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高压电器、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0963发布日期:2023-03-14 22: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绝缘芯体(10)内与绝缘层交替环绕设置的多个均压电容屏(101),多个均压电容屏(101)构成均压电容(c1),均压电容(c1)与分压电容(c2)串联构成电容分压器,在至少部分均压电容屏(101)外环绕设有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个屏蔽电容屏(103),多个屏蔽电容屏(103)构成屏蔽防干扰电容(c3),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绝缘芯体(10)径向上,位于外侧的屏蔽电容屏(103)与该屏蔽电容屏(103)对应环绕的均压电容屏(101)的距离大于位于内侧的屏蔽电容屏(103)与该屏蔽电容屏(103)对应环绕的均压电容屏(101)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芯体(10)径向上,至少部分屏蔽电容屏(103)从内侧到外侧,沿第一绝缘芯体(10)轴向从第一绝缘芯体(10)的一端向第一绝缘芯体(10)另一端偏移,所述至少部分屏蔽电容屏(103)所环绕的至少部分均压电容屏(101)从内侧到外侧,沿第一绝缘芯体(10)轴向从第一绝缘芯体(10)的另一端向第一绝缘芯体(10)的一端偏移,所述至少部分屏蔽电容屏(103)的偏移方向与其环绕的至少部分均压电容屏(101)的偏移方向相反,使得所述至少部分屏蔽电容屏(103)与其环绕的至少部分均压电容屏(101)呈倒“v”字形或者“v”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均压电容(c1)、分压电容(c2)和屏蔽防干扰电容(c3)均设置在第一绝缘芯体(10)内,分压电容(c2)由与绝缘层交替绕制的分压电容屏(102)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屏蔽防干扰电容(c3)嵌设在屏蔽芯体内,屏蔽芯体套设在第一绝缘芯体(10)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屏蔽防干扰电容(c3)的多个屏蔽电容屏(103)包裹在均压电容(c1)和分压电容(c2)外。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压电容屏(102)构成的分压电容(c2)位于均压电容(c1)外侧,分压电容(c2)外设有接地电容屏,构成屏蔽防干扰电容(c3)的多个屏蔽电容屏(103)包裹在均压电容(c1)和分压电容(c2)外;最外侧的均压电容屏(101)为高压电容屏接高电压,最内侧的均压电容屏(101)接分压电容(c2),多个屏蔽电容屏(103)中最内侧的屏蔽电容屏(103)接高电压,最外侧的屏蔽电容屏(103)接地电位,或者最内侧的均压电容屏(101)接高电压,最外侧的均压电容屏(101)接分压电容(c2),多个屏蔽电容屏(103)中最外侧的屏蔽电容屏(103)接高电压,最内侧的屏蔽电容屏(103)接地电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芯体(10)内的均压电容屏(101)分为至少两组,其中一组的均压电容屏(101)为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多个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与绝缘层交替环绕设置构成均压电容(c1);其中另一组的均压电容屏(101)为第二均压电容屏(101-2),多个第二均压电容屏(101-2)与绝缘层交替环绕设置构成第二均压电容(c1’),构成屏蔽防干扰电容(c3)的多个屏蔽电容屏(103)环绕所述多个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压电容屏(102)构成的分压电容(c2)位于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和第二均压电容屏(101-2)外侧,最内侧的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和第二均压电容屏(101-2)接高电压,分压电容(c2)外设有接地电容屏,多个屏蔽电容屏(103)沿第一绝缘芯体(10)轴向相互叠套且相互绝缘,包裹
在第一均压电容(c1)和靠近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的部分分压电容屏(102)外,多个屏蔽电容屏(103)中最外侧的屏蔽电容屏(103)接高电压,最内侧的屏蔽电容屏(103)接地电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绝缘信息采集电容(c4)的第二绝缘信息电容屏,从第二绝缘信息电容屏接出第三引出线,用于绝缘信息的在线监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信息采集电容(c4)串联在均压电容(c1)和分压电容(c2)之间,串联后的均压电容(c1)、绝缘信息采集电容(c4)和分压电容(c2)与屏蔽防干扰电容(c3)并联,第三引出线从均压电容(c1)和绝缘信息采集电容(c4)之间引出;或者,所述屏蔽防干扰电容(c3)和绝缘信息采集电容(c4)串联后的两端并联连接在串联的均压电容(c1)与分压电容(c2)的两端,第三引出线从屏蔽防干扰电容(c3)和绝缘信息采集电容(c4)之间引出。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绝缘芯体(10)的轴向上,多个屏蔽电容屏(103)形成的电容屏屏蔽罩的整体长度大于或等于包绕的均压电容(c1)的整体长度。12.一种高压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器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器为套管、电缆终端、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断路器、避雷器和绝缘子中的任意一种。14.一种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一个绝缘支柱(5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绝缘支柱(50)为电容型绝缘支柱(59),所述电容型绝缘支柱(59)包括第一绝缘芯体(10),在第一绝缘芯体(10)内设有与绝缘层交替环绕设置的多个电容屏,所述多个电容屏包括形成均压电容(c1)的多个均压电容屏(101)、形成分压电容(c2)的分压电容屏(102)和形成屏蔽防干扰电容(c3)的多个屏蔽电容屏(103),均压电容(c1)和分压电容(c2)串联构成电容分压器,用于实现电压互感器功能,多个屏蔽电容屏(103)至少环绕部分均压电容屏(101)设置,在第一绝缘芯体(10)径向上,至少部分屏蔽电容屏(103)从内侧到外侧,沿第一绝缘芯体(10)轴向从第一绝缘芯体(10)的一端向第一绝缘芯体(10)另一端偏移,至少部分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从内侧到外侧,沿第一绝缘芯体(10)轴向从第一绝缘芯体(10)的另一端到第一绝缘芯体(10)的一端偏移,所述至少部分屏蔽电容屏(103)的偏移方向与其环绕的至少部分第一均压电容屏(101-1)的偏移方向相反。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两个绝缘支柱(50),其中一个绝缘支柱(50)为所述电容型绝缘支柱(59),另一个绝缘支柱(50)内设有避雷器组件。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设有避雷器组件的绝缘支柱(50)包括第四绝缘芯体(61),在第四绝缘芯体(61)的腔体内设置避雷器组件(46),所述避雷器组件(46)包括氧化锌阀片(461),多个氧化锌阀片(461)在第四绝缘芯体(61)的腔体内层叠设置,通过导体与绝缘支柱(50)上的接线端子(22)电连接。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绝缘芯体(61)内设有与绝缘层交替环绕设置的多个第四电容屏(62),多个第四电容屏(62)包括形成第四均压电容的第四均压电容屏、形成第四分压电容的第四分压电容屏,第四均压电容和第四分压电容串
联处接出引线用于局放检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电容分压绝缘芯体的防干扰结构以及采用该绝缘芯体的高压电器、隔离开关,所述电容分压绝缘芯体包括设置在第一绝缘芯体内与绝缘层交替环绕设置的多个均压电容屏,多个均压电容屏构成均压电容,均压电容与分压电容串联构成电容分压器,在至少部分均压电容屏外环绕设有与绝缘层交替设置的多个屏蔽电容屏,多个屏蔽电容屏构成屏蔽防干扰电容,在第一绝缘芯体径向上,位于外侧的屏蔽电容屏与该屏蔽电容屏对应环绕的均压电容屏的距离大于位于内侧的屏蔽电容屏与该屏蔽电容屏对应环绕的均压电容屏的距离,能够减少吸收干扰信号的屏蔽电容屏对均压电容屏的影响,排除外部干扰信号,提高采集的信号的精度。提高采集的信号的精度。提高采集的信号的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 卓京水 王维高 刘朝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瑞恒新源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3
技术公布日:2023/3/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