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1717发布日期:2023-01-25 01:2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使用电动新能源汽车的人群也越来越多。电动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形成高温、高湿等环境,会对电控器件的功能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电动新能源汽车驱动集成中,三相接口总成固定在缸体上,缸体内外部的电器元件通过三相接口总成上的端子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缸体内外部的信号传输,为了保持缸体内部干燥,从而确保电控器件的持久、稳定运行,提高电控器件的使用寿命,需要研制出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提高对缸体的密封效果,防止气体和水分进入缸体内,以解决上述问题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包括安装顶板、铜排固定柱、连接铜排、密封胶层和穿缸连接器,安装顶板上设有螺丝孔和安装通孔,螺丝孔设置多组,铜排固定柱后端固定在安装顶板的前侧,铜排固定柱后端设有注胶孔,注胶孔从竖直贯穿铜排固定柱,连接铜排穿设在安装顶板和铜排固定柱内,连接铜排的上端对应在安装顶板上表面,连接铜排的下端对应在铜排固定柱底部,连接铜排中部穿设过注胶孔,密封胶层填充于注胶孔内,穿缸连接器固定在安装通孔内。
6.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固定在安装顶板上方且对应在连接铜排外周,第二密封圈固定在安装顶板上方且对应在安装通孔外周。
7.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包括安装内壳、密封外壳和连接端子,密封外壳采用弹性材料,密封外壳套设在安装内壳上,密封外壳包括一体设置的底部密封板和侧部密封板,侧部密封板环绕在安装内壳四周,底部密封板对应在安装内壳下侧且边缘与侧部密封板的下端连接,连接端子固定在安装内壳上,连接端子内部中部设有实心部,连接端子下端穿设过底部密封板,连接端子上端对应在安装内壳上方。
8.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安装内壳包括壳体、限位凸环和卡扣,限位凸环固定在壳体上方且环绕在壳体外周,密封外壳套设在壳体上且上端面与限位凸环下端面顶触,卡扣上端固定在壳体的下方,下端穿设过底部密封板,卡扣设置两组且对应在壳体的左右两侧。
9.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第一安装孔对应在第二安装孔的上方,连接端子外侧设有
定位凸环,连接端子穿设过第一安装孔,定位凸环对应在第二安装孔内。
10.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连接端子外侧还设有卡接凸环,卡接凸环对应在定位凸环的上方,卡接凸环外侧直径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卡接凸环的外侧与第一安装孔内壁顶触。
11.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连接端子下端内侧设有第一连接孔,连接端子上端内侧设有第二连接孔。
12.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侧部密封板上设有至少两组弹性凸环,多组弹性凸环绕设在侧部密封板外周且沿竖直方向排列。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安装顶板通过穿设于螺丝孔的锁紧螺丝固定在缸体上,通过在铜排固定柱上设置注胶孔,密封胶层对注胶孔内进行填充,使密封胶层对连接铜排和铜排固定柱之间的缝隙进行阻挡,气体和水分无法通过连接铜排和铜排固定柱之间的缝隙进入缸体内,提高了密封的效果,保持缸体内部干燥,从而确保电控器件的持久、稳定运行,提高电控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穿缸连接器的结构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穿缸连接器的分解结构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内壳的结构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端子的剖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安装顶板;11、螺丝孔;12、安装通孔;2、铜排固定柱;21、注胶孔;
23.3、连接铜排;4、密封胶层;5、穿缸连接器;51、安装内壳;511、壳体;
24.5111、第一安装孔;5112、第二安装孔;512、限位凸环;513、卡扣;52、密封外壳;521、底部密封板;522、侧部密封板;5221、弹性凸环;53、连接端子;531、实心部;532、定位凸环;533、卡接凸环;534、第一连接孔;535、第二连接孔;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26.如图1至7所示,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包括安装顶板1、铜排固定柱2、连接铜排3、密封胶层4和穿缸连接器5,安装顶板1上设有螺丝孔11和安装通孔12,螺丝孔11设置多组,铜排固定柱2后端固定在安装顶板1的前侧,铜排固定柱2后端设有注胶孔21,注胶孔21从竖直贯穿铜排固定柱2,连接铜排3穿设在安装顶板1和铜排固定柱2内,连接铜排3的上端对应在安装顶板1上表面,连接铜排3的下端对应在铜排固定柱2底部,连接铜排3中部穿设过注胶孔21,密封胶层4填充于注胶孔21内,穿缸连接器5固定在安装通孔12内。
27.安装顶板1通过穿设于螺丝孔11的锁紧螺丝固定在缸体上,通过在铜排固定柱2上设置注胶孔21,密封胶层4对注胶孔21内进行填充,使密封胶层4对连接铜排3和铜排固定柱
2之间的缝隙进行阻挡,气体和水分无法通过连接铜排3和铜排固定柱2之间的缝隙进入缸体内,提高了密封的效果。缸体外部的电源连接线连接于连接铜排3的外端,缸体外部的数据连接线连接于穿缸连接器5外端,连接线通过连接铜排3和穿缸连接器5与缸体内的电器元件连接。
28.在本设计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6固定在安装顶板1上方且对应在连接铜排3外周,第二密封圈7固定在安装顶板1上方且对应在安装通孔12外周。
29.在将安装顶板1固定在缸体内壁下方之后,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与缸体内壁接触,避免气体和水分在安装顶板1顶面和缸体内壁下端面的缝隙中流通,提高密封性。
30.所述穿缸连接器5包括安装内壳51、密封外壳52和连接端子53,密封外壳52采用弹性材料,密封外壳52套设在安装内壳51上,密封外壳52包括一体设置的底部密封板521和侧部密封板522,侧部密封板522环绕在安装内壳51四周,底部密封板521对应在安装内壳51下侧且边缘与侧部密封板522的下端连接,连接端子53固定在安装内壳51上,连接端子53内部中部设有实心部531,连接端子53下端穿设过底部密封板521,连接端子53上端对应在安装内壳51上方。
31.通过在安装内壳51外部设置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外壳52,密封外套安装在三合一驱动集成缸体上时,密封外壳52与周围部件过盈配合,防止气体和水分从密封外壳52边缘进入缸体内,起到密封效果,连接端子53中部通过设置实心部531,阻止气体和水分从连接端子53的中心进入腔体,连接端子53的下端与缸体内的电器元件电性连接,上端与外部的电器元件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缸体内外部的信号传输。
32.所述安装内壳51包括壳体511、限位凸环512和卡扣513,限位凸环512固定在壳体511上方且环绕在壳体511外周,密封外壳52套设在壳体511上且上端面与限位凸环512下端面顶触,卡扣513上端固定在壳体511的下方,下端穿设过底部密封板521,卡扣513设置两组且对应在壳体511的左右两侧。
33.当密封外壳52套设在壳体511上后,限位凸环512对密封外壳52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密封外壳52和壳体511的装配精度提高,在将穿缸连接器5安装在缸体内时,通过卡扣513与缸体内的槽位实现快速连接,便于穿缸连接器5的安装。
34.所述壳体5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5111和第二安装孔5112,第一安装孔5111的直径小于第二安装孔5112的直径,第一安装孔5111对应在第二安装孔5112的上方,连接端子53外侧设有定位凸环532,连接端子53穿设过第一安装孔5111,定位凸环532对应在第二安装孔5112内。
35.在壳体511上套上密封外壳52后,定位凸环532被限制在第二安装孔5112内,利于对连接端子53进行定位。
36.所述连接端子53外侧还设有卡接凸环533,卡接凸环533对应在定位凸环532的上方,卡接凸环533外侧直径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卡接凸环533的外侧与第一安装孔5111内壁顶触。
37.卡接凸环533外侧直径从下至上逐渐减小,从而使卡接凸环533外侧形成斜面,在安装入第一安装孔5111内时,能够与第一安装孔5111实现紧配。
38.所述连接端子53下端内侧设有第一连接孔534,连接端子53上端内侧设有第二连
接孔535。
39.外部设备的连接线固定在第二连接孔535内,与第二连接孔535的接触面积大,连接稳定,同理,缸体内的连接线通过第一连接孔534与连接端子53连接。
40.所述侧部密封板522上设有至少两组弹性凸环5221,多组弹性凸环5221绕设在侧部密封板522外周且沿竖直方向排列。
41.密封外壳52与周边部件过盈配合,通过弹性凸环5221与周边部件的孔位接触,弹性凸环5221被压缩,从而实现密封外壳52和孔位的紧配,设置多组弹性凸环5221,能够提高密封外壳52与孔位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密封外壳52移动,提高密封效果。
4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43.安装顶板1通过穿设于螺丝孔11的锁紧螺丝固定在缸体上,通过在铜排固定柱2上设置注胶孔21,密封胶层4对注胶孔21内进行填充,使密封胶层4对连接铜排3和铜排固定柱2之间的缝隙进行阻挡,气体和水分无法通过连接铜排3和铜排固定柱2之间的缝隙进入缸体内,提高了密封的效果。
44.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