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6416发布日期:2023-11-30 12:5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尤其是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电池由于其电池能量密度大,充电效率高且可快速充放电的良好性能应用于各行各业。

2、锂电池包括电芯和壳体,壳体包裹电芯,且壳体具有开口,电解液通过开口注入壳体内部,以使电解液充分浸润极片,而后进行电池化成、测压等工序,当电池的生产工艺全部完成后,才可封闭开口。在电池生产的过程中,电解液在浸润极片和化成阶段会产生h2、co2、ch4等气体,游离的气体需要通过壳体上的开口排出。

3、然而,气体在溢出开口时容易将电解液带出壳体,从而污染电池壳体或其他结构,致使电池的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能够有效减少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解液从壳体内部流出,对电池外部结构造成污染,进而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连通件,所述壳体本体具有容置腔和开设于所述容置腔腔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容置腔连通;

4、所述连通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连通件和所述壳体本体连接,所述连通件具有贯通所述连通件相对两端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的第一端开口靠近所述连通件和所述壳体本体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通腔的第二端开口朝向所述容置腔,所述连通腔的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端内径小于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内径。

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连通腔为回转腔,且所述连通腔的回转轴线沿所述连通腔相对两端延伸。

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连通腔的腔壁上具有消泡结构。

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消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通腔的腔壁的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通腔的周向间隔分布。

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连通腔的腔壁上具有多个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所述连通腔的回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台阶部中,面向所述容置腔一侧的台阶部的内径大于朝向所述通孔的台阶部的内径。

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凹陷部形成至少两个凹陷部组,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组沿所述连通腔的周向间隔排列,且各所述凹陷部组包括沿所述连通腔的回转轴线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

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凹陷部为圆弧形凹坑,所述凹坑的深度小于所述连通件的壁厚。

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各所述台阶部均沿所述连通腔的周向环绕设置。

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所述通孔。

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3-8.0mm;

14、沿所述连通件的回转轴的长度方向,所述连通件的长度为0.5-5.0mm。

1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5-2.0mm;

16、沿所述连通件的回转轴的长度方向,所述连通件的长度为1.3-1.6mm。

1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为金属件;或者,

18、壳体为绝缘硬壳。

19、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连通件,所述壳体本体具有容置腔和设置于所述容置腔腔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连通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连通件和所述壳体本体连接,所述连通件具有贯通所述连通件相对两端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的第一端开口靠近所述连通件和所述壳体本体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通腔的第二端开口朝向所述容置腔,所述连通腔的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一端内径小于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一端内径。通过这种结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解液对电池污染,进而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连通件,所述壳体本体具有容置腔和开设于所述容置腔腔壁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容置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为回转腔,且所述连通腔的回转轴线沿所述连通腔相对两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的腔壁上具有消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通腔的腔壁的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连通腔的周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的腔壁上具有多个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所述连通腔的回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台阶部中,面向所述容置腔一侧的台阶部的内径大于朝向所述通孔的台阶部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陷部形成至少两个凹陷部组,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组沿所述连通腔的周向间隔排列,且各所述凹陷部组包括沿所述连通腔的回转轴线方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所述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圆弧形凹坑,所述凹坑的深度小于所述连通件的壁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台阶部均沿所述连通腔的周向环绕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3-8.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5-2.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金属件;或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连通件,壳体本体具有容置腔和开设于容置腔腔壁的通孔,通孔和容置腔连通;连通件位于容置腔内,连通件和壳体本体连接,连通件具有贯通连通件相对两端的连通腔,连通腔的第一端开口靠近连通件和壳体本体连接的连接端,连通腔的第二端开口朝向容置腔,连通腔的靠近连接端的一端内径小于朝向容置腔的一端内径。通过这种结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解液对电池污染,进而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安菠,张跃群,穆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