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0326发布日期:2023-09-23 17:0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解电容器。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内容:作为在电容器元件设置外部电极的方法,举出镀覆法、冷喷涂法、喷镀法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金属附着于从外装体露出的阳极箔的端面。

3、在先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65870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能够防止空气向电解电容器内部的侵入,防止阴极部中包含的固体电解质层的劣化,提高电解电容器的可靠性。

3、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有时产生如下问题,即,尤其在阳极侧的端面,内部电极的电极露出部与通过镀覆等形成的金属层的紧贴力变弱。

4、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电极的电极露出部与外部电极的紧贴力较高的电解电容器。

5、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6、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具备:树脂成形体,其具备包括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和密封上述层叠体的周围的密封树脂;以及阳极外部电极及阴极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树脂成形体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容器元件包括:阀作用金属基体,其具有芯部和沿着该芯部的表面形成的多孔质部,该阀作用金属基体的端部在上述树脂成形体的上述外表面露出;电介质层,其形成在上述多孔质部上;固体电解质层,其形成在上述电介质层上;以及导电层,其形成在上述固体电解质层上,上述阴极外部电极与上述导电层电连接,上述阳极外部电极包括与上述阀作用金属基体的上述芯部直接相接的第一电极层,上述第一电极层在与上述树脂成形体的上述外表面中的露出上述阀作用金属基体的外表面及上述阀作用金属基体的主面分别正交且包括上述第一电极层的剖面中,包括长轴方向成为沿着上述外表面的方向的纵横比为2以上的扁平状粒子。

7、发明效果

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内部电极的电极露出部与外部电极的紧贴力较高的电解电容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解电容器,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1)具备:树脂成形体(9),具备包括电容器元件(20)的层叠体(30)和密封上述层叠体(30)的周围的密封树脂(8);和阳极外部电极(11)及阴极外部电极(13),设置于上述树脂成形体(9)的外表面(9a、9b),上述电容器元件(20)包括:阀作用金属基体(4),具有芯部(4a)和沿着其表面形成的多孔质部(4b),其端部在上述树脂成形体(9)的上述外表面(9a)露出;电介质层(5),形成在上述多孔质部(4b)上;固体电解质层(7a),形成在上述电介质层(5)上;及导电层(7b),形成在上述固体电解质层(7a)上,上述阴极外部电极(13)与上述导电层(7b)电连接,上述阳极外部电极(11)包括与上述阀作用金属基体(4)的上述芯部(4a)直接相接的第一电极层(11a),上述第一电极层(11a)在与上述树脂成形体(9)的上述外表面中的露出上述阀作用金属基体(4)的外表面(9a)及上述阀作用金属基体(4)的主面分别正交且包括上述第一电极层(1la)的剖面中,包括长轴方向成为沿着上述外表面(9a)的方向的纵横比为2以上的扁平状粒子(15)。

技术研发人员:有富克朋,吉野芳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