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4129发布日期:2023-09-02 17:4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尤其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用电设备中,例如音乐播放器、手机、电脑、电动汽车等。在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的正极柱和负极柱一般为设置在电池单体的壳体外壁上且凸出于壳体设置,若发生碰撞时,凸出壳体设置的正极柱和负极柱可能会与外部的导电体接触,例如与电池箱体接触,从而导致高压漏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发生碰撞时正极柱和负极柱可能会接触电池箱体而导致高压漏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部分凹陷形成有一个凹槽,凹槽用于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

4、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部分凹陷形成凹槽,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容纳在凹槽中,从而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由凸出于壳体组件的设置方式变为容纳在壳体组件凹陷形成的凹槽中,即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不凸出于壳体组件的外表面,在发生碰撞时,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与外部的导电体接触的概率降低,以实现降低碰撞时发生漏电的风险。

5、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用于同时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

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壳体组件的部分凹陷形成有一个凹槽,正极柱和负极柱容纳在该凹槽中,仅使用一个凹槽即可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有效地简化了壳体组件的加工工序。

7、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用于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一者。

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正极柱或负极柱中的一者容纳在凹槽中,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即使正极柱或负极柱中未容纳在凹槽中的另一者与外部的导电体相接触,容纳在凹槽中的正极柱或负极柱与外部的导电体相接触的概率较低,因此,仅接触正极柱或负极柱中的一者不会出现漏电的情况,从而实现了降低碰撞时发生漏电的风险。

9、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沿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分布方向贯穿壳体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凹槽沿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分部方向贯穿于壳体组件,从而凹槽能够便于气流的贯穿流通,以此来增强正极柱和负极柱表面的空气流通,以实现提升正极柱和负极柱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沿相交于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分布方向贯穿壳体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凹槽沿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分部方向贯穿于壳体组件的基础上,凹槽还沿相交于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分部方向贯穿于壳体组件,即凹槽在两个相交的方向上贯穿壳体组件,进一步地提高了凹槽内的流通效率,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了正极柱和负极柱的散热效果。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的侧壁为环状结构。

1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凹槽的侧壁设置为环状结构,正极柱和/或负极柱容纳于该凹槽中时,呈环状结构的侧壁能够更加全面地对正极柱和/或负极柱起到容纳和防护的效果。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包括端盖,端盖上凹陷形成凹槽。

1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凹槽形成于端盖上,可以理解地,由于端盖的结构强度更佳,在端盖上凹陷形成凹槽对端盖的影响较小。

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包括如上述的壳体组件,以及正极柱和负极柱,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容纳于壳体组件的凹槽内。

1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包括有上述的壳体组件,在壳体组件的部分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凹槽的基础上,电池单体的正极柱和负极柱的至少一者能够容纳在凹槽中,从而正极柱和负极柱于外部的导电体相接触而导致漏电的风险得以有效降低。

19、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如上述的电池单体。

20、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有上述的电池单体,在电池单体能够降低碰撞时漏电的风险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因碰撞发生漏电的风险也较低。

21、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的电池。

22、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包括有上述的电池,在电池因碰撞发生漏电的风险较低的基础上,用电设备因碰撞发生漏电的风险也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部分凹陷形成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用于同时容纳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中的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的分布方向贯穿所述壳体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相交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的分布方向贯穿所述壳体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为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凹陷形成所述凹槽。

8.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单体。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其中,壳体组件的部分凹陷形成有一个凹槽,凹槽用于容纳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部分凹陷形成凹槽,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容纳在凹槽中,从而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由凸出于壳体的设置方式变为容纳在壳体组件凹陷形成的凹槽中,即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不凸出于壳体组件的外表面,在发生碰撞时,正极柱和负极柱中的至少一者与外部的导电体接触的概率降低,以实现降低碰撞时发生漏电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王绎君,唐代春,石春美,汪梦怡,席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