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85811发布日期:2023-04-20 23:2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固体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铅酸蓄电池使用的双极板都是以铅基板为基础结构,并在该铅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涂覆正极膏体以及在另一相反表面上涂覆负极膏体,来形成双极板,但现有的铅基板是通过由铅线经由纺织机编织出来的,通过经线和纬线叠加交错,从而在基板上形成多个网孔,但是这个方式制成的基板与膏体接触面积较小,膏体容易脱落,导电能力不佳,难以保证固体电池的效率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包括基板、正极层和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均覆盖在所述基板的前后两侧,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形成导电区域,所述导电区域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相连,所述基板通过冲压一体制成,所述正极层由正极材料制成,所述负极层由负极材料制成。

4、优选的,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所述第一网孔和所述第二网孔分别开设在所述导电区域的左右两侧,所述正极层填充多个所述第一网孔,所述负极层填充多个所述第二网孔。

5、优选的,所述导电区域包括多条前后设置的连接片,相邻的所述连接片之间设有镂空部。

6、优选的,所述基板、所述正极层以及所述负极层的厚度之比为1:2~3:2~3。

7、优选的,还包括防酸绝缘层,所述防酸绝缘层设在所述导电区域的上下两侧。

8、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粗糙层,所述粗糙层的表面粗糙度ra≥6.3μm。

9、优选的,所述粗糙层通过喷砂形成。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通过冲压一体制成的基板,保证了基板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增大了基板与正极层及负极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双极板组件的导电能力;另外,在基板与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设置粗糙层,粗糙层的设置增大了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增大了正极层及负极层与基板之间的牢固度,从而提高了双极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正极层和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均覆盖在所述基板的前后两侧,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形成导电区域,所述导电区域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相连,所述基板通过冲压一体制成,所述正极层由正极材料制成,所述负极层由负极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所述第一网孔和所述第二网孔分别开设在所述导电区域的左右两侧,所述正极层填充多个所述第一网孔,所述负极层填充多个所述第二网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区域包括多条前后设置的连接片,相邻的所述连接片之间设有镂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所述正极层以及所述负极层的厚度之比为1:2~3: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酸绝缘层,所述防酸绝缘层设在所述导电区域的上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粗糙层,所述粗糙层的表面粗糙度ra≥6.3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层通过喷砂形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电池的双极板组件,包括基板、正极层和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均覆盖在所述基板的前后两侧,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形成导电区域,所述导电区域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层和所述负极层相连,所述基板通过冲压一体制成,所述正极层由正极材料制成,所述负极层由负极材料制成。采用通过冲压一体制成的基板,保证了基板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增大了基板与正极层及负极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双极板组件的导电能力;另外,在基板与正极层和负极层之间设置粗糙层,粗糙层的设置增大了基板的表面粗糙度,增大了正极层及负极层与基板之间的牢固度,从而提高了双极板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戴北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通上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