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1626发布日期:2023-11-22 20:1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1、目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以及多个排布安装于电池箱体内的单体电池,电池箱体包括边框,边框用于从四周侧向对其内的电池进行保护,防止箱体内的电池直接受到外部的侧向撞击力。

2、其中,部分边框由铸造工艺制成,铸造工艺可以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是复杂内腔的毛坯。如此制造出来的铸件边框能够形成各种便于与电池包内其他电器部件进行装配的安装部位,因此铸件边框常用于各种电池装置中。

3、由于铸件边框的刚性较强,相应的,铸件边框的脆性也较大,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破碎,导致冲击载荷作用于电池组,对电池组的安全性造成较大威胁。

4、因此,亟需要一种电池包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吸能件安装在铸件边框形成的空腔内,能够支撑边框并吸收部分冲击载荷,从而降低铸件边框受到较大冲击力时发生破碎的几率。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具有边框,边框内侧具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空间;边框包括铸件边框;铸件边框具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吸能件;吸能件用于吸收由容纳空间外部向容纳空间内部传递的冲击力。

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吸能件安装在铸件边框制造时所形成的空腔内,不会占用到电池包内用于安装电池的空间。吸能件安装在空腔内能够为铸件边框提供一定的支撑,增强了铸件边框承受撞击的能力;冲击载荷作用于铸件边框上时,吸能件能够吸收部分外力,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避免铸件边框发生破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具有边框(1),所述边框(1)内侧具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纳空间;所述边框(1)包括铸件边框;所述铸件边框内部具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内设有吸能件(15),所述吸能件(15)用于吸收由所述容纳空间外部向所述容纳空间内部传递的冲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4)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空腔(14)的上端并与所述空腔(14)连通;所述吸能件(15)由所述开口安装进所述空腔(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15)内具有缓冲空腔(151),所述缓冲空腔(151)沿一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吸能件(15)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所述缓冲空腔(15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箱体的底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缓冲空腔(151)用于为所述吸能件(15)的侧壁提供形变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空腔(151)内设有多个斜筋(152),所述斜筋(152)沿一方向延伸,所述斜筋(15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铸件边框的内侧壁所在的面呈夹角设置;所述斜筋(152)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缓冲空腔(151)的侧壁,多个所述斜筋(152)在所述缓冲空腔(151)内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筋(152)沿所述缓冲空腔(151)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斜筋板,所述斜筋板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缓冲空腔(151)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15)设于所述铸件边框的拐角处,所述吸能件(15)的形状与所述拐角的形状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15)为挤压型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4)由所述铸件边框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围成,所述铸件边框的内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吸能件(15)的壁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4)内设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连接于所述空腔(14)的内侧壁,且所述限位板(16)设置于所述吸能件(15)的端部,以对所述吸能件(15)的位置进行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包括端边框以及侧边框,所述端边框包括前端边框(10)以及后端边框(11),所述边框(1)中至少所述前端边框(10)为铸件边框;所述前端边框(10)具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内设有吸能件(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中至少所述前端边框(10)以及后端边框(11)为铸件边框;所述前端边框(10)以及后端边框(11)均具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内均设有吸能件(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具有边框,边框围设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容纳空间;边框包括铸件边框,铸件边框内形成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吸能件;吸能件用于吸收由容纳空间外部向容纳空间内部传递的冲击力。本技术的吸能件设置在铸件边框的空腔内,能够减小吸能件占用容纳空间内放置电池的空间;吸能件能够支撑铸件边框并吸收冲击到铸件边框上的冲击载荷,从而降低铸件边框因承受太大冲击而发生破碎的几率,起到保护边框以及保护边框内的电池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吕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