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7625发布日期:2023-06-28 13:2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气体发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1、由于锌银贮备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可大电流放电,放电电压平稳,电压精度高,可靠性、安全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锌银贮备电池一般由电池组外壳、焊线插座、气体发生器、贮液器、组合极板组、电加热器等部件组成。在锌银贮备电池内部,电解液单独贮存在贮液器中,和极板组是完全隔离的。电池组使用时接通外接激活电源点燃气体发生器,使其产生一定的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贮液器中的电解液注入组合极板组中,使其活化建立电动势,并通过插座向外输出电压。因此,气体发生器是锌银贮备电池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关系到锌银贮备电池能否正常放电。

2、随着武器装备对锌银贮备电池电压和重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电池电压达到100v甚至以上。目前公知的锌银贮备电池中电池组合体电压为28v~30v左右,需要串联多个电池组合体达到要求的电压。由于每个电池组合体需要一只气体发生器,因此整个电池需要多只气体发生器。一旦其中一只气体发生器出现故障,整个电池将不能正常放电。与此同时,多只气体发生器亦需要占用更多的体积、重量同时需要多路激活线路,进一步增加电池组的重量和体积,增加电池激活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能够同时激活两到三个电池组合体。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包括带有空腔的气体发生器外壳,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内装有电点火头和火药;电源位于气体发生器外壳的外部,导线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气体发生器外壳后与电点火头连接;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的侧壁开设有m个通孔,在每个通孔处焊接有一根连接管,每根连接管的端部设有接头;m为大于1的自然数。

4、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为圆柱形。

5、优选地:所述导线从气体发生器外壳的底部穿入。

6、优选地:m等于2或者3;相邻两根连接管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7、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端部焊接有接头。

8、优选地:所述导线与气体发生器外壳的连接处灌注有密封用的环氧胶。

9、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接头和连接管均由不锈钢制成。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气体发生器可同时激活两个到三个电池组合体,减少电池气体发生器使用量,提高电池激活可靠性;

12、2、本实用新型气体发生器重量轻,体积小;

13、3、本实用新型气体发生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14、4、本实用新型气体发生器连接部位均采用银铜焊,并在导线延伸处灌环氧胶密封,保证其强度和密封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包括带有空腔的气体发生器外壳(1),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1)内装有电点火头和火药;其特征在于:电源位于气体发生器外壳(1)的外部,导线(4)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导线(4)的另一端穿过气体发生器外壳(1)后与电点火头连接;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1)的侧壁开设有m个通孔,在每个通孔处焊接有一根连接管(3),每根连接管(3)的端部设有接头(2);m为大于1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1)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从气体发生器外壳(1)的底部穿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m等于2或者3;相邻两根连接管(3)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的端部焊接有接头(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与气体发生器外壳(1)的连接处灌注有密封用的环氧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1)、接头(2)和连接管(3)均由不锈钢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锌银贮备电池用气体发生器,属于气体发生器技术领域,包括带有空腔的气体发生器外壳,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内装有电点火头和火药;其特征在于:电源位于气体发生器外壳的外部,导线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气体发生器外壳后与电点火头连接;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的侧壁开设有M个通孔,在每个通孔处焊接有一根连接管,每根连接管的端部设有接头;M为大于1的自然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同时激活两到三个电池组合体。

技术研发人员:刘孟峰,陈永杰,关海波,景义军,王子佳,张瑞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