的两端均设置有按键8;挤压结构5包括套筒502,套筒502固定于后壳7的内壁上,套筒502的一侧滑动有连接杆504,且连接杆504远离套筒502的一侧固定有挤压板503,连接杆504远离挤压板503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体501,且弹簧体501位于套筒502内部。连接杆504呈t型设置,连接杆504和套筒502之间为t型连接,提高两者之间的牢固性。挤压板503和连接杆504在弹簧体501的作用下构成挤压复位结构,始终保持挤压板503与本体1之间紧密贴合。
39.参照图1-3,制作后,挤压板503在连接杆504的配合下通过弹簧体501向套筒502外部延伸,使挤压板503与本体1一侧紧密贴合,通过对本体1挤压,能够保持本体1各个内部组装结构紧密贴合,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40.本技术的一种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的实施原理为:
41.首先在制作时,在后壳7的内壁组装套筒502,套筒502一侧通过连接杆504滑动组装挤压板503,本体1和后壳7组装,挤压板503在连接杆504的配合下通过弹簧体501向外延伸并对部分本体1进行挤压。
42.其次将连接线4顶端弯折在限位架203内,翻盖202翻转与限位架203挤压,弧形扣
201受到挤压后向翻盖202内移动,当翻盖202翻转合适位置后,弧形扣201与插接槽204插接。
43.最后在与外部装置进行连接时,将翻盖202翻转,连接线4取出,连接线4与外部接线头之间通过相应技术进行组装,随后将插接杆301受到挤压后插入外部连接物体内部,松开后,插接杆301不受到挤压的情况下插接杆301自动复位展开,凸块304与外部连接物体之间进行卡接固定,最终完成该带柔性触控屏的复合型薄膜开关的使用工作。
4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