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27588发布日期:2023-04-06 01:18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驱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


背景技术:

1、驱雷装置是由离子化装置、连接线及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利用金属针状电极尖放电原理设计的。在雷云电场作用下,当场强达到一定值时,周围空气发生游离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离去,而接替它的其它空气分子相继又被游离。如此下去,从金属向周围有离子电流流去。随着电位的升高,离子电流按指数规律增加。当雷电出现在消雷器及被保护设备上空时,消雷器及附近大地均感应出与雷云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安有许多针状电极的离子化装置,使大地的大量电荷在雷云电场作用下,由针状电极发射出去,向雷云方向运动,使雷云被中和,雷电场减弱,从而防止了被保护物遭受雷击。目前的驱雷装置下端通常是一个连接板,连接板上有若干孔,通过螺栓插入到孔内将驱雷装置固定连接在杆塔的上端。安装驱雷装置时,需要两名作业人员在杆塔上操作,在杆塔上端逐一的拧紧螺栓螺母,将驱动装置的连接板固定在杆塔横担上,高空作业不便捷,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解决了杆塔上端驱雷装置安装困难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包括中心体,所述中心体的上端可拆卸式固定设有多个向外发散延伸的支杆,每个所述支杆的外端均固定设有若干向外发散延伸的尖针;所述中心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横杆,底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杆塔上端横担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杆塔上端横担的第二夹持组件。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孔,且所述第一滑孔或第二滑孔均沿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延伸的方向延伸。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杆左端的第一竖板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孔内部的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竖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部螺纹连接有横向延伸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右端与第一移动板的左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螺杆的左端固定设有第一帽体,所述第一帽体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六棱槽口。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板包括延伸至第一横杆上方的上竖部和延伸至第一横杆下方的下竖部,所述第一移动板包括延伸至第一横杆上方的上板部和延伸至第一横杆下方的下板部,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上竖部的板面上。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杆下方且向下延伸的第一承板,且所述第一承板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右方;所述第一承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矩形插体,第一转杆的右端设置有六棱槽口;所述下竖部和下板部的板面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矩形插体相对应的插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l”形手摇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杆右端的第二竖板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孔内部的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竖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部螺纹连接有横向延伸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左端与第二移动板的右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螺杆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二帽体,所述第二帽体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六棱槽口。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板包括延伸至第二横杆上方的上竖部和延伸至第二横杆下方的下竖部,所述第二移动板包括延伸至第二横杆上方的上板部和延伸至第二横杆下方的下板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杆下方且向下延伸的第二承板,且所述第二承板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左方;所述第二承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矩形插体,第二转杆的左端设置有六棱槽口;第二竖板的下竖部和第二移动板的下板部的板面上均开设有与矩形插体相对应的插孔。

11、进一步的,所述中心体上固定设有多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杆的一端设有螺纹,支杆螺纹连接在连接端的螺纹孔内。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雷云下层为负电荷,地面感应产生正电荷,电离的负电荷为地电流收集装置所吸收,电离的正电荷为雷云负电荷所吸引和中和,从而起到消雷的作用。通过在底板的左端连接第一横杆,在底板的右端连接第二横杆,并在第一横杆上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在第二横杆上设置第二夹持组件,安装驱雷装置的过程中,无需使用螺栓螺母,可轻松快捷的将底板固定连接在杆塔的上端。使用时,将第一夹持组件夹持在杆塔上端的左横担上,将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在杆塔上端的右横担上,夹持过程方便快捷,轻松省力,提高杆塔高空作业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包括中心体(1),所述中心体(1)的上端可拆卸式固定设有多个向外发散延伸的支杆(2),每个所述支杆(2)的外端均固定设有若干向外发散延伸的尖针(3);所述中心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撑杆(4),所述撑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横杆(6),底板(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二横杆(7),所述第一横杆(6)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杆塔上端横担(22)的第一夹持组件(8),所述第二横杆(7)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杆塔上端横担(22)的第二夹持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孔(10),所述第二横杆(7)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滑孔(11),且所述第一滑孔(10)或第二滑孔(11)均沿第一横杆(6)或第二横杆(7)延伸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杆(6)左端的第一竖板(12)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孔(10)内部的第一移动板(13);所述第一竖板(12)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部螺纹连接有横向延伸的第一螺杆(14),所述第一螺杆(14)的右端与第一移动板(13)的左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螺杆(14)的左端固定设有第一帽体(15),所述第一帽体(15)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六棱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2)包括延伸至第一横杆(6)上方的上竖部和延伸至第一横杆(6)下方的下竖部,所述第一移动板(13)包括延伸至第一横杆(6)上方的上板部和延伸至第一横杆(6)下方的下板部,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上竖部的板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8)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杆(6)下方且向下延伸的第一承板(16),且所述第一承板(16)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13)的右方;所述第一承板(16)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转杆(17),所述第一转杆(17)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矩形插体(18),第一转杆(17)的右端设置有六棱槽口;所述下竖部和下板部的板面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矩形插体(18)相对应的插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l”形手摇把(2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9)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杆(7)右端的第二竖板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孔(11)内部的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竖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部螺纹连接有横向延伸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左端与第二移动板的右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螺杆的右端固定设有第二帽体,所述第二帽体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六棱槽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板包括延伸至第二横杆(7)上方的上竖部和延伸至第二横杆(7)下方的下竖部,所述第二移动板包括延伸至第二横杆(7)上方的上板部和延伸至第二横杆(7)下方的下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9)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杆(7)下方且向下延伸的第二承板,且所述第二承板位于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左方;所述第二承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矩形插体(18),第二转杆的左端设置有六棱槽口;第二竖板的下竖部和第二移动板的下板部的板面上均开设有与矩形插体(18)相对应的插孔(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体(1)上固定设有多个连接端(21),每个连接端(21)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杆(2)的一端设有螺纹,支杆(2)螺纹连接在连接端(21)的螺纹孔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变电线路用驱雷装置,属于驱雷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杆塔上端驱雷装置安装困难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中心体,中心体的上端可拆卸式固定设有多个向外发散延伸的支杆,每个支杆的外端均固定设有若干向外发散延伸的尖针;中心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撑杆,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横杆,底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向右延伸的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杆塔上端横担的第一夹持组件,第二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杆塔上端横担的第二夹持组件。将第一夹持组件夹持在杆塔上端的左横担上,将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在杆塔上端的右横担上,夹持过程方便快捷,轻松省力,提高杆塔高空作业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灵辉,王保胜,申俊杰,张凯翔,翟三阳,李佩,邓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灵宝市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