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储能单元结构及动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5604发布日期:2023-06-09 23:0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储能单元结构及动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应用该电芯的储能单元结构及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电池包的设计百家争鸣,能量密度、电动汽车平台等因素决定了不同的电池包设计。

2、并且随着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以及动力电行业产业化加速,电池包的安全设计和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能量密度,延长续航里程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

3、目前较为普遍的方案是,电芯在顶部设置极耳并通过汇流排连接的连接方案,但是此方案会过多占用电池包的内部空间,并且防爆阀设置在较小面积的侧面,爆破效果不理想,电芯之间通过硬质连接材料连接,容易出现安装尺寸不匹配的问题,装配效果不理想,并且重量较大,在安全性及电池能量密度等方面均差强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以解决电芯安全性差,能量密度低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

4、电芯主体,其的防爆阀设置在最大面积平面,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设置在其余侧面。

5、优选的,在上述电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相对侧面。

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将防爆阀设置于最大面积平面,爆破时安全性更高;

8、在相对平面出极柱,便于实现电芯的串并联装配,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9、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储能单元结构,所述储能单元结构包括上述的电芯。

10、优选的,在上述储能单元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设有至少两个,且相邻所述电芯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一串联形成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处于其的两端。

11、优选的,在上述储能单元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设置有两个,纵向层叠设置后,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二串联形成电芯模组集成。

12、优选的,在上述储能单元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纵向层叠的所述电芯模组中,上、下对应的电芯主体之间均通过缓冲部件连接。

13、优选的,在上述储能单元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集成的侧边连接有液冷板。

14、优选的,在上述储能单元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集成设置有若干个,相邻所述电芯模组集成的对应侧壁连接,形成平板结构,且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三串联为电芯模组总成。

15、优选的,在上述储能单元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总成中每个所述电芯主体的防爆阀均处于所述平板结构的外侧。

1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电芯的正极柱和负极柱通过柔性导电材料连接,能够吸收装配公差,提高了装配性,以及电池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取消了传统的回流排连接结构,实现了储能单元的轻量化,降低了成本;

18、电芯之间设置缓冲材料,能够吸收电芯之间的膨胀间隙,同时可以阻止导热结构胶向电芯侧面溢胶,提高了电池包的循环寿命和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相对侧面。

3.一种储能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结构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设有至少两个,且相邻所述电芯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一串联形成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的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处于其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设置有两个,纵向层叠设置后,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二串联形成电芯模组集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纵向层叠的所述电芯模组中,上、下对应的电芯主体之间均通过缓冲部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集成的侧边连接有液冷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集成设置有若干个,相邻所述电芯模组集成的对应侧壁连接,形成平板结构,且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三串联为电芯模组总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储能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总成中每个所述电芯主体的防爆阀均处于所述平板结构的外侧。

10.一种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单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提供的一种电芯、储能单元结构及动力设备,储能单元结构和动力设备均包括上述电芯,其中,电芯主体的防爆阀设置在最大面积平面,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设置在相对侧面;相邻电芯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一串联形成电芯模组,电芯模组的输出电极分别处于其的两端;电芯模组纵向层叠设置后,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二串联形成电芯模组集成;相邻电芯模组集成通过柔性导电部件三串联为电芯模组总成;将防爆阀设置于最大面积平面,爆破时安全性更高;在相对平面出极柱,便于实现电芯的串并联装配,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电芯的极柱通过柔性导电材料连接,能够吸收装配公差,提高装配性,同时实现了储能单元的轻量化,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许超,唐丽娟,李国兵,李亮,杨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