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系统、车辆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76440发布日期:2024-02-02 20:5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系统、车辆及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系统、车辆及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纯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中,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例如:温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影响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控制。

2、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基于固定的阈值,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或者冷却等控制,例如:将水冷系统的液体温度设置到固定值,然后通过水冷系统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从而调节动力电池的温度。这种方式中,调温的依据是根据动力电池中单体电池的最高温度或者单体电池的最低温度进行的, 虽然可以将动力电池的整体温度调节到相对合适的温度区间,但是,很容易造成单体电池间出现相对较大的温差,导致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度不一致性,影响动力电池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系统、车辆及设备,可以在对动力电池调温的过程中对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提升动力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包括:

3、调温状态下,利用第一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调温;

4、在调温过程中,获得所述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温差;

5、根据所述温差确定出所述温差所处的温度范围,并根据所述温度范围得到相应的均温温度,根据所述均温温度调节进入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其中,不同的温度范围对应不同的均温温度,

6、其中, 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分别设在所述动力电池的一面和与所述一面相对的另一面上,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是根据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确定的。

7、进一步地,所述调温状态包括加热状态,所述根据所述温差确定出所述温差所处的温度范围,并根据所述温度范围得到相应的均温温度,根据所述均温温度调节进入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包括:

8、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低于第一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9、如果是,则将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作为所述均温温度;

10、如果所述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11、如果是,则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和第一温度增量得到所述均温温度,否则,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和第二温度增量得到所述均温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增量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增量;

12、根据得到的均温温度,调节进入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14、如果是,则将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作为所述均温温度,否则,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和所述第一温度增量得到所述均温温度;

15、根据得到的均温温度,调节进入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

16、进一步地,所述利用第一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调温,包括:

17、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低于第一预定温度的情况下,根据默认加热温度调节进入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第一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18、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如果所述温差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作为加热温度,如果所述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和所述第一温度增量得到加热温度;

19、根据所述加热温度调节进入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第一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20、进一步地,所述调温状态包括冷却状态,所述根据所述温差确定出所述温差所处的温度范围,并根据所述温度范围得到相应的均温温度,根据所述均温温度调节进入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包括:

21、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高于第二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小于第一阈值;

22、如果是,则将第三预定温度作为所述均温温度;

23、如果所述温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24、如果是,则将第四预定温度作为所述均温温度,否则,将第五预定温度作为所述均温温度,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温度小于所述第五预定温度,所述第五预定温度小于所述第四预定温度;

25、根据得到的均温温度,调节进入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

26、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温差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27、如果是,则将所述第四预定温度作为所述均温温度,否则,将所述第五预定温度作为所述均温温度;

28、根据得到的均温温度,调节进入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

29、进一步地,还包括:

30、根据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确定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其中,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流道出入口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出入口相反设置。

3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系统,包括:

32、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设在动力电池的一面,用于在调温状态下,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调温;

33、获取模块,用于在调温过程中,获得所述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温差,根据所述温差确定出所述温差所处的温度范围,并根据所述温度范围得到相应的均温温度,根据所述均温温度调节进入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其中,不同的温度范围对应不同的均温温度;

34、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设在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一面相对的另一面上,用于根据所述均温温度调节进入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温度,以利用所述第二液冷板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

35、其中,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是根据所述第一液冷板的流道内的液体流向确定的。

3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上述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系统。

3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的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38、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的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39、采用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利用第一液冷板对动力电池进行调温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温差,第二液冷板采用适当的温度对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这样,可以在对动力电池调温的过程中对动力电池进行均温控制,提升动力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液冷板的流道设计的难度,液冷板的流道可以设计成固定形式,通过修改入水口温度即可达到动力电池的温差和温度变化速率控制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反复仿真优化液冷板的流道设计,使温差和温度变化速率达到相对最优目标值的方式相比,简化了液冷板的设计难度,使液冷板具有更高的通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