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6158发布日期:2023-05-25 07:2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电缆生产,尤其是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机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噪声,电磁噪声的辐射或传导(emi)会严重干扰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时候连接各机电设备模块的电缆就需要具备电磁噪声干扰功能,来保护自身的信号不受干扰,其中,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是一种通过外加屏蔽层的方式形成的抗外界电磁干扰能力的电缆,其广泛应用于具有精密电子装置的场所,比如计算机中心、自动化设备、仪表、机器人设备、数控机床等。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231276a,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生产方法及系统,所述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线缆制备装置、包膜装置、塑封装置和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线缆制备装置用于将金属导体拉直成金属丝;所述包膜装置用于在所述金属丝的外周壁上包覆绝缘层以形成绝缘金属线;所述绞合装置用于将多股所述绝缘金属线绞合以形成金属绳;所述塑封装置、冷却装置用于将所述金属绳塑封后冷却以形成预制电缆。由此可见,所述存在以下问题:所述生产系统没有对完成生产后的电缆进行性能检测,如果因为生产系统中单个生产设备或机构出现故障或误差后,就会导致该整批次的电缆报废,严重的影响了生产进度和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生产系统中单个生产设备或机构出现故障或误差后,导致该整批次的电缆报废,严重的影响了生产进度和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屏蔽通信电缆的生产系统,包括:

3、铝箔绕包机,用以在线芯表面缠绕铝箔以形成分屏蔽铝箔绕包层;

4、分屏蔽网编织机,其设置在所述铝箔绕包机的输出端,用以在分屏蔽铝箔绕包层表面编织分屏蔽金属丝以形成分屏蔽编织层;

5、绞合机,其设置在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的输出端,用以将若干带有分屏蔽编织层的线芯与尼龙丝绞合以形成基线;

6、总屏蔽网编织机,其设置在所述绞合机的输出端,用以在所述基线的表面编制总屏蔽金属丝以形成总屏蔽编织层;

7、电缆挤塑机,其设置在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输出端,用以在总屏蔽编织层的外侧挤压形成外护套层;

8、牵引机,其设置在所述电缆挤塑机的输出端,用以牵引电缆,包括用以牵引电缆的牵引轮和用以驱动牵引轮的牵引电机;

9、检测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牵引机的输出端,用以从牵引机输出的电缆中截取预设长度的电缆以作为待测电缆并检测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10、判定机构,其与所述检测机构相连,用以根据检测机构测得的各所述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制得的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以及,在判定制得的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和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该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

11、调节机构,其分别与所述铝箔绕包机、所述分屏蔽网编织机、所述绞合机、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所述电缆挤塑机、所述牵引机和所述判定机构中的对应部件相连,用以根据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在系统制备下一批次电缆时将针对该电缆生产过程中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其中,调节的参数包括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和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

12、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根据所述检测机构测得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确定该待测电缆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判定方式,其中,

13、第一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分屏蔽编织层或分屏蔽铝箔绕包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一残次电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一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14、第二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不符合预设标准且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原因为所述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符合预设标准,判定机构将该待测电缆标记为第二残次电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生产系统中对应的设备参数调节至对应值;第二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且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第一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小于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15、第三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待测电缆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三判定方式满足所述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理想工频屏蔽系数;

16、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检测机构从牵引机输出的电缆中截取预设长度的电缆作为待测电缆进行检测。

17、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fa确定分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α为第一评价参数,设定α=0.55,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m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一残次电缆的总数量,n为电缆内基线的根数,vos为检测机构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18、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牵引机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对应值;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19、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所述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20、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和厚度均符合预设标准,并判定所述分屏蔽铝箔绕包层的厚度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大至对应值;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

21、第二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一残次电缆。

2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二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调节方式,其中,

23、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一直径,所述第一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24、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二直径,所述第二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25、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金属丝直径调节系数将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增加至第三直径,所述第三金属丝直径的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一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2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第一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牵引机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的调节方式,其中,

27、第一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一功率,第一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28、第二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二功率,第二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29、第三功率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功率调节系数将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至第三功率,第三功率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二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3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三分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计算分屏蔽效果参数值与第二预设分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并根据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确定所述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调节方式,其中,

31、第一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32、第二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第一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33、第三夹角调节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调节系数将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增加至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调节方式满足所述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三级分屏蔽参数差值。

34、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三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与预设功率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功率差值,并根据功率差值确定针对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的修正方式,其中,

35、第一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一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一修正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

36、第二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二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二修正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功率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第一预设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

37、第三夹角修正方式为,所述调节机构使用第三预设夹角修正系数将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降低至第三修正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修正方式满足所述功率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功率差值。

38、第三预设条件满足所述调节机构将所述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调节至对应功率且调节后的功率大于预设功率。

39、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在第四预设条件下计算调节后的所述分屏蔽编织层的直径与预设直径的差值,并将该差值记为直径差值,并根据直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的调节方式,其中,

40、第一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

41、第二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二比值;所述第二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直径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第一预设直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

42、第三比值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比值调节系数将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降低至第三比值;所述第三比值调节方式满足所述直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直径差值;

43、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判定所述分屏蔽编织层完成调节后。

44、进一步地,所述判定系统在第五预设条件下根据总屏蔽效果参数值fb确定总屏蔽编织层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总屏蔽编织层的判定方式,设定,其中,γ为第三评价参数,设定γ=0.62,β为第二评价参数,设定β=0.22,m0为所述检测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的待测电缆的总数量,n为判定机构在预设时长内标记的第二残次电缆的总数量,vos为检测机构测得的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其中,

45、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不符合预设标准,并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将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对应值;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小于等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

46、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为所述判定机构判定总屏蔽编织层符合预设标准,并控制生产系统以当前运行方式运行,所述第二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满足所述总屏蔽效果参数值大于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

47、第五预设条件满足判定机构将所述待测电缆判定为第二残次电缆。

4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在所述第一总屏蔽编织层判定方式下根据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确定所述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的调节方式,其中,

49、第一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一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一转速;所述第一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50、第二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二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二转速;所述第二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第一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51、第三转速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处理器使用第三预设转速调节系数将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增加至第三转速;所述第三转速调节方式满足所述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值与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总屏蔽效果参数差值。

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包括判定机构,其用以根据通过检测机构获取的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对待测电缆和各设备进行判定,以及调节机构,其用以根据判定机构输出的判定结果在系统针对下一批次电缆的制备过程中将对应部件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解决了因生产系统中单个生产设备或机构出现故障或误差后,导致整批次电缆的报废。

53、进一步地,判定机构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待测电缆的理想工频屏蔽系数来初步判定待测电缆是否合格,并判定了不合格的原因分别为分屏蔽效果或总屏蔽编织层的屏蔽效果不合格,并根据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了对应部分系统的故障或者误差,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初步解决了出现不合格的待测电缆后生产系统中出现故障或误差的设备。

54、进一步地,判定模块根据分屏蔽效果参数值对分屏蔽编织层是否合格进行了判定,以准确发现是否出现生产系统误差或故障,以及误差或故障的原因,并确定了解决误差或故障的方式,从而解决了因生产系统中牵引机和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的问题和误差对电缆性能的影响。

55、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分屏蔽金属丝的直径过小导致于分屏蔽编织层的密度过低进而影响基线的分屏蔽效果参数值,故将直径增加至预设值,使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效果,从而通过了对生产系统分屏蔽金属丝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电缆的合格率。

56、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牵引机牵引速度过快导致分屏蔽编织层的编制密度过低进而影响基线的分屏蔽效果参数值,进而将电机功率降低至预设值,从而提高分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使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合格率。

57、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缠绕的铝箔过薄而导致分屏蔽效果不合格时,调节机构对应增大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以实现缠绕的铝箔的厚度的增加,从而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合格率。

58、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机构修正了针对铝箔绕包机绕包过程中铝箔缠绕方向与线芯之间的夹角,来避免调节后的牵引电机的运行功率降低,进而电缆牵引速度变慢后导致的铝箔缠绕厚度增加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电缆的分屏蔽效果达到预设标准。

59、进一步地,在分屏蔽编织层编织完成后,所述判定机构通过调节尼龙丝截面积与基线截面积的比值,来相应的减少尼龙丝的绞合数量,从而保证了基线的截面尺寸,进一步保证了电缆的性能。

60、进一步地,在完成基线的制备后,所述判定机构根据总屏蔽效果参数值确定了总屏蔽编织层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并通过增加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来增加总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从而解决了总屏蔽编织层不合格的问题。

61、进一步地,当判定机构判定是因为总屏蔽网编织机的编织转速过慢而影响电缆的总屏蔽效果参数值,调节机构将编织转速增加至预设值,从而提高了总屏蔽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使电缆的总屏蔽编织层达到预设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合格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