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8057发布日期:2023-09-26 21:5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的,尤其是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工业级无人机主要用于农林植保、物流、安保巡防等众多行业,目前无人机的续航里程普遍较短,故需要频繁充电,同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其中,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热量,从而导致电池温度上升,而温度升高会影响电池的很多工作特性参数,如内阻、充放电效率和电池寿命等。电池温度过高同时容易出现起火、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

2、相关技术采用自然环境提供风量,通过自然散热方式对充电系统进行散热,但易受环境因素制约,在高温环境下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散热需求。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用于对无人机的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其包括换热器和风机;

4、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风道和电池容纳腔,所述风道和所述电池容纳腔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风道中。

5、本发明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用于对无人机的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通过设置换热器和风机,换热器和风机位于连通电池容纳腔的风道中,由换热器进行换热,并由风机提供空气流动的动力,能够更好的满足无人机电池模块的散热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用于对无人机的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和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所述风道,所述换热器收容于所述风道,所述壳体还具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风道和电池容纳腔,所述电池容纳腔至少部分用于容纳电池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所述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位于其厚度方向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至少部分暴露于连通腔,所述第二表面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换热件本体,所述换热件本体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若干第一扁管,若干所述第一扁管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件具有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扁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和若干第二扁管,若干所述第二扁管连接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所述换热器具有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扁管之间,所述第四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加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4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连通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面和第一表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所述换热件、所述节流元件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无人机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外壳和支撑板,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和所述电池容纳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电池容纳腔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风道和电池容纳腔中的至少一者连通,并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外壳的外部环境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用于对无人机的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其包括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风道和电池容纳腔,所述风道和所述电池容纳腔连通,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风道中。本发明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散热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杨利生,张东明,尹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